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戛纳的故事片段

 

这次在戛纳,我们六个姑娘在公寓的二层同住了一个礼拜,虽然时间不长而且与爱情无关,但我感到我们身上发生的故事一点也不比《欢乐颂》逊色。...



在戛纳,我走出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一群之前未曾见过面的人们一起工作了几天。在这几天里,所有人的情感都跟随着事件的进展集中爆发,欢笑、辛酸、震惊、慌乱、无奈、释然……在感知上白日被拉长,每天只有短短几个小时的睡眠(最夸张的一天只睡了一个小时),剩下的十多个小时里因时刻要处于准备状态而紧绷着一根神经,不敢有丝毫怠慢。

但就是在这样紧张和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团队里每个人的特点都在短时间内被充分展现出来,我也深深地感受到,“我”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我”,是我的家庭、我的成长环境、我的学习工作经历以及我的朋友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也许我的身边在以往很多时候都是和我或多或少有些类似的人,但当我走到陌生的圈子里,我偶尔会发现人和人的生活竟然会差距如此之大,但奇妙的是,我也能理解那个和“我”非常不一样的其他人,并和他们成为朋友。

在《欢乐颂》的电视剧里,同一层楼的五个姑娘性格各异,她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其实就是略夸张并且排列紧密的多个生活片段。这次在戛纳,我们六个姑娘在公寓的二层同住了一个礼拜,虽然时间不长而且与爱情无关,但我感到我们身上发生的故事一点也不比电视剧逊色。

但这个故事就像一个庞大的多面体,我们每个人都站在这个多面体的某个点上,只能看到视线所及的几个面。身在其中的我们每一个人虽然能理解这个多面体的构成,但故事的每个段落只有在经历过它的那些人的脑海中才有色彩,因此我再怎么叙述也只能勾勒出我这个身在故事之中的人对它某些侧面的感知和体会。不过就算这样我还是想写一写,存在我记忆中的一些片段。





片段1

Day1——晚上大家到了戛纳,在公寓的一层做自我介绍、一起吃披萨,ZY姐开始给大家分配工作。这时候我想我们几个姑娘的心里还充满着期待,不能免俗地想象可以见到明星的场景。意外的是,XY首先提出自己不太擅长面对演员,希望能做Oncle trois的翻译。她正好也学的是文学,对书里的东西有一些自己的见解,ZY姐问了问原因也就满足了她的要求。另外两个姑娘都想做J的翻译,最后猜丁壳做了决定。英文好的YX被派给导演和印度女星,我则被分配给了领导组。

这天晚上大家都还怀着既紧张又期待的心情,讨论着第二天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还被一楼的人骂笑得太大声。我躺在床上过了很久才睡着,夜里做了好多梦,一觉醒来就得赶紧收拾,奔赴战场。

在之后的工作中我才越来越深地感觉到,不论是谁要做好艺人翻译或助理的工作,都需要正确摆放自己的位置。我们每一个和艺人接触的人之所以受到关注,都是因为我们所在的平台和所谓的“明星效应”,而不是因为我们做出了多么出色的成绩。我们要问问自己,如果我们服务的对象不是明星,不是演员,而是普通人,那么我们是否还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所以,永远不要因为能够和明星接触就自命不凡,保持平和和认真的工作态度才最为可贵。



片段2

Day2——大家的任务是接机,傍晚我和已经接到艺人结束主要工作的几个人一起准备去吃晚饭。当我们正犹豫要不要进一家小街上的家庭餐馆时,热情的老板娘给我们端来了自制的开胃酒,说送给我们品尝并让我们稍等一会。我们果然被这杯酒收买而进了馆子,却没想到套餐的每一道菜都非常不错,鲜香的鱼汤、松软可口的烤土豆、油滋滋的鸭肉加上最后口感浓郁的巧克力布朗尼让我们都赞不绝口,果然美食带来的幸福感无可取代。



一起吃这顿饭的YW从此爱上了这家餐馆,之后又跑来吃了两次,老板娘每次都和她热情地bisous,看到她们拥抱的时候我就在想,不知不觉我们也开始和这座小城有了情感的联系啊。



片段3

Day3——下午准备去走红毯之前,我们几个都在酒店待命,一得到通知就会马上带艺人和领导下楼。只是这个通知比事先约好的晚了很多很多……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变得越来越担心,开始做各种假设,但联系不上负责人又让我们束手无策。

突然有人和我们说赶紧下楼,速度!马上!我们便以最快的速度让艺人下楼上车,按事先说好的安排让艺人都坐上了一辆车,其他工作人员坐另两辆车跟随。只是等到了现场却迟迟不见载着艺人的车辆到达,眼看走红毯已经要结束,所有人都急疯了,不断给司机打电话,一群人在影节宫门口慌乱地跑来跑去,还被警察拦下。等待的时间对每个人都是煎熬,因为每过去一秒就意味着能顺利进入红毯的希望又少了一分。当艺人终于到达的时候,我们所有工作人员立刻跑过去领着他们走到入口,那时人很多、场面很乱,有摄影师在前面拍,我们只能一边走一边躲。当他们终于走进入口的时候,我们以为终于可以松口气,想去旁边的出口等着接他们回酒店。可是心还没放下几分钟,有人传来消息说他们没能顺利进入红毯,让我们赶紧回去跟工作人员协商。我只见在入口的地方我们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拿着票在争辩着什么,却听不到他们的对话,只觉得脑袋一片空白,知道结果也许已无法挽回……

