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河南 寻觅平凡生活中的诗意

 

但愿,我还活着,四体健全,多出几块腹肌。





文 | 文超我写了一年多关于河南历史人文的文章,多数都是意淫出来的。上午骑十五公里自行车,到办公室喘几口气,喝一杯水,坐在椅子上,读一本书或数篇论文,神游河南大地,幻想风土人情,下午动手写两三千字,晚上发到微信公众号上,再反反复复点开之,看阅读量看评论,心情或高兴或沮丧。

一种体位时间久了,就想换个姿势,意淫也需要花样翻新。于是,有一阵子,我写文章先引一段经典,或讲讲某个天才人物,比如写郑州的桃源路要先絮叨几句荷尔德林和海德格尔,写郑州大学的秋景则先说说梭罗和《瓦尔登湖》……

有朋友读过几篇我的文章,见面就骂:“你写文章能不能不装逼?不引几本书会死呀,那是不自信。”

我当时的想法的确很装逼。我想做一项行为艺术,用一篇篇文章,把河南人的日常生活跟人类历史上的经典建立一种精神性联系。我还想尽量引用外国的人文经典,从世界主义的角度来审视脚下的这片土地。

2013年 在石佛画家村 
我见过很多厌倦了日常生活的人,她们每年都要跑到远方例如西藏、丽江或者日本的某个古老城市,荡游一番,寻找精神安慰。但,如果你不能体味生活的细节、感知人情之美,走到哪里都无济于事,永远摆脱不掉厌倦和空虚。反之,即使你足不出户给家人做一盘酸辣土豆丝也可以很快乐。

我读历史,最大的感慨是,二十世纪人类的极权主义灾难是由一帮不会做酸辣土豆丝的家伙造成的:他们为建造辉煌壮丽的天堂,蔑视脚下的土地,蔑视日常生活的价值,最终蔑视人的存在。

我每天上下班总共骑行三十多公里,后来,我忽然想到,从郑州市区到中牟三十公里,从中牟到开封三十公里,从开封市区到其周边县城三十公里……我每天在郑州市区像西西弗斯一样往返,意淫河南,何不来一场骑行河南,身临其境,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感。

作为一个写作者,一个摄影师,我想记录这个时代里那些平凡人的生活。生活即反抗,存在即本质。我感兴趣的乃是人性的觉醒,普通人的尊严,以及日常生活的诗意。

我在河南生活了十年,有很多想见的河南人,有很多想去的地方,有很多想读的与河南有关的书。

2013年 在桐柏
如果骑到开封,我会去看望在老河大旁边开书店的陈尧,喝一杯茶,跟他聊聊开人文书店的喜怒哀乐,听他讲讲他眼中这座小城的变迁;我还想去看一个叫冯静的画家,他以前生活在郑州石佛村,我们经常见面,后来石佛村拆了,他去开封定居,两年不见了,他生活得怎样?又画了几幅新作?我在开封呆够了,就拐到朱仙镇,这么有名的古镇,我只听说过,没去过,我要找个会做木板年画的手艺人,跟他聊天,再给他拍一些照片。

如果从开封南下骑到周口,路过扶沟,我会去看看扶沟书院,这是北宋理学家程颢创办的,我虽不懂宋明理学,但饶有兴趣;到西华县,就喝一口正宗的逍遥镇胡辣汤;到鹿邑太清宫,就重温一遍《老子》;到沈丘,就去找霍雅伦,他在沈丘做环保,画画,一身肌肉,一头长发,迷倒县城无数少女;再顺便去袁世凯老家项城转转,那里也是我朋友张君瑞老家。

一路上读什么书呢?到开封可读《东京梦华录》;到洛阳可读《洛阳伽蓝记》;到嵩县,可读阎连科的《坚硬如水》或《二程故里》;到新郑,可读《史记》或欧阳修诗;到濮阳,可读《论语》;到南阳邓州,可读范仲淹……不过,依我的阅读口味,我还可能带一本莎士比亚的戏剧或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我想知道,如果罗密欧和朱丽叶不是生活在维洛那而是开封,安娜·卡列尼娜和渥伦斯基私奔到新密,会发生什么故事?

咱想得美,但考虑到咱的体能和财力,还得从长计议,分期进行。今年为骑行河南第一季,计划完成环郑骑行,路线:郑州——开封——新郑——新密——登封——洛阳(北)——焦作(南)——新乡(南),预计为期半年。河南太大,我不想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走一遍,我要来一次身心灵的亲密接触,应该很爽,所以不妨多来几季。

这一路骑行下来,但愿,我还活着,四体健全,读了几本书,多出几块腹肌,遇到一些美好的人,并记录下他们认认真真坦坦荡荡的生活。
END


电话:13523008620(梦飞)
邮箱:qiyubooks@163.com
骑行 摄影  读书  交友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