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价值体系,连通未来生活

 

宝马集团首次参加2016亚洲消费电子展2016年5月,无疑是个讨论未来的月份。从刚刚结束的北京国际车展到在上...



宝马集团首次参加2016亚洲消费电子展

2016年5月,无疑是个讨论未来的月份。从刚刚结束的北京国际车展到在上海举行的2016亚洲消费电子展,从宝马集团面向未来的百年巡展北京站到其大中华区总裁兼CEO康思远在亚洲CES上的主旨演讲,在这个月份,未来个人出行,甚至未来生活的场景变得如此清晰明确。在2016亚洲CES上,如果说互联网、数码品牌的展台是可供人快乐地玩耍的,那么汽车品牌的展台则略显严肃,因为,总有一些更加深入根本的问题需要在这里探讨,在酷炫的产品与科技的背后,是对未来整体生活的展现,这同时体现出行业的责任意识。

出行之前,出行之后

未来,出行的起始时间并不在打开车门之后。这是BMW展区留给记者的印象。他们将展区打扮成了一个自家后花园,甚至连草坪都刚刚浇完水。在这里,参观者会路过一面镜子,宝马称之为“出行魔镜”,当然,它也是面挺显人瘦的普通镜子。好吧,人们可以姑且当它被放置在玄关处。这面被伪装的高清显示屏可以出现主人一天的行程规划、房子内温度、湿度、家电、安保系统的状态、出行的最佳路线,以及召唤自动驾驶汽车到门前迎接主人。它可以使家庭主妇变得更酷,也可以让男人们在科技的包裹下得到满足。另外,镜子可能只是一个载体,它可以体现出,“将智能家居以及智能交通通过宝马开放式移动云整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围绕车辆和出行的整体出行服务。个人出行将开始于出门前。”康思远说道。

这套生活场景的实现离不开刚在今年3月全球发布的“BMW智能互联”。是它实现了车辆与用户生活的无缝连接。它通过记录并分析驾驶者日常的习惯和其他相关信息,在出发前就生成个性化出行计划。人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任何联网终端访问这款应用,规划出行与生活。



当然,那辆可以自己到家门口接人的车就是宝马这次带到CES上的BMW i未来互联概念车。这款概念车是BMW i8的升级版本,配备了全自动驾驶的所有必要技术,并通过网络全面接入出行生态系统,从出发到抵达,让人全程体验互联驾驶服务。高度自动驾驶、智能互联和电动出行三者在此融合,升级版的手势控制功能也为下一阶段的人机交互方式作出技术储备。

BMW向高科技企业转型

在BMW展台,参观者也许能体会到,这已经进入一个生活范畴,而不单是对移动出行的关注。对于汽车厂商而言,这种趋势早已超越了传统的研发、生产、服务方式。以宝马集团为例,从百年庆典到现在所呈现出的,就是其业务重心的变化,除了汽车产品之外,还将重点放在出行服务以及相关软件产品等多方面。“过去,我们给用户提供的产品主要以硬件——也就是汽车为主要内容,而在接下来的数年里,我们将逐步转变成,为用户提供包括软件和服务在内的更广泛的新的价值体系。”康思远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为了实现在高档交通出行服务市场成为领导企业的目标,宝马将向高科技企业转型。在这次亚洲CES上,也体现出传统上的硬件制造商,不管是供应商还是整车厂,都在向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转变。这将带动在品牌建设上发生的变化,正如康思远所说,品牌的内容和含义会变得更加丰富。

与之相应,汽车产品本身也会呈现更加灵活变化的趋势,这也为汽车厂商提出了新的要求。康思远认为,IT行业的数字化产品更新周期非常快,软件应用甚至可能3—6个月就有更新,电子设备可能一年一个更新,但是汽车行业就算未来会缩短生命周期,但是也会比IT数字行业长。“因此,我们需要高度灵活性,不断根据数字化的进程来及时更新软件系统。我们会和高科技公司一样,灵活快速地做出更新。”康思远强调。

技术本土落地,服务呈现多种形态

这一次展会,BMW 3系GT自动驾驶测试车首次亮相。这款车已经具备了高度自动驾驶功能,下一步计划进入实路测试阶段。据宝马中国研发中心高级副总裁韦睿博士介绍,宝马集团2000年投入自动驾驶的研发,2011年在德国的高速公路上以每小时130公里的速度进行自动驾驶,包括变道等行为,司机没有任何干预。目前,他们与百度合作,利用百度的云和地图服务,结合车上传感器,开展测试。

另一个本土研发的展示项目是自然语言识别技术。所谓自然语言,就是人们的日常习惯表达方式。“以前,用户先要熟悉机器听得懂的短语,才能给机器发布指令,但是现在,我们要做到,不管使用什么语言,有什么语言习惯,只要是日常沟通,机器就能听得懂。”康思远介绍,而新的自然语言识别技术也是中国的研发团队针对中国市场专门开发的。

在服务的提供与方向上,除了目前宝马创新服务推出的即时充电TM服务外,康思远透露,他们也在考虑怎样把汽车分享服务引进中国。在售后服务上,他认为,结合数字化发展趋势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服务形态将更加多样化。但是他同时强调了数据安全问题。“在技术演进的过程中,切实保证数据隐私和数据安全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关注 环球汽车周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