那天晚上所有人的心情都很沉重,我们翻译不用参加会议,只能坐在酒店大堂静静地等待。一直到凌晨一两点的时候,大部分的紧急应对方案才被确定下来,巴黎文娱在微博上发了道歉信,第二天的发布会也增加了道歉环节,我们都清楚地知道了我们的团队必须承担这次失误的责任。没有怨言,没有难过,我只觉得有些辛酸。回到公寓以后H哥给大家发信息说接下来整个团队只能在不利的条件下加倍努力,把剩下的工作完成好,让大家在非常时期相互理解和支持。这些话让我们在非常压抑的状态下感到了一股温暖,决定继续加油。

是啊,既然过去的已无法改变,我们只能往前看。

第二天一早7点大家就在发布会厅集合开了会,又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





片段4

Day4——虽然这一天最关键的发布会进展不算完美,但结束之后大家终于可以卸下心中的重负。晚上LX提议我们几个一起喝一杯再回去,虽然第二天4点我就要到酒店去送机,但想到毕竟机会难得,就答应了她们。

现在回想起来,开始的几天大家大部分的交流都与工作有关,但从这天晚上猛灌了一小杯B52之后,几个姑娘就互相敞开了心扉,开始聊自己、聊亲人、聊男朋友、聊喜欢的人、聊未来、聊生活。

本打算走回公寓的我们几个人喝得醉醺醺,便找来了一起工作的司机Chris接我们回去。但司机偏偏找不到站在港口对面的我们,转了一大圈。最后终于坐上车的时候我们几个人像疯了一样,不停地大笑,笑到流泪。

也许是因为终于找到了释放压力的机会,也许是因为恰好找对了感觉,我们几个才认识几天的姑娘竟然能在醉酒后找到心灵相通的感觉,这也让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来接我们的司机Chris被我们吓到,路上没敢说一句话,而我们一直嘲笑他太过害羞。酒精的作用果然厉害,第二天,我们的“坏名声”就被传开了……



正因为每天看着艺人工作,才觉得他们有些可怜。虽然有不少人围着他们转,可是有几个是他们能说心里话的朋友?当然,他们在物质上获得的比我们多得多,但我们普通人下班了还能去喝喝酒聊聊天,想醉就醉,而他们有些人甚至都不敢走出酒店大门。可以说他们的确被保护得很好,连我们翻译助理都经常被与他们隔离开,但这样的“特殊待遇”他们是被迫接受还是享受其中?这也只有他们自己才最清楚。有得就有失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当我最近越来越多地观察到艺人们的生活时,却愈加能发觉作为普通人的快乐。



片段5

Day5——是暴风雨之后的宁静。早7点结束送机的我和LX迎着早晨的阳光走在郊区小镇的路上,慢慢吃了个早餐,沿着海边走到酒店。经过影节宫的时候我们看到了纪念品商店,于是呼喊小伙伴们赶紧买买买。购物时的心情就像是在给这几天的经历寻找一些证据,带着这些证据走的话仿佛记忆就不会离我们而去。

下午H哥买了些吃的,让大家到海边聚一聚。XY是个第一次见到大海的姑娘,兴奋地直冲了进去,接连摔倒了几次,湿了全身。我帮她擦掉手脚上的泥沙,再一次默默感叹人和人的生活是如此不同。小学四年级爸妈就带我去深圳看过海,我虽然会游泳却不敢独自下水,只好让妈妈拜托两个叔叔把我放在游泳圈里面带到海上。最后没有游多远我却很满足,因为那是我第一次和海水的亲密接触。之后看海的次数越来越多,大一大二在漳校和厦门之间不断往返;大三在法国交换时去看过南法的海、葡萄牙的海、意大利的海;大四最后一年在本部的时候经常去白城的沙滩;最近的一次是去年暑假去埃特勒塔的“象鼻山”看海……

因此此刻的我已经想象不出如果我到戛纳是第一次看海会是怎样的心情,也想象不出XY心里是否无比激动和快乐。我想如果我哪一天去看我从没见过的景色,或许内心又会有类似的情绪出现。但这次我很平静,不想脱鞋,就只是坐在海岸的石头上,时不时想起厦门的海,想起曾和朋友们在海边度过的夜晚,想起双人和三人的脚踏车……

我总觉得海有一种让人想倾诉的欲望。这天傍晚大部分的同事都回公寓去准备最后的聚餐,我和XC选择留下来在影节宫栅栏外的观众人群里挤着看完了当天的红毯。之后我们又回到了海边,说了好多话。那片戛纳的海也从此也开始印在了我的脑海,变得独一无二。可能下次去海边,我又会想起,在戛纳发生的故事。





5月17日

今早起来看着我们几个的微信群里YW说了一句话:“今天上班,坐地铁的时候,感觉戛纳发生的一切像梦一样”。又何尝不是呢,当我们回归了自己的生活,那几天“过于丰富”的经历正因为与平时有着很大不同,让我们有了一种不真实感。我上一次拥有这种相似的体验还是在大四回国了之后,当我重新融入校园生活的时候感觉在贝桑松发生的一切离我非常遥远。但奇怪的是,当我再次回到法国,却从没觉得在厦大的生活像是一场梦。

H哥在朋友圈发的一段话正恰到好处地概括了我们在戛纳经历的一切:“该怎么形容这段刺激的经历呢?如果把她拍成电影,最初应该是一部惊悚片《坎城惊魂》;现在是一部悬疑片《金棕榈之谜》;或许几个月以后回想起来可以是一部喜剧片《戛囧》;而最终,留在所有人记忆中的都会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吧,《c’estla vie》……

————The end————

2016.5.17


    关注 卡特慢话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