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都穷到吃土了,还不去死一死?

 

我们往往比自己想象中,还要乐观,总认为坏事只会发生在别人身上。...

本期推荐:《乐观的偏见》

(英)塔莉• 沙罗特 著
认识一土豪,他们一家三口想去美国旅游,在美领馆申请签证,当天穿得比较低调,签证官怀疑他们想去美利坚打黑工,财产资料都没看,直接拒签。土豪一家很愤慨,转头就在美领馆旁边找了家中介公司,办了美国投资移民。

屌丝们听完,都含泪握紧了手头仅有的零钞……

就像那些负能量鸡汤说的,人生就是这样,有欢笑也有泪水。一部分人主要负责欢笑,另一部分人主要负责泪水。

生活中让人抓狂的事儿已经够多了。

读书的时候被老师骂,上了班被领导骂,出去逛个街还可能被服务员鄙视……

买不起房子这烦恼都太高贵了,比悲伤更悲伤的事是,租不起房子。

男生找不到女友就算了,连充气娃娃都只能买国产劣质货。

女生大龄还单着,每天睡前靠编点跟男神缠绵悱恻的言情故事,勉强支撑着自己活下去……

人生真是太艰难了……

但,为什么我们没有去死?
《乐观的偏见》就是来回答这个问题的。

心理学及神经学博士塔莉• 沙罗特写这本书,就是基于对人类一些普遍问题的好奇:

为什么宁愿负债累累,却还是想买房?

为什么结婚的时候都认为自己不会离婚?

为什么买了彩票就隐约预感自己会中奖?

为什么总认为癌症、车祸这种惨事绝对与自己无关?

我们往往比自己想象中,还要乐观,总认为坏事只会发生在别人身上。

数据表明,大部分人高估了自己未来的职业成就。

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天赋异禀。

他们高估了自己的寿命(多出20年甚至更多)。

他们觉得自己比一般人更健康。

他们觉得自己比同事更更成功,低估了离婚、患上癌症以及失业的可能性。

他们总觉得未来的生活要比自己父母经历的更加美好。

同时,大多数人觉得自己对未来的想法特别客观。
这就是所谓的“乐观的偏见”——即高估在未来遇见积极事情的可能性,低估经历消极事件可能性的倾向。

比如我们想象一些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好事,往往就会活灵活现,细节还特别丰富。

比如如果自己中了1000万,会开始考虑领奖那天穿什么衣服,怎么在朋友圈不经意地炫富,怎么在自己讨厌的人面前耀武扬威,甚至精细到对方当时会做出什么羡慕嫉妒的表情,以及怎么包养、调戏、把玩自己倾慕已久的女神男神,再不然把美国收购了,养只谢耳朵当宠物……至于1000万够不够这种问题,太庸俗了。

但是,如果让我们想象自己家的房子可能在地震中全毁了,保险公司还不会赔偿,自己得了癌症没钱医治或者自己死了骨灰放哪棺材买多大,这些事儿我们都尽力回避,哪怕稍微想象一下,脑子里的画面就模糊不清,总有个声音再回荡:这些事儿绝对不可能发生绝对不可能……

意淫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近几年对我打击最大的一个说法就是,“就容貌而言,别人看到的你,比你所认为的自己,要丑30%”,我本来就觉得自己是个五大三粗的胖大婶了,再丑30%,我连女版郭德纲都不是了,我就是女版猪八戒了好吗。
《乐观的偏见》提到一个重要法则,比熟人有钱才会开心。如果你没有做到这一点,那么,交几个更穷的朋友吧。

雷蒙德·卡佛就写过一篇小说,屌丝夫妇觉得自己活得太悲惨了,离婚之前他们去一对朋友家,看到他们过得更惨,回家立马欢快地操了一次,第二年有了孩子,一家人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为什么说“乐观的偏见”是进化的礼物?

因为如果没这玩意,人类差不多种族灭绝了吧。

塔莉• 沙罗特的重要结论就是,经过了漫长的进化,在人类遭遇负面事件的时候,大脑往往能找到最简单、最迅速的方法恢复平衡。只要改变态度,我们就能再次感觉良好。

这就是人性的可爱之处吧。

就像我之前写过的,我们深知世界的复杂、黑暗和荒谬,依然选择面对复杂,保持欢喜。

PS:我在《上海壹周》、《漫客绘心》都写过蛮长时间的书评的,好怀念那段写书评的日子,以后我也会经常写书评,给你们推荐好书的~

再PS:昨天我们公司内部举办了第一届丑照大赛,因为奖金有1000块,大家都拼了,把早期的杀马特照、乡镇影楼照都晒出来了,激发了我的斗志,我让罗同学专门帮我找出了两张压箱底的丑照,大胖脸、油光光的皮肤、村炮的发型、尴尬的表情,我很帅气地甩出来,跟大家说,看看我以前多丑啊,跟现在差很大吧?

同事们,丑是丑,但跟你现在一毛一样啊。

这世界充满了恶意,要不是想到还有那么多好吃的没吃,我真的就要去跳楼了!


    关注 咪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