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粽自远方来 不宜乐乎

 

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由于中国各地...





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由于中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甚远,日本、越南以及华人聚居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1.粽子虽好,携带、邮寄入境需三思





一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名录》规定,含有肉类、蛋类成分的肉粽、火腿粽、蛋黄粽及等产品,都是禁止携带、邮寄入境哒~

二思由于肉粽、蛋黄粽等产品,存在禽流感、口蹄疫及其他动物疫病传播的风险。



我们小猪这么可爱,怎么舍得让我们生病~



三思携带、邮寄的粽子经过长时间旅程易发生变质,漂洋过海而来的粽子却变质了,可是得不偿失的哦。



2.携带入境难,携带出境也非易事



目前禁止携带、邮寄入境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德国、法国、西班牙、瑞士、丹麦、印度、韩国及中国台湾等,共23个;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禁止携带、邮寄入境含肉馅、蛋黄成分的粽子;新加坡则允许中国大陆地区粽子入境,但只有经过真空处理的粽子,才可以通过包裹的方式邮寄。

3.粽子与屈原的恩怨情仇

粽子又称“角黍”、“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粽”字本作“糉”(zòng),芦叶裹米也。从米,葼(zōng)声。



从南北朝以后,民间开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说法。南朝梁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话说当年屈原投身汨罗江之后,百姓莫不感叹哀伤,空有抱负的屈子就这样离开了楚国,实乃国家损失。所以百姓为免让鱼虾侵蚀屈子,就纷纷将米粮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只顾吃这些米粮而不损伤屈子肉身。而后,据古书记载,是屈原托梦百姓说,米粮投入江中实则被江中的蛟龙所食,如果用艾叶包裹,再绑以五色绳,则可以免遭蛟龙吞食;这才有了后来的粽子。

4.粽子食用七禁忌

一忌未熟先吃。

二忌保存太久。

三忌大量进食。

四忌空腹进食。

五忌食用冰粽子。

六忌同饮冷饮。

七忌睡前食用。


    关注 义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