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物理系奇葩才子吴俊:满分作文有公式!第一讲:审题立意

 

满分作文公式: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贯通一气,征于物发于情。...



↑中高考在即,立刻订阅,20天作文提高20分!↑

    作文第一步——审题立意


很多学生的作文习惯是:一看完作文题目,略作构思,然后就提笔开始写文章。当他把想好的内容写完后,一数字数,才500个字,离高考作文的要求800个字还差300个字,怎么办呢?再加二个事例,凑够800字呗。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怎么可能是好作文呢?

按上述的作文习惯写作的另外一个常见的毛病是:作者写了很多文字以后,再回过头来一看,已经跑题很远了,自己还不知道。

象这样想到哪写到哪的同学,其实是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作文的公式和步骤。当然,也不怪同学们,因为我们的语文老师从来就没有系统地教过这个,因为他们也没有学过。

大家都知道,做数理化的题目时,脑子里首先想的是要用哪个公式,找到了公式以后,就是按照公式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以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解题。

然而,大家拿到作文题目以后呢?脑子里浮现出的是哪个公式呢?恐怕是一片茫然吧。于是只好胡思乱想,天马行空,想到哪写到哪,连自己都不知道在写些什么。难怪现在的学生最害怕写作文。

作文,有象数理化那样的公式吗?能够按照公式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以逻辑推理的方式来写作文吗?

是的,作文的公式和步骤是有的,它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过去的私塾教育有一整套科学而有效地教学生写出好作文的方法与步骤。这套方法经过了二千多年的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历代人才辈出,怪不得古人动笔随便写个几百字,就是千古名篇,例如《岳阳楼记》,而今天的人写了几十万字,却不过是过眼云烟。

作文的公式和步骤是什么?

作文公式分为三步:

第一步:审题立意

第二步:布局谋篇

第三步:遣词造句

1,作文公式的第一步是审题立意。

这一步骤,又可以分为审题和立意这二步。

审题,就是根据所给的作文题目或材料,审察分析出它所涵盖的全部含义:表面含义、隐含的含义、引申的含义。

审题,最重要是做到:观点、内容的真实、全面、丰富、充实。

审题的基本公式和方法是孔子的正名言行原则。

目前的高考作文,一般都是材料作文。针对材料作文的审题的方法和步骤是:

审词:

1、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包括主要名词、与主要名词相关的动词、形容词。

2、追问主要名词的内涵和外延。如果是比喻或寓言的材料,就是追问名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象征义。

名词的内涵是:

名词的外延是:

名词的内涵,就是对某类事物的特有属性的反映。

名词的外延,就是该名词所对应的具体的事物、现象或例子。

或,名词的本义:

名词的引申义、象征义:

3、将名词与相关的动词连成句子,概括出材料中的一个事实或观点。追问这个事实或观点背后的原因,找到与这个事实或观点相对应的更多的事实。

审句:

4、阅读材料,概括出所有的事实。尤其注意正反事实的寻找。追问其原因,找到对应的更多的事实。

5、对所有的事实进行比较,找出其中最大的共性与最大的不同点。尤其注意正反事实的比较。追问其原因,找到对应的其他更多的事实。

整合:

6、笃行——对所有事实求同存异,进行整合,追问今天我们该怎么看待这类事实?同时应该怎么做?

至此,审题的任务基本完成。

以上的审题步骤,不是机械地全部照做,可以合并、省略,可以调换前后的顺序,因人而异,因水平而异。

通过上述的审题步骤,你已经掌握了关于这篇材料的若干种观点,以及支撑其观点的素材或事实。到这时,你已经不是一个不知道写什么好的菜鸟了,而是一个胸中藏有很多观点与素材,不得不一吐为快的高手了。

审题以后,接着就是立意了。

立意,就是文章的主旨、主题、中心思想。具体地说,就是作者想要通过所写的内容,表达什么观点,表明什么态度,达到什么目的。换句话说,就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立意,最重要是做到:高远、博大、深刻、有创意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是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动笔写文章之前一定要先确定中心思想,正如一个人在出发去远方之前一定要有一个指南针,或者导航仪一样,否则,极易跑题,迷失方向。作文有了中心思想,文章才有灵魂,选择材料、安排结构、运用语言,才有依据。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要可以一言蔽之.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

立意的基本公式和方法是:将审题中得到的若干种观点分为正面观点与反面观点,分析二种观点的各自利弊,然后取长补短,将二种观点的长处整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更为高明的观点。为便于记忆,可简记为:正反合公式。

有的同学写的文章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确,就等于人没有灵魂。有一篇作文是这样写的:

节日的街道

今天是星期天,我起得特别早。吃过早餐以后,就跟着哥哥上街去。

路上阳光灿烂,水珠儿挂在树叶上闪闪发亮,小鸟喳喳地唱着,向田野飞去找食。我老是要停下来看看鸟儿到底落在什么地方。

快到街头了,人多起来,车也多起来。“小心!”哥哥向我喊一声。一位骑自行车的叔叔从身边擦过,好危险呀!幸亏没有撞上。自行车越来越多,有“凤凰”的、“永久”的,更多的是“飞花”,那是我们绍兴生产的。

