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秦发祥之地雍城凤翔——秦学教育伊顿名师凤翔校区一路同行

 

凤翔县古称雍,是周秦发祥之地、嬴秦创霸之区、华夏九州之一。地处关中平原,宝鸡市东北,县城距宝鸡市区44公里。...







凤翔县古称雍,是周秦发祥之地、嬴秦创霸之区、华夏九州之一。地处关中平原,宝鸡市东北,县城距宝鸡市区44公里。凤翔县东西分别邻岐山县和千阳县,南北分别为陈仓区和麟游县,是陕西省首批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凤翔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半湿润半干旱。年平均气温11.4度,降水量625毫米,无霜期209天。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善于吹笛,引来善于吹箫的华山隐士箫史,知音相遇,终成眷属,后乘凤凰飞翔而去,唐时取此意更名凤翔。

凤翔历史悠久,先秦19位王公在此建都294年,是始皇加冕、苏轼初仕之地。千年园林东湖,西府“三绝”,是中国著名的民间工艺美术之乡,享有“青铜器之乡”和“西凤酒乡”的美誉。

2015年9月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省级凤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历史文化

凤翔古称雍,地处关中西部,是陕西省首批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为中国著名的民间工艺美术之乡、青铜器之乡和西凤酒乡的美誉。秦文化、凤文化、民间文化、苏轼文化、凤酒文化、佛教文化、西府饮食文化和读耕文化等八大文化为凤翔历史文化的精粹所在。

秦文化

中国第一个封建帝国秦王朝统一六国前,在凤翔建都294年。凤翔是全球秦人省亲祭祖的圣地。历史上最早的祭祀神灵场所——畤就最早建立在凤翔,而凤翔也是历史上建畤最多的地方。著名的五畤原就在凤翔塬上。凤翔是秦人老家。秦穆公在此称霸,秦始皇在此正式登基加冕。秦都东迁咸阳后,秦人的宗庙和先祖陵园仍在凤翔,最著名的是占据了中国考古史上五个之最的秦公(秦景公)一号大墓。华夏文化重要源头之一的秦文化在凤翔初步形成。

凤文化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与龙并驾齐驱作为广义图腾被炎黄子孙世代敬仰、崇拜。凤翔的得名缘于凤凰。凤翔流传着许多有关凤凰的传说故事。据载,周文王时期,在陕西凤翔、岐山一带,就有“凤凰集于岐山,飞鸣过雍”,自此周朝遂兴的传说。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唐肃宗继位,公元677年,为纪念凤凰栖落之地,遂将雍城改名凤翔,沿用至今。凤翔的许多地名也与凤凰有关,现有凤凰泉、凤凰头村、饮凤池等。

西府民间文化

民间工艺美术品品种繁多,彩绘泥塑、木版年画、草编剪纸、皮影雍绣、漆器工艺等民间工艺品源远流长,产品在美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展销。泥塑、木版年画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马、泥塑羊2002年、2003年连续跃上国家生肖邮票,马勺脸谱、八达铜雕和泥塑鸡、泥塑狗相继登上中国邮票和邮政明信片。凤翔的彩绘泥塑被中外美术界公认为为“神州一绝”。凤翔木板年画与杨柳青、桃花坞等木器厂板年画齐名,并称我国五在木板年画;凤翔剪纸艺人以精湛的技艺多次代表中国民间艺术界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风采;凤翔民间艺术家多次应邀在国外讲学、交流。有多名民间艺人获得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审定的世界民间艺术大师的称号和陕西省民间艺术大师称号,有多件作品获得中央文化部大奖并被中央美术馆收藏。

苏轼文化

公元1062年,苏轼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时,倡导修筑扩建饮凤池,植细柳,栽莲藕,修筑君子亭、宛古亭、喜雨亭等宋代风貌的亭台楼榭。因饮凤池距府城东门只有二三十步远,遂改名东湖延续至今。有“凤翔三绝”之一的东湖柳(百年柳树)上百株,碑林等景点30多处,被誉为北方园林典范。

西凤酒文化

西凤酒起源于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形成于3000多年前的殷商,当时叫秦酒,盛于唐宋,发展于明清,是我国目前史料记载中最早的有名有姓的酒种。其特点是“醇香典雅,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幽长,风格独树一帜”,被誉为酒中“凤凰”。1952年的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中国四大名白酒之一。名酒的背后是文化,文化的背后是一方民众的秉性。与酒同生,凤翔千百年来形成了“无酒不成席”、“凤翔的老鼠能喝二两酒”等酒习俗和文化,并影响和塑造了凤翔人热情奔放、豪爽侠义的性情。









传统艺术

剪纸

凤翔剪纸来源于民间传统艺术,文化造诣 极高。



泥塑

凤翔泥塑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一种民间美术品,产地主要集中在宝鸡市凤翔县城关镇六营村,这里的200多农户几乎家家从事泥塑生产。六营村生产泥塑的历史可追溯到600多年前,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曾派部将李文忠在雍水河畔屯兵,本部第六营士兵在一个村子安营扎寨,该村因此取名六营村。该营的一部分江西籍士兵会做陶瓷品,便利用当地黏性很强的“板板土”兑水和泥,制模捏泥人、泥动物、泥器物,并施以彩绘,作为泥玩具出售。六营村的彩绘泥塑由此产生,并代代相传。



马勺脸谱

凤翔民间社火马勺脸谱简称马勺脸谱,是在继承西府民间社火脸谱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兴的民间手工艺术品。

