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鄂高招出新招 变相的扩招

 

招生名额是不能随便开的口子,开了口子就不是高等教育了。...





  江苏省教育厅公布《关于2016年江苏高等学校跨省招生计划的说明》,表示江苏省将调出3.8万个招生计划安排到中西部省份。而据湖北教育厅官网消息,湖北省高校(不含在鄂部委属高校)2016年将编制4万名额计划支持中西部10个省(区)。



湖北、江苏等地的家长担心一些高校特别是位于本省的重点高校在本地的招生规模缩小,对此,湖北教育部门进行了回应, 在鄂7所部属高校在湖北的招生计划总量不低于去年,本科录取率不低于去年,一本录取率绝对不低于去年,全省总录取率绝对不低于去年。江苏省也给出类似的回应。

下图是2013年-2015年全国各省市的一本录取情况,北京、天津、上海参加高考人数少,优质资源充沛等因素使其他各省市难以望其项背。但是内蒙古、青海、宁夏这些西部落后地区的一本录取率也毫不逊色,而像四川、广东这样教育大省却垫底了。



小编只能暗暗羡慕北京、上海、天津的学生,一出生就有高考优势的光环在。至于小编所在的省份内蒙古也被划入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成为江苏湖北格外“关照”的省(区)之一。依据上表所示,内蒙古学生想考一本要比江苏、湖北容易很多,所以压根不需要二省的“照顾”。

小编2011年参加高考,并且有幸飘过内蒙古当年文科一本线486,谁知上了大学被山东、湖北同学各种鄙视:呸!就你这破成绩在俺们那里都上不了二本,怎么可能被211大学录取!

当年河南所用全国卷,一本理科582分,文科562分。湖北文科一本录取分数线为547分。浙江一本录取分数线文科571分,理科550分。相对于内蒙古来说,湖北、浙江这样的教育大省才是高考落榜的重灾区,一本分数那么高普通的学生怎么可以考的上,难怪内蒙古有那么多高考移民。

就如苏、鄂两地相关部门回应,两地大学对本地招生数量不会减少,那问题来了,我们全国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基本保持着稳定态势,苏鄂两地的大学共多招生7.8万学生,那什么地方少招生了呢?这不是赤裸裸的扩招吗?

随着这十几年高考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差,也越来越“不值钱”。苏、鄂两地为高考扩招大事上“锦上添花”,此举值得表扬。

大学是制造人才的地方,不是制造人口的地方,只知一味的扩招,而忽略质量培养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就拿小编的大学来说,小编大学是一个据说过去很牛c的211大学,不过地区偏远经历滞后,到如今也只能提提当年勇。过去文科专业有一个庞大的学院——人文学院,现在被“五马分尸”,专业学科各立门户。

小编所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起初只有新闻学和汉语言文学两个专业,后来逐渐新开专业:编辑出版、对外汉语。在2013年新开设了播音专业,此专业在艺术学院也有开设,也就是说,一所大学开设了两个一模一样的专业只是学院不同罢了。普通新闻系的教师摇身一变,成为播音专业老师。离谱的是2013届播音专业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届学生,一些不可形容的原因,播音专业在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再没有招生。

小编的学长称其新闻传播史是一位古代文学老师授课,大学期间一位老师带4门课程是常见的,所以部分教师称不上术业有专攻,是多面手,那“糊弄”出来的学生更是“不堪入市”。

大学教育是培养社会人才的地方,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精英化教育才是王道,要知道“一个诸葛亮是可以抵三个臭皮匠”。

高校领导也不是傻子,哪里的生源质量好,该地区就会多安排几个招生名额,也体现了资源的合理化配置。而中西部生源质量差也是有目共睹的,苏鄂两地对中西部地区扩招,吾未见其明也,唯一解释就是——政策。

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央行狂印人民币,让人民手中的财富缩水是一个道理。如果人人都是本科,那本科还有什么意义,招生名额是不能随便开的口子,开了口子就不是高等教育了。

链接一条文章:

古代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国的文化教育中心转移到了南方,在科举考试层面,南方也占据了明显的优势。这种优势大了什么样的程度呢?据统计,明朝洪武年间各科进士一共有867人,其中南方人620人,占总数的71%。最为让人震惊的一次科考发生在洪武三十年,这次选拔进士的榜单中,竟然全部录取的是南方人,将科举取才中的南北地域之争激化。

宣德二年(1427),诏令国家科举取士制度发生重大调整,每科录取进士100人,其中,南方人60人,北方人40人,从国家制度的层面上保证北方人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可能。到了景泰五年,明王朝为了照顾科举力量更薄弱的西南地区,进一步对科举名额对应的区域进行了详细划分,南方考区55个名额,包括应天府、苏州府、松江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布政司;北方考区35个名额,包括顺天府及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布政司;中部考区10个名额,包括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布政司及凤阳府、庐州府、滁州、徐州、和州。此后,一直到康熙年间为止,明清两代各地区科举取士的名额比例在维持在55:35:10。这个比例基本与各考区的人口数字相吻合,获得较大认同。于是,全国之间科举竞争变成了各地区内的科举竞争,保证了文化教育落后地区,士子通过科举而晋升的可能性。


    关注 编辑视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