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亏是福”中的处世大智慧

 

“吃亏”中有大智慧吃亏是福是中国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一句至理名言...

点击上方“大道知行”可以订阅哦
“吃亏”中有大智慧
吃亏是福是中国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一句至理名言,经过时间的洗礼和锤炼,在物欲横流、浮躁喧嚣的今天仍然被很多人所推崇,成为他们的处世之道。《道德经》说:“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圣经》也说:“在一切事上使众人喜欢,不求我自己的利益,只求大众的利益,为使他们得救。”不得不说,无论是先贤的劝解,还是基督的圣言,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一个人能够真正做到肯“吃亏”需要的是智慧和胸怀。



“吃亏是福”这句话源于清朝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一方有名的闲章。据说,有一天,郑板桥收到了弟弟郑墨的一封来信。因为郑家与邻居的房屋共用一墙,郑家想翻修老屋,邻居干预,说那墙是他们祖上传下来的,郑家无权拆墙。但契约上写得明明白白,那堵墙是郑家的,邻居只是借光盖了房子。为了这堵墙,官司打到县里,却无结果。郑墨自然想到了在外做官的哥哥,于是便有了先前说的一纸家信。郑板桥知道此事后,考虑再三,给弟弟写了一封劝他息事宁人的信,同时寄去了一个条幅,上面写着“吃亏是福”四个大字,选择自家吃亏换来息事宁人。后来郑板桥在条幅上加了“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益于彼,外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即平且安,福即在是矣”的题跋。
祸福相依,吃亏是福


《淮南子•人间训》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灾祸、幸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样的变化是难以预见的。

正如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日常生活中,福中常潜伏着祸的根子,祸中常含藏着福的因素,福与祸是相依相生的。老子向我们拉开了观察事物的视野,让我们从现实环境的局限中解放出来,使我们不至于陷入眼前的困境,执迷于当下的心境。可见,“吃亏”并不“亏”,“吃亏”不只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睿智。能够吃亏的人,往往是一生平安,幸福坦然。不能吃亏的人,在是非纷争中斤斤计较,他只看局限在“不亏”的狭隘的自我思维中,这种心理会蒙蔽他的双眼,势必要遭受更大的灾难,最终失去的反而更多。

忍辱负重,学会蛰伏
古人有云:“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劲风横扫,不乏诸如灌丛、乔木等对抗者。对于前者,简直是螳臂当车。可即使是根须很深的后者,经劲风洗礼,就算没有被拦腰摧断,亦难免动摇根基,折枝落叶。这皆因他们直面强风锋头,以强对强,以硬碰硬,如此怎能不有所损伤?

与前两者相比,竹子则在暴风中谦谦低头,避敌锋芒,劲风过后则重新挺直腰杆,如此折损却被降到了最低。笑到最后才是真,竹能在劲风肆虐下存活便是成功,与一生的挺直相比,暂时低头又何妨?暂时低头不是屈服,而是谋略。这种以守为进的智慧,在我们人类的生存中尤为重要。面对对手,或是比自己更强的敌人,逞一时之勇从不是强者之选,暂时蛰伏,伺机而动才是明智之举。
舍得小利,方得大益


据史料记载,在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每年岁终祭神之后,皇上按惯例要赐给博士(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每人一只羊。然而,这却使负责分羊工作的官员很为难,原因在于这羊有大有小、有肥有瘦。有人建议杀羊以平均分肉,另有人建议采用抓阄的方法分羊。博士甄宇认为前者不妥,而后者更是有失身份。人们向其请教可有良策?甄宇便当众取了最瘦最小的一只羊,众人见此也不再争执。此事传至光武帝处,令其十分欣慰,在某次朝会时便问“瘦羊博士安在”?分羊事件后,“瘦羊博士”雅号传遍京城,甄宇也因此得到皇帝的重用。

郑板桥说:“宽一着,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福报也。”老子说“守柔为强”、“天之道理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守柔”是老子立身处世的原则,“不争”是为了“争”。无论是老子还是郑板桥,这些理念对于处在吃亏困扰中的人们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俗话说“傻人有傻福”不无道理,傻人没有心计,总是吃亏。但和这样的人在一起,人们身心放松,没有太多的警惕之心,所以就能与之靠近。傻人意味着宽厚和诚实,不精于算计,不计较得失,让人不知不觉中站到他的一边,傻人无意中得到的,往往比聪明人费尽心机得到的还要多。

人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吃亏之事,此时人们应以平常心看待,不耿耿于怀,也不必愤恨。凡事顺乎自然规律,以退为进,与人无争,达到“无为”而“有为”的境界。中国人自古以“和”为贵,“和”即为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吃亏”来换取“和”是中国人普遍的价值观。在中国人眼中,吃亏不但是一种胸怀、一种品质、一种风度,更是一种坦然、一种豁达、一种超越,是一种极具智慧的处世哲学。
往期文章·点击阅读

重磅消息|2016年度“纳通儒学奖学奖教金•优秀征文奖”征文启事

一个人是否厚道,关键看这四点

最美中国瓷,八大名窑各有韵味


本文由【大道知行】编撰整理,转载请注明。
检验真爱的时候到了

欢迎把“大道知行”置顶



如果没有置顶按键,说明你的微信需要更新啦~


    关注 大道知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