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物典】为何“出”国学习叫“留”学?

 

唐僧玄奘的远赴天竺求学为何出国学习偏偏叫“留”学?特邀编辑:京艾【一句话说清楚】隋唐时,日本派遣外交使者来华...

唐僧玄奘的远赴天竺求学
为何出国学习偏偏叫“留”学?


特邀编辑:京艾

【一句话说清楚】

隋唐时,日本派遣外交使者来华,“签证”到期后不回去,留在中国学习的人被简称为“留学生”,20世纪初,借日本语言中“留学生”一词称呼前往日本学习的人,渐渐扩大到称呼所有前往外国学习的人。
【坐下来慢慢聊】

1.产生本源

公元七世纪,日本掀起学习中国文化的“留唐热”。

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日本)遣使来朝,留学生橘免势,学问僧空海。

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日本国时判官高阶真人上言,前件学生艺业稍成,愿回本国,便请与臣同归,从之”。

——《旧唐书》卷199

日本派人来中国留学,始于公元607年日本推古天皇向隋朝派遣的使团。唐王朝的兴盛,使得周边国家,包括日本,纷纷前来学习。日本不断派遣遣唐使和留学生、学问僧来到唐朝,形成了日本全面吸收中国文化的热潮。
“留学”一词的使用,即针对上述来唐学习者。在当时,遣唐使返日后,仍在唐土长期滞留者,称“留学生”、“留学僧”;随遣唐使返日,仅在唐土作短期考察者,称“还学生”、“请益生”、“请益僧”。

日本来唐的留学生及学问僧其总数大概在200~300人之间,在中国停留时间较久,多在十几年以上,故受中国文化濡染较深。

2.沉寂与再兴

随后一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中,随着域外来中国专门学习者越来越少,“留学生”一词在文人士子的知识视野中似乎消失了。

近代,日本明治维新时向西方派遣学习的人,仍被称为“留学生”。

洋务运动时期主要使用“出洋肄业”称呼由中国前往国外学习的行为。

一声炮响,甲午战败。留日潮逐渐兴起,官方称之为“游学”,但在民间士林中,受留日学界的影响,更多使用“留学”一词。
20世纪初出现“游学”、“留学”二词普遍混用的情形,但“留学”一词更受欢迎,影响及于官方。

民国后,“留学”、“留学生”成为通用专有名词。

【来华与出洋】

从来华到出洋,折射出千年来的国运变化。改革开放36年来出国留学人员300多万,目前留学中国的各国留学生36万人,无论出洋还是来华,我们的目标都是培养人才,服务于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也许我们还可以说,以教育促进交流和友谊,实现世界大同。
参考:刘集林,从“出洋”、“游学”到“留学”——晚清“留学”词源考,《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第14期目录
1. 习主席李总理批示留学工作 揽四海英才服务国家建设

2. 大数据: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那些事儿

3.【文化物典】为什么出国学习叫“留学”?

4. 那些毕业于中国的各国政要名人

添加微信“汉语与华文教育”,阅读更多专题。

华园编修馆

本篇特约编辑:京



本期文字编辑:SEVEN

本期美术编辑:天



本期值守主编:劲草公
汉语与华文教育影响人心的力量
我们不吵不闹

只想静静做点有意义的事


关注汉语与华文教育↑↑↑,每天涨知识!

分享到朋友圈↗↗↗,与我们一起传播中华文明,助力传统教育。

↓↓↓阅读原文,了解我们。


    关注 汉语与华文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