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牡丹亭》随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复旦国学2016年课程全新呈现,以全新的体验赏鉴国粹之美!...



陈洁  复旦国学19期



夜色溶溶,微风拂袖,不到园林,怎知《牡丹亭》春色如许?以前,从红楼梦里认识《牡丹亭》、《西厢记》,翻出戏词来看,顿时被那些华丽优美的辞藻所震撼,几乎句句齿颊生香!如今,走入园林实景版《牡丹亭》,又将当时那些华美的词句,变成了立体的视听,犹如穿越到那个凄美的故事情境中。以后再逛园林,仿佛都会踏着袅袅琴音,听到杜丽娘悠悠感叹:“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柳生:“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剧目灯光一亮,水榭歌台、衣香鬓影,人物的举手投足,无不体现出经典的中国式审美:含蓄、典雅、婉约。与古典园林的美交相辉映,弥漫到每个角落。



小时候,不喜欢听戏,那咿咿呀呀的唱段,让只想看故事的我好不着急!随着时日渐长,慢慢体会到了戏曲的曼妙。所谓的”水磨腔“当真能将你的心打磨得柔情似水,百转千回,欲化百炼钢为绕指柔。那些欲语还休、欲言又止的涓涓心事,都在这水磨腔里细细流淌,只有你用心听,才听得懂那缠绵悱恻、莺歌婉转的背后,那一言难尽,余情难了的脉脉情深。《牡丹亭》的核心唯一“情”字,“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道尽了传统中国人唯美的爱情观。可惜昨天的《牡丹亭》,大概受时间所限,未能将此情演绎到极致,感染力稍有不足。唯美到极致的东西往往都不真实,但正因为如此,杜丽娘这生生死死的一梦,才牵引着几百年来的有情人,一次次进入这个幻境,一次次流连忘返。



现代人离这种情怀已经越来越远了,被钢筋水泥、电子设备、快速消费培养的人心粗糙坚硬,人越来越像机器,功能齐备,按规定程序生活,按简单标准攀比,但内心浮躁难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往往浅尝辄止,用经济成本来丈量情感代价。人们现在喜欢用”女神“、”霸气“这类外露而坚硬的词汇,多少人还记得,中国人本来的审美,是如昆曲中的意蕴:进退有礼、收放有度,含蓄婉约,谦恭柔和……



很认同张汝伦老师的话:“层次越高的人,情感越细腻,只有细腻的人才欣赏得了《牡丹亭》。”怎样让心变得细腻? 张老师也说过:“读读中国的诗词,诗词可以让人心细腻,只有感情细腻的人,才懂得如何善待、体贴他人;诗词可以让人心柔软,只有柔软的心才懂得宽容别人。”中国人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应当是这个道理,让人觉得熠熠生辉的不是恃才傲物的冷漠,而是让人如沐春风的美好!可见中国的诗词曲赋,能带给人的绝不仅仅是附庸风雅,而是能让人心升华,变得圆融平和,更好地与这个世界相处。庆幸我生在这个曾是”诗礼之乡“的国度,让我有这些俯首皆拾的文化宝藏,可以来打磨和修炼自己的内心。

复旦国学2016年课程全新呈现

以全新的体验赏鉴国粹之美
书画、太极、昆曲、茶道、香道、园林建筑……中华传统艺术精粹,凝结了中国人的生命情趣与审美典范。书画同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戏曲,品类繁多,经典纷呈;太极哲学,阴阳之道,刚柔并济;茶艺香道,馨香沁人,意蕴悠远;文人园林,外化自然,雅致精巧……无一不深植于传统文化的人文底蕴之中。复旦国学2016年课程囊括传统人文精粹,并延請人文大家,引领学习者品鉴书画之美,聆听昆曲名家演绎经典,阅读文人园林的建筑内涵,品茗焚香谈艺,在艺术赏鉴中切身领略国粹之美,体悟中國傳統藝術精華與生命情趣。
------------ Welcome ------------
〖复旦人文智慧课堂〗


创立于2005年,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主办,以复旦大学知名教授为师资主体,同时延请一批国内著名高等学府一流人文学科教授学者进驻课堂,促进中西哲学思想和当今中国社会现实相结合,从而帮助中国精英人群修身养性、提升境界,并为决策未来提供新思维和新视野。迄今为止,〖复旦人文智慧课堂〗已发展成为沪上乃至全国极具规模且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继续教育品牌。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关注“复旦人文智慧课堂”获取最新活动及课程信息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继续教育平台

在 线 报 名

长按 > 识别二维码,即时完成2016课程预报名申请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2016年课程在线预报名申请!


    关注 复旦人文智慧课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