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中仓】第三集:先有清真寺,后有南街胡同群

 

上一集我们介绍了《通州古城之闸桥》,带大家重新回顾了一下南北大街以闸桥中分,东西大街以此为系,古楼名馆,...



上一集我们介绍了《通州古城之闸桥》,带大家重新回顾了一下南北大街以闸桥中分,东西大街以此为系,古楼名馆,鱼市酒肆,最为繁华之地。在本集,依然围绕南北大街,将给大家介绍清真寺。



上面这张图片非常有年代感,这是过去的清真寺。

提起南大街就不得不提清真寺,清真寺原始建于元代延佑年间(1313—132O年),供从事牛羊贸易的回族住户和往来客商沐浴参礼,随着来礼拜的人越来越多,有很多人在附近定居下来,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胡同群。但当时寺的规模较小。明朝正德十四年(1519)重修、万历二十一年(1593)清真寺废址重建,清代同治年间(1871年前后)仿照宫廷园林的建筑格局,再次扩建。民国二十年即一九三一年和一九三三年及一九四五年又加以修缮。
渐渐的寺规模一点点变大,布局严紧而对称不差,街北口,建牌楼一座,二柱一楼殿式而南向,精致悬山大脊。寺东向临街,山门三间,中为甬道,迎面一堵歇山绿琉璃吻兽大影壁,岔角贴石刻云纹,壁心瓶花,下面须弥座浮雕美伦美奂,南北各有垂花小门,勾连搭二券。苏式彩画小巧玲珑。影壁后面,歇山重檐楼一座,大脊,中间高耸宝瓶,亦是绿流璃吻兽,上层四周有廊木质护拦,悬木匾称“万寿无疆”,下层拨券一间,木匾谓“大哉乾元”。绚丽苏式彩画。楼两侧夹墙门,仿木之砖砌结构,悬山大脊。中轴线主建为礼拜殿,勾连搭券,明三暗五,高阔敞亮。一与二券均三间,绿色琉璃瓦顶,有敞厅卷棚脊,明间儿窑殿,制似梢间而超一倍,琉璃宝瓶直径一米高二米。窑殿石砖砌望月之台,殿内井口天花梁,枋满布古代国画,红漆金柱满塑捏缠枝牡丹。外侧起伏壮观,顶式异样难描,内侧宽敞幽深,画栋雕梁。南北配殿各三间,勾连搭二券,南北水房各三间。殿两侧各有六角尖顶井亭一座,周列精巧隔扇。寺内碑记五,两个立院中,两个嵌壁室,一镶山墙,一律精雕细刻。
清真寺南北各有三合院一座,与寺内相对称,与寺结为一体。 寺的正门门口的胡同也因为清真寺,而得名为清真寺胡同。




以上两张图为现在的清真寺。

1933年,日寇炮轰通州县城,炸毁清真寺礼拜殿一、二卷,引起的大火将北教长室。不久清真寺被修复,并且开办了清真寺大学。新中国成立之前,曾在寺内开班暮光小学,专教回民子弟。新中国成立后学校被扩建,改称回民小学。1985年清真寺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文边博、田梦溪

了解咱中仓的大事小情,请您识别下方“瞰中仓”微信二维码!


    关注 瞰中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