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05从零开始做教育:心存敬畏,一路向前

 

“人生发展并不是线性的,不是诸如‘完成了A,我就能拿到B,拿到了B,我就离C不远了’之类的发展模式。从相对清晰的人生路径一巴掌扇到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中,实在有趣,实在令人心跳加速。”——王恩灿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教育政策硕士...



王恩灿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教育政策硕士

“人生发展并不是线性的,不是诸如‘完成了A,我就能拿到B,拿到了B,我就离C不远了’之类的发展模式。从相对清晰的人生路径一巴掌扇到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中,实在有趣,实在令人心跳加速。”
 追逐理想,恰是人生趣味所在

啊,人生选择,我非常容易把它打造成一个,絮絮叨叨、乱七八糟、毫无用处的话题。

坦白讲,我是因为对金融不感兴趣,才开始思考其他方向的。大二在某证券公司投行部实习后,由于不喜欢金融工作的节奏和工作内容,交予学校的暑期实习报告,生生被我中二地写成了“与金融业告别书”。其实那时候,我连自己的理想是什么都不知道是什么。这不等于是为了一个还未出现的恋人,而与现在的身边人告别;为了追求一种连面貌都看不清,甚至连它是否存在都无从知晓的“理想状态”,而从一种相对确定性走向更未知、更不稳定的人生么?作为一个心绪常有波动的人,我并不总是自信的。但在这件事上,我那时盲目的自信与坚定,让自己都觉得有些惊讶。

确认不让高考志愿摇身一变人生事业之后,我的人生算是有了些空白的领域,拥有了富余的弹性和空间来辨析合适自己的元素。并且不断提醒自己,把一个叫做“社会标准”的看不见新衣抛掉,穿自己看得见摸得着的衣服。对于这样的状态下所作出的选择,我还蛮安心和笃定的。

当然,理性分析与胡思乱想下的双重纠结总是有的,任何一个“人生选择”,都有可能找到一百条理由来充分证实其“正确性”,尤其是“继续本专业”这一项。在执着地试图合理化这个重大人生选择的过程中,我曾怀疑自己是“情迷巴塞罗那”(Victoria and Christina, Woody Allen) 里Christina那样的“习惯性不满足病”重度患者,或是被肾上腺素冲昏了头脑的伪英雄主义。但是,我逐渐地意识到,选择对与不对终究是个伪命题。不往前走一步,如何看得见新的风景呢。我姐,从我高三那年起开始在Purdue研究玉米地与天气,一个我眼中的高逼格酷炫科学小达人,现在却准备去对冲基金做农产品价格分析……

所以说有些选择,即使它“不源于生活且不归于生活”,甚至不岁月静好,亦没有安全感的保障,而且把我从相对清晰的人生路径一巴掌扇到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中,但……因为这实在有趣,实在令人心跳加速,实在让我对周遭的世界和自己平平凡凡的生活,产生莫大的热爱和激情。所以,为什么不呢?

这或许就是我对理想的定义吧,和常常同“高尚”这个定语搭配在一起的那个理想搭不上什么边。于我而言,它是一个特别“小我”的事,甚至带着一丝鲁莽,但,它却是我在这个大无边际的宇宙里,自我认同的重要方式。
选择教育:从热情到行动

对于教育感兴趣的原因有许多,初衷和一个渐渐蔓延的同理心有关。在我看来,幼儿、儿童、包括青少年,一定程度上来讲,是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没有能力去选择自己的成长环境与经历,没有足够的判断力和眼界去辨析资源的好坏。就像你永远也不能责备一个出生贫寒,大部分时间在帮家里干活的孩子“学习不够努力,不够上进”一样。父母、家人、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在以无法估量地方式参与着一个幼小的、尚未成形的生命体态从0到1的成长。而在任何因子都可能形成杠杆作用的成长初期阶段中,好影响、坏影响,都会在在一生的维度上被放大,并且成为下一个、再下一个选择的基础。或许,在接下来那从1到n+的路上(假设1这个截点存在),我对我的生命负百分之百的责任,可是我们永远无法磨灭那从0到1的人生基态,我甚至无力期望这个基态是不是可以变得更好一点。这个可以用“不公平”来笼统带过的事实,可能发生在农村或是县城等资源匮乏地区,也可能发生在一个没有爱和安全感的家庭之中,可能发生在任何一个我们无法甚至想象的可能里,也可能以一种平常却沉重的方式,默默的累积在我们习以为常的现实里。如若被放到罗尔斯的“无知之幕”背后,我会因许多可能性而感到无助和担忧。

