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妖魔化”的90后适合创业吗?

 

80后也是这么走过来的……...



| 我在海尔平台创业  第二十七期 |
创业圈里的年轻人
整理 / 张伊
朋友圈里的年轻人有一种独特的自我“审视”方式:高否?帅否?创业否?

下面的两个90后大学生,在大多数人还在谈恋爱、打dota、睡懒觉的年纪选择了创业。

其中年轻的那个小伙子才刚刚大一。
(1)
从月薪3000到月收入过万,需要多久?

去年毕业的杨帅向我们证明:只要两个月。

杨帅刚开始说创业的时候,家里人是拒绝的。

那时候他刚刚从北京经济工程学院毕业,想加入海尔社区洗衣体验店担任店长。家人不明白:找份稳定的工作不好么?为什么要创业?

杨帅给他们讲国家创业政策,每月发了工资就用礼物“收买”,总算是过了家人这一关。

有同学觉得,当店长“不怎么干活就能赚不少钱”。创业哪有这么容易,杨帅心里清楚的很。

他每天要穿梭于首师大两个校区间,白天定期巡查设备卫生与安全,培训新入职员工、整理后台运营账务、收集用户反馈信息、维护校方关系;晚上总结当日的营收状况,分析不同时间段人流量的规律,结合实际需求量增加或减少服务人手。

虽然操心的事多了,但他很喜欢现在的状态。“一开始我只是一个被动的雇佣者,每天负责六台洗衣机的设备看护、收钱。偶尔也会帮忙做一些衣物晾晒、简单的熨烫、缝补纽扣等细小的工作,成本上没有任何投入。但现在从被雇佣者上升到了小股东参与经营,很激动……我得到的收入越来越多,价值产出也越来越多,这激发了我愿意做更多事情,从而推动更多项目的落地。”

现在,杨帅已经从一家体验店的店长发展为首师大两个校区70多台互联网洗衣机的校园运营负责人。他成为社区洗创业项目的小股东之一,月收入过万。

他这样和同学解释自己作为创业者的感受:“当你为同学们洗衣服,让他们很开心,你也会觉得很开心。”
(2)
这是一个发生概率远小于0.05%的大学生故事。

即便大学生申请专利的数量在增长,但这也只是大学生当中的一小撮。有调查显示:大学生专利成果转化率仅为0.05%。所以,大学生发明了专利又被投产的概率远小于0.05%。

而故事的主角,就是那个万分之一的幸运儿。

他叫史敬田,山东交通学院物理专业,读大一。从初中开始,他就常常冒出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生活中的难题都是他创意的来源。

这是个热爱骑行的小伙子,他发现,如果在照明效果差的路上夜间骑行,很容易发生意外。这让他开始思考,能不能发明一款安装在自行车上自动发电的装置呢?

很快,他的想法得到了实现的机会。

在同校学姐的介绍下,史敬田接触了海尔创客实验室,在海尔创客实验室帮助下,他的发明成果很快问世。后来,海尔平台上的资源方大志天成公司表示了对这个项目的看好,恰巧公司业务涉及知识产权服务,便帮助史敬田进行了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

他感触颇深:“据我了解,我们学校申请专利的人不少,但在我看来他们的专利很难走向市场。因为需要大的生产商支持,技术才能应用到产品上,但大学生是缺乏这方面资源支持的。”

创客实验室早已为史敬田的难题准备了答案:如果史敬田的专利真正获得了用户认可,海尔平台将为他提供对接产业的服务。

创业和创意起初都只是一个想法。

想法就像一颗种子,有的人选择把它束之高阁,有的人选择把它埋进土壤。

(根据《海尔人》相关报道整理)
世间 · 美好 · 陪伴感
如何在海尔订阅号上打广告 | 听听主播张伊的电台节目
心底的秘密寄存给海尔树洞 | 第二季口述故事征文展示
90后再不努力,就轮到00后了


    关注 海尔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