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提琴家王健(二)

 

从某种角度来说,王健却是一个很硬、很坚强的人,从来没有可怜过自己。这种特质可以在他的艾尔加里听到。...

情迷艾尔加

2014年8月30日晚,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王健与指挥家吕嘉执棒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作艾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这是他与这支年轻的中国乐团首度合作演出。

了德沃夏克、舒曼、肖斯塔科维奇、海顿、皮亚斯科夫斯基,王健每每把艾尔加列入他人生中最钟爱的几部大提琴协奏曲之列。

起艾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在很多人心里,根深蒂固的印记是杜普蕾烙下的。“我第一次听艾尔加,还是在国内上学时,那时候资料很少,听过一次,但不是杜普蕾演奏的版本,印象不深。到美国后买到了杜普蕾的唱片,她的演奏非常棒,我也很想学,老师就开始教我。”王健在到美国的第一年就开始学习这部作品,当时正值中央乐团作为第一个赴美的中国乐团即将展开美国巡演,指挥家陈佐湟挑选了三位年轻中国音乐家独奏,大提琴就是王健,时年18岁。“我也是为了这次巡演练了这个曲子。”那次演出对于年轻的王健非常重要,因为当时还是学生的他,虽然一直得到斯特恩等人的帮助,但职业生涯还并未正式开始。“我因为这次巡演加入了美国最大的经纪公司ICM。斯特恩也是ICM的艺术家,中央乐团那次美国巡演也是ICM安排的。”王健的职业生涯就这样由艾尔加开启。“艾尔加是我正式成为职业演奏家的第一首曲子。”


“那时还是小孩,拉的肯定不好,但基本的感觉是有的。小孩有时根本不懂什么是人情、甜酸苦辣,但有共振。”其实每个人的性格可以使他的演奏变得非常不一样,我们可以从每个演奏家的演奏中听出他真正的人性是什么样子。“有的演奏家在演奏中讲的是他自己的人生经历,他的希望、渴望,都是自己的事情,表现出的是自己的情感,而有些演奏家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别人的情感。”了解王健的人都知道,他属于后者。“最近我的一位朋友对我说:听你的艾尔加就能感觉到你是一个多愁善感、充满忧伤的人。我说不是啊,真的不是!他说:那么你拉琴怎么会是这样?我拉琴时想的是别人的感觉。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去公园玩,父母给我买了一只小鸡,我把它带回家养,过两天就冻死了,我当时很伤心,觉得它很可怜,我怎样都无法把这个脆弱的小生命保护起来。”王健是个有怜悯心的人,而从某种角度来说,他却是一个很硬、很坚强的人,从来没有可怜过自己。这种特质可以在他的艾尔加里听到。
“艾尔加绝对是一个太特别的故事。艾尔加在创作这部大提琴协奏曲时,太太刚刚去世,他又在一战中失去了很多好朋友、很多他在大学时的同学。英国在一战中贵族的死亡率远远超过平民,可见这个民族是多么强悍,是贵族身先士卒上战场打仗,这很少见,其他国家都是平民老百姓去打仗。音乐中那些悲哀,不用解释,我们一听都能听出来,而那些欢快之处,我觉得他是在讲述他与同学们在英国大学校园中玩耍的场景,跑来跑去,四乐章有英国人帅气操练的场面。这些欢乐是有颜色的,就好像一部电影的色调,是经过处理的黄颜色。艾尔加用他的和声、配器把这些颜色处理的非常好,虽然是欢快的,但总让你觉得脑海中的画面已经有些泛黄了,这种感觉再好不过。”王健说,艾尔加在这部大提琴协奏曲中展现的情感非常特别,当然是非常英国式的,但已超出了英国式的抒情。“我们在英国作品中很少见到这样的感情流露。作品结束的段落完全是一种呐喊,在向命运哭诉,非常直截了当。”

部在王健心目中意义独特的大提琴旷世之作,已经被他在世界各地无数次的演出,究竟演过多少次,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我只数过德沃夏克,有一年演出了37次!那年太过分了!”在王健30年的演奏生涯中,艾尔加平均一年也要拉上两三次到五六次,此次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首次合作亮相,恰恰又是这部艾尔加。“我此前曾和大剧院乐团的小弦乐队有过一次合作,在室内乐音乐节的开幕式上,演奏库普兰的一部小组曲。可以感觉到他们是一个水平很高的乐团。”而那次合作最令王健感动的是,在当晚排练结束时,乐团的演奏家们主动留下来加班练习,就像独奏家拉重奏的感觉,干劲很足。“我很惊奇也很敬佩,于是我也留下来和他们一起练习。这很少见,可能和他们都是年轻人有关系。他们敬业,愿意精益求精。”

(未完待续)
三言两语谈乐事、七嘴八舌品音情。
欢迎您关注“新乐府”


    关注 新乐府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艾尔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