走过一座宽宽的水泥桥,便是街道了。街两旁商店很多,卖服装的、食品的、电器的、文具的、书籍的……什么都有。

我们在农贸市场逛了一圈。这里的摊点特别多,蔬菜瓜果、猪羊鸡鹅,真是应有尽有。有一群人在买鱼,在讨价还价中吵了起来。一个说:“你的斤两不足,欺骗顾客,看我折了你的秤!”那卖鱼的也很凶,喊着:“你是什么东西,给你补了还怎么的?看你敢来折秤!”这样的吵架真没礼貌。最后怎样,我没有听下去。

回来的路上,我看到一个养鸭场。我问养鸭的老伯伯:“您老人家养那么多鸡,有二百只吧?”他笑了笑:“你估计得不准,再加一倍还差不多。”这鸭场很不卫生,不是垃圾堆就是粪缸,在阳光照射下,发出阵阵臭气。

上一趟街真有意思,见到的事真多,写也写不完。

读完这篇作文,你能说出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吗?作者写这篇文章是要达到什么目的?他见到水珠写水珠,看到小鸟写小鸟,碰到车子写车子,听到吵架写吵架,闻到臭气写臭气……他到底要说明什么问题?告诉别人一个什么道理呢?象这样不知所云的文章,读者读完就忘,甚至根本不愿意去读。

反之,看看《岳阳楼记》这篇文章,为什么读者一读完它,就会永远记得这篇文章?那是因为文章中有一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具有极大的震撼力量,一下就能打进读者的内心深处,想忘也忘不了。

其实,范仲淹在这篇文章中,描写洞庭湖的景色非常出色,把洞庭湖的景色写得波澜壮阔。可是,读者对这些语句很难记住。为什么读者独独记住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为什么它具有这么大的力量?

这句话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立意或中心思想。这句话体现了范仲淹的立意,是如此的高远、博大、深刻、有创意,因此,它就具有了直指人心的巨大力量。《岳阳楼记》之所以能流传千古,气贯百代,主要是因为这句话,因为高远而博大的立意。

由此可见,立意的水平,是决定一篇文章水平高下的最重要因素。在评价一篇文章是否是好文章时,选题立意是最为重要的,其次重要的是布局谋篇,最不重要的是遣词造句。因此,一个学生想写出高考一等作文,应该把努力放在选题立意的方面,而不是把力气都用在美词美句上。反过来说,一个学生写的文章,全都是美词美句,如果他的立意很普通,很低俗,他的文章不可能是好文章。

也许有同学会问:文章的立意如何才能做到深刻、新颖、有创意呢?

前面我们讲了,立意的公式和方法是:将审题中得到的若干种观点分为正面观点与反面观点,分析二种观点的各自利弊,然后取长补短,将二种观点的长处整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更为高明的观点。

这段话有些抽象,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记忆,可以将立意的公式和方法简化为:正、反、合,三部曲。

下面举个例子,说明如何运用以上方法。请看下面这句话:

他是富二代,开跑车,住别墅,有一个白富美的女朋友。

这句话描写了富二代的美好生活,是对富二代的正面描述。这样的立意,就很普通,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事实,没有人有兴趣去读。

下面对这句话进行改写:

他是富二代,开跑车,住别墅,有一个白富美的女朋友。和女友认识一年后,女友被诊断得了白血病。
这段话,前面描写了富二代的美好生活,但后来遇到了不幸的事。等于先是对富二代的正面描述,然后是对富二代的反面描述。由于有了正反二面,这样的立意,就有点出乎人们的意料了,人们就有了往下读的兴趣了。

还可以继续改写:

他是富二代,开跑车,住别墅,有一个白富美的女朋友。和女友认识一年后,女友被诊断得了白血病。后来发现是女友收买了医生,做了假诊断,使用的苦肉计,目的是为了在后宫争斗中胜出。

这样的立意,使用了正、反、再反的公式,一波三折,更加出乎人们的意料,人们也就更想往下读了。电视剧《甄嬛传》就是按照这个公式制作出来的,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人们喜欢看了吧。

古人将这种写文章的方法总结为“文似看山不喜平”。

前面提到的作文题目:试论“小白兔与大灰狼”

如果你的立意是:大灰狼是反面人物,一心想吃掉小白兔,小白兔是正面人物,总是机智地挫败了大灰狼的阴谋。这样的文章不可能是好文章。

如果你的立意是:小白兔与大灰狼的关系,既有互相危害的一面,也有互相帮助的一面,它们共同维持着大自然生态圈的平衡。这样的文章就是好文章。因为,你既考虑到了小白兔与大灰狼之间的反面关系,又考虑到了小白兔与大灰狼之间的正面关系,然后将二者整合起来,得出一个更高明的观点。这就是对正、反、合三步骤的运用。

孙绍振老师在《北大作文教学研讨会上关于议论文的讲话》指出:为了训练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分析矛盾,全面地进行立论和论证。具体地说,有一个论题,出淤泥而不染,如果你去抒情,在初中阶段同,能够举出许多动人的事例,加以抒情,就不错了,但是,到了高中,就要提升为议论,要往相反的方面去思考,人的思想品格和环境的关系,还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一面。亡羊补牢是对的,未雨绸缪也是对的。有缘千里来相会是对的,不是冤家不聚头也是对的。浪子回头金不换是对的,狗改不了吃屎也不能说是不对的。兔子不吃窝边草有道理,那还有近水楼台先得月呢!我们要让孩子们会动脑筋,会分析问题,就要从问题的分析开始。一味抒情,就可能把学生搞成你说一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就跟你抒情,久而久之,他失去了自由思考的能力。


    关注 学易作文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