真人葫芦娃来辣!还会说相声呢!

 

03文艺之声李宽喜欢收藏葫芦,可是葫芦有什么值得收藏的呢?难到是因为雕刻葫芦的工艺手法使得葫芦身价百倍?你...



李宽喜欢收藏葫芦,可是葫芦有什么值得收藏的呢?

难到是因为雕刻葫芦的工艺手法使得葫芦身价百倍?

你以为葫芦上的花纹是雕刻上去的?那您可就外行了!

事实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听听李宽怎么说!

戳音频,不听后悔的音频
8:26

葫芦娃从小就爱上了葫芦                     来自文艺之声

李宽虽然刚刚30岁,却是个老北京,祖孙三代都是地道的北京人。老北京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听听李宽,看看葫芦,感受一把地道的北京生活。

标准的大杂院,孩子们在嬉笑打闹,自行车叮叮当当,老大爷提着鸟笼悠哉游哉,一群人围在一起逗着蛐蛐,小小的胡同里,有张家长李家短,有邻居家的菜香,有树上的蝉叫……这便是李宽记忆中的北京。

说起这些,对小时候的李宽而言,“葫芦”是一个特别有吸引力的东西。为什么呢?您也知道,北京人都讲究一个“玩”,花鸟鱼虫,个个都能玩出花样来。

李宽的爷爷是个技术工人,工资不低,有点闲钱,当时花了将近100块钱买了一只蝈蝈,90年代的100块钱确实挺贵的!买回来以后呢,先围着蝈蝈看,看个20分钟左右才稍稍满足,然后把胡萝卜、黄豆、青豆煮熟,把煮熟的豆子和胡萝卜都碾碎,腻在一起,接着用一小竹签铲一点胡萝卜泥和豆泥去喂蝈蝈,喂完之后,把蝈蝈装进提前准备好的葫芦里。李宽小时候天天对着葫芦看,也许是这些童年的记忆,也许是爷爷对蝈蝈如此的珍爱影响着他,在李宽的心里,早已对葫芦种下了一种别样的情怀。
盛装蝈蝈的葫芦


后来,搬离大杂院,没有了爷爷的影响,却跟随父亲一起迷上了葫芦。大概在2000年的时候,李宽陪着父亲逛花鸟鱼虫市场,父亲花了6000元买了一只葫芦。当时李宽就十分不解,自觉聪明的他认为父亲一定是上当了。可是,两年后,有一个人愿意花2万元买下父亲那个葫芦,这极大地引发了李宽对葫芦的好奇心,一个葫芦怎么能值这么多钱呢!

如果说爷爷在李宽的心里种下了一种情怀,那么父亲则帮助李宽打开了葫芦世界的大门。

自那以后,李宽疯狂地迷恋上了葫芦。他买来王世襄编写的《中国葫芦》,一有时间就仔细翻看。如今他已经读烂了两本《中国葫芦》,第一本已经烂的不成样子,拿不起来了,第二本也有许多掉页了,于是李宽买了第三本。直到今天这本书仍是他必读的工具书。

不读不要紧,原来葫芦的世界还真是丰富多彩。葫芦从清三代开始盛行,康熙年间,宫廷里就开始种植葫芦,而且当时葫芦不仅是用来养蝈蝈/蛐蛐的,还用来做盘子、碗等容器,甚至还用葫芦做乐器,那葫芦做三弦、做四弧等等。这些都让李宽觉得神奇,原来小小的葫芦还有这么多玩法,于是他对葫芦更着迷了。
经过一番了解之后,李宽开始大胆地买进葫芦。有一次,他在一个小摊上花80元买下了一只葫芦,他心里特开心,因为别的摊位上同样的葫芦可是要卖上1000元呢!李宽觉得自己剪了个大便宜,觉得自己简直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了。回家后,他得意地向父亲的好友炫耀自己的战利品。可是那位叔叔说他的这个葫芦连10块钱都不值,什么花荠儿不正啊、葫芦脖太浅啊……一系列的专业眼光让李宽自叹不如,这更激发了他仔细钻研葫芦的热情。

虽然第一次收藏并不顺利,但经过15年的钻研和坚持,如今,李宽已经收藏了1000多个葫芦,家里俨然成了葫芦的世界,大家都亲昵地叫他“葫芦娃”!
李宽,80后相声演员
相声连锁剧场宽和茶园园主
师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先生
收藏了上千个葫芦
人称“葫芦娃
转自文艺之声


    关注 宽和相声茶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