马勺脸谱的产品主要包括:马勺脸谱、梭子脸谱、铲子脸谱、木锨脸谱、护斗脸谱、锅板脸谱、以及斗脸谱、棒槌脸谱、风箱脸谱,另外还有碾子、棺材、推车、亭子脸谱等。





东湖公园


东湖

东湖,古称“饮凤池”,位于凤翔县城东南,是陕西历史悠久的风景区之一。相传周文王元年,瑞鸟凤凰飞鸣过雍,在此饮水,故取其名。

东湖,是我国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宋嘉祜七年(1062年),任凤翔府签书判官时,藉“饮凤池”,挖掘疏浚,扩池而成,引城西北角凤凰泉水注入,种莲植柳,建亭修桥,筑楼成阁,并因地处城东取名东湖。东湖与闻名与世的杭州西湖南北遥望,皆因苏轼而名,人们你之为“姊妹湖”,有诗曰:“东湖暂让西湖美,西湖却知东湖先”。

周家大院

周家大院位于凤翔县城关镇通文巷,是明末清初一周姓商户人家的宅院。现保存面积约2400 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239 平方米,共15座房屋,是明清时期北方四合院式民居。该民居于2008年9月被陕西省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09 年7月经县政府批准,由凤翔县国资局将其划归县博物馆管理,并成立周氏民居文管所。周家大院原由东、中、西三大院落组成,占地面积2 万平方米



,因多年来被拆除、占用,现仅存中院和西院。该建筑工艺精湛,砖雕精美,造型意趣,风格独特,特别是各类花卉鸟兽、人物故事、文字等雕琢精美,堪称一绝。其建筑渗透了诸多文化信息,反映了周氏家族耕读传家的文化氛围,是陕西省境内为数不多,建筑时间较久,保存较为完好的民居之一,堪称关中民居的典范。为了切实保护这一古建,凤翔县于2011—2013年利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对该民居的主体维修。

按照《文物法》对文物保护、利用、开发的原则,凤翔县实施了周家大院民俗文物陈列项目。该陈列以展示凤翔府城民俗文化为主线,以府城市民世俗生活和市井风尚为主题,分“府城人家”和“通衢市井”两大版块。“府城人家”版块集中展示了宗族家庭的家风家事、衣食住行等生活风尚。“通衢市井”版块以凤翔在关中的枢纽地位及市井商贸为主线,展示了商品流通的繁荣景象和凤翔民间工艺。据凤翔县博物馆负责人介绍,将长期免费对外开放。[13]

灵山

凤翔县城西30里之灵鹫山,古名九顶莲花山,以先秦穆公狩猎于此遇见灵鹫鸟而始名,简称灵山。陲秦川西端,绵吴岳之东岭,南瞻终南之秀峰,顾千山伏兔。野水赴壑,岩石峻峭,傍冯家山水库于左,依丝绸之路于后,处凤翔、宝鸡、千阳三县之交。古时松柏参天,奇花异木,灵禽怪鸟遍于山野。山中名景梅子岭、舍身崖、看柏树、牛犊泉与寺内铁佛、大锅、卧佛像、老母亭共称八景。每年四月初一的会期人山人海,香火鼎盛,久为西府名胜之首。凤翔县计划利用3到5年时间,投资3亿元,把灵山景区打造成4A级旅游景区。

雍城湖

雍城湖省级水利风景区位于凤翔县城东南5公里的东风水库,凤翔古称雍城,因此得名。东风水库建于1971年,总库容1550万立方米,最大水域面积近3000亩,2006年国家投资进行了除险加固,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和旅游开发等功能的中型水库。凤翔县立足“先秦古都、佛教圣地、民间工艺美术之乡”的深厚底蕴,将雍城湖定位为凤翔县城后花园。雍城湖内鸭鸥飞鸣、鹤鹭竟翔,美不胜收,令人留恋往返。

石佛寺

石佛寺位于凤翔县城东北,距县城约13公里处。它雄踞于马头坡之上,青峰山之巅,俯视雍川大地。石佛寺原名千佛寺,始建于北魏386年—534年间,因供奉有1000余尊大小石佛像而得名。据考证千佛寺属千年古刹,历史悠久,在关中一带享有盛名,山势居高临下,形如卧虎之态,蛇山、龟山、虎山、牛山、骆驼山一脉相连,相传远古时期五龙聚海的传奇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秦穆公墓

秦穆公墓位位于凤翔县城文化路博物馆院内,东距陕西省级风景名胜区东湖古典园林仅数百米。这里有神奇的“西周古饮风池”和“秦穆公赐盗马野人美酒解毒”的历史故事,以及《诗经·秦风·黄鸟》中所提到的“三良”之墓冢,还有秦穆公的小女儿弄玉和肖史一对青年神仙夫妻乘凤凰飞天的美丽神话故事,数千年来被历代文人墨客在小说、诗歌、笔记中记载、叙述和吟咏。

秦穆公墓占地近十亩,仿古建式油漆彩绘大门,墓冢在院内中心部位,高出地面6米有余。大门前树有清代名流陕西巡抚毕阮篆写“秦穆公墓”四字的高大碑石。

秦学教育伊顿名师来到美丽的凤翔,在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起航一路同行
















秦学教育伊顿名师凤翔校区强势入驻



凤翔校区欢迎你的加入,关注下方二维码获取更多教育资讯。


    关注 秦学100凤翔校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