无数的人,他们或许是家长、教师、教育工作者、公益人士等等,都在努力着,去与这股“不可抗力”对抗,去试图成为一个正向的外部作用。也正因为如此,我十分的尊重而且敬佩有使命感的教师、教育从业者。我的外公马德禄是我中学的老校长,外婆邓玉勋是语文老师,他们是我见过最善良、热心的人。他们就像是无声环绕着我的温热泉水一样,陪伴了我从婴孩到青年的一路成长。两位老人已经离世,我很思念他们,也希望能继承公公婆婆的精神遗产,以某种方式延续我们的联络。

教育是一个很大的领域,而我自身作为一个力量薄弱的个体,应当以怎样的方式参与进来,对这一点,我仍在不断的尝试与探索当中。交换回来到现在,阅读相关的书籍、旁听教育学院的课程、发邮件给教育部PISA项目的主管老师毛遂自荐、成为项目实习汪、去Pre-Kindergarten短暂的做义工、在云南省巍山县青华小学开展暑期艺术夏令营、准备国外教育学研究生的申请、在一个有趣的NGO打打零工……回想起来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短短一年多,增添了好些新的体验与收获。

我也随时在提醒自己,热情和兴趣仅仅是开始的理由,选择之后的坚持才构成选择的实质。教育是一个需如履薄冰的事业,要学习各方的理念,探索合适的方法,且在不断实践和运用的同时,有所敬畏。
经管:“梦想最淡”,选择却最多

经管学院是一个鼓励思考,给予人足够自由度,并且真正尊重选择的地方。从培养方案的角度来讲,通识教育弥补了中等教育阶段这块培养内容的缺失,尤其是像CTMR这样的课程,开了脑洞,刷了三观,至少对我而言,打破了蛮多无形的“墙”,刺激了思考。从同辈影响的角度看,我周围有太多优秀又努力的人,有着活跃的思维,且不断地积极探索一条合适自己的道路。对我(这样一个懒人)来说,有很正向的影响。

确实,进入一个群体后,会难以避免地被群体的主流价值导向所吸引,但也正是在这样的个体与社群的交互影响中,我们发现了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曾有人评价经管是“梦想的味道最淡的地方”,在我看来,没有把奉献和梦想挂在嘴边,没有太多价值观的绑架,恰是经管的宝贵之处。它会提供给你足够充分的信息量和选项,同时充分尊重你作为一个个体的选择。总之,interesting!

突破小我,悦纳生命

毕业后能去国外不错的教育学院修读一年,意味着在步入新旅途的开始,有了一个可以暂时稳定停靠的驿站。但是,在清华和经管的四年也让我明白,用学校、学历、专业来定义自己的时刻已经过去,人生发展并不是线性的,不是诸如“完成了A,我就能拿到B,拿到了B,我就离C不远了”之类的发展模式。如若想走近更广阔的空间,需要更发散的思维、多元的能力,说干就干的执行力,还要足够的了解现实情况。

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如何达成与自我的妥协。作为一个特别容易受“小我”所影响的人,常常习惯于冷静客观的审视甚至挖掘自我,却没有足够的能力驾驭人类错综复杂的内心。 期待未来经历人世的更多面,修炼三观自洽、更舒服自在的自己。更通透地去爱山川湖海,去爱我爱的人们。

最后,和大家分享我喜欢的一位日本编剧对她生活经验的一段描述。大意是,那些可能很昂贵的盘子,如果一直想着他们的价值,清洗时战战兢兢,反倒容易打碎。把他们都看作是随时可以再买到的便宜物品的话,你信不信,好多年过去,都不会出什么差错。我想,当外在的价值多寡变得不再重要时,它或许,就已经成为生命里真实的一部分了吧。

下期预告:2016年5月,“邻家FM”每天会推出“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系列专访中的一篇,详细道来每种选择路径背后的波澜起伏。明天将播出第六篇专访:“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06|“误打误撞”进投行”,敬请期待!

往期推送:

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 | 矛盾的清华经管

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01| 正年轻,养马去

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02| 美丽中国:你说这是画中风景,我说这里风景如画

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03| “非理性”的心理硕士

离开经管的二十种方式04| 不着急进五道口

公众号信息:本文系“邻家FM”原创出品,转载请事先与后台联系,经同意后注明出处;未得到作者允许不可转载。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和“邻家FM”,欢迎扫描下图中的二维码关注平台,我将定期发布“独特、有趣而思考深入的生活体验”。期待后台互动,更期待你以作者的身份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所闻所感!


    关注 邻家FM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