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多汗或是汗证,推拿、食疗有疗效!文中找方哦~

 

宝宝出汗与大人是有所不同的。...





上周六

上午10时,“大河微医”联手河南省中医院,共同推出的小儿推拿公益课堂准时开讲。

尽管天气严寒,但微友们学习热情不减,早早就来到现场。



▲河南省中医院推拿科医师王歌现场讲解如何辨别小儿生理性多汗与病理性多汗,同时教给大家小儿汗证的食疗以及推拿方法。

很多家长认为,感冒、咳嗽等才是病,出汗是人体的正常现象。其实不然,宝宝出汗与大人是有所不同的。

王歌说,引起宝宝多汗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生理性多汗和病理性多汗。

注意观察:

小儿出汗时的状态、时间、环境,出汗的部位、时间,汗的颜色、粘稠度,汗时、汗后身体冷热

夏季炎热或宝宝游戏、跑跳等运动后出汗多等,这是生理性多汗,家长确实不必担心。

但如果是孩子安静时或晚上一入睡后就出很多汗,汗多可弄湿枕头、衣服,家长就要注意了!这称之为病理性出汗,中医又称为小儿汗证。多发生于5岁以下小儿。

孩子病理性出汗不容小觑,会影响小儿生长发育,还会造成体质虚弱,抵抗力差,易引起其他病症。

为什么小儿容易发生汗证?

小儿汗证的发生,多由体虚所致。其主要病因为禀赋不足,调护失宜。

多汗以头颈胸背为主,是肺卫不固;
多汗而不温,是营卫失调;
汗出遍身而伴虚热征象,是气阴亏虚;
汗出肤热,是湿热破蒸。


宝宝出汗多,父母应该怎么办?首先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小儿体质;避免受风受寒;避免精神紧张,给宝宝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分清类型可用中药及小儿推拿调理体质。

中药汤剂:

1、肺卫不固:黄芪、白术、防风、牡蛎、麻黄根等

2、营卫失调: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浮小麦等

3、气阴亏虚:人参或党参、麦冬、五味子、生黄芪等

4、湿热迫蒸:石膏、栀子、防风、藿香、甘草、麻黄根等

外用中药:

1.五倍子粉敷脐中,用于盗汗。

2.龙骨、牡蛎粉睡前外扑。用于汗出不止者。
小儿汗证推拿手法

开天门、推坎宫、退六腑、清补肺经、补脾经、揉肾顶、揉肺俞等小儿推拿来调理体质。

详细的穴位及操作手法,是由河南省中医院推拿科主管护师马庆华示范。

NO.1开天门





【天门】自两眉头之间向上直推至额上前发际处成一直线。

【操作】由小儿两眉头之间向上直推至额上前发际处。

NO.2推坎宫






【坎宫】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或分推坎宫。

【功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NO.3退六腑



【六腑】前臂尺侧缘,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小儿屈肘,一手握其手腕,另一手中、食二指指腹从肘推至手腕,称退六腑。

NO.4
清补肺经




【肺经】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以拇指指面在穴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为补肺经;由指根向指间方向直推为清肺经;

NO.5
补脾经




【脾经】拇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以拇指指面在穴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为补脾经;


NO.6
揉肾顶






【肾顶】位于小指顶端,是止汗要穴。

【操作]】以中指或食指端按揉,称揉肾顶。
NO.7
揉肺俞







【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用拇指或食指、中指揉。

王歌说,小儿养生贵在持之以恒。

家长每天用以上手法给宝宝推拿,可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但小儿推拿也有注意事项:•家人的双手温暖、指甲圆滑

•手法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注意宝宝的保暖和安全

•只推宝宝左手

•宝宝情绪、身体状况等

•推拿后禁止受风受凉至少30分钟

•宝宝皮肤受伤、破损、骨折等忌推拿

•紧急情况寻求专业医生、医院帮助
 家长可以按照这三种食谱给孩子调理身体:

 1.山药泥:能健脾补肺。



原料:山药150克、大枣10枚。

做法:山药切成小块,大枣去核放入盘中,放锅内,置火上蒸,至山药已软,捣成泥状食用。

2.黄芪粥:能补气固表,阴虚火旺舌红脉数者忌食。



原料:黄芪30克、粳米30克、陈皮1克、红糖1克。

做法:黄芪煎汤去渣,再加米,如常法煮粥,加入陈皮、红糖,晨起空腹食用。

3.糯米麦粥:有养心神、敛虚汗、厚肠胃、强气力作用,适用于平时汗多、精神疲倦、小儿肠胃虚弱。



原料:小麦300克、糯米250克、适量白糖。

做法:同煮粥,可加适量白糖调味食用。
长按二维码,轻松关注“大河微医”
“大河微医”是百万大报《大河报》倾力打造的健康信息平台。将为您提供名医挂号、在线问诊、就医推荐、中医养生等多元化服务。



(本期微医君 小编 彬彬)


    关注 大河微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