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讲坛|当文学面对现实

 

文学——“人学”:人性之向,人心之学...



5月18日下午14时,在理工大学理学院报告厅,名家讲坛如约而至。此次讲座,不如说是作家秦岭带给大家的一场文学与现实的饕餮盛宴。先生结合创作谈个人思考,现场高潮不断,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欲一探究竟?请随小理来!

人物名片

秦岭,甘肃天水人,现居天津,中国作协会员,著名作家,创作一级,天津市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有长篇小说、小说集、随笔集《皇粮钟》《断裂》《绣花鞋垫》《抚摸柏林墙》等6部。主要小说有《绣花鞋垫》《弃婴》《皇粮》《一头说话的骡子》《透明的废墟》《硌牙的沙子》《碎裂在2005年的瓦片》等。曾登上2003年、2007年中国小说排行榜,获《小说月报》“百花奖”,第一届、第二届梁斌文学奖一等奖等。


1,《透明的废墟》——小说介入地震灾难的成功尝试

震惊中外的“5.12”大地震已过去八年,当初那种惊心动魄的记忆似乎渐行渐远。然而,当听到秦岭先生介绍地震题材小说集《透明的废墟》时,心灵再一次受作家的引领,真真切切地体悟了一把绝地人生。

《透明的废墟》以邻居们临死前温情救助小婴儿的故事为主线,揭示了地震前后、废墟内外邻里之间相互兼容又相互排斥的常态生活,礼赞了人之善良本性在灾难时刻的回归

在这由5部中篇组成的地震系列小说中,秦岭先生跳出惯常的小说思维和审美定式,侧立笔锋切入地震废墟的缝隙,以丰富的想象力推开残垣断壁,既让我们看到了血淋淋的灾难现场,还让我们听到了游弋在生死边沿的心灵告白,窥视到了人性恒定又漂移的复杂性。

2,《阴阳界》——亦梦亦实,亦假亦真;亦阴亦阳,亦恶亦善

2,《阴阳界》——亦梦亦实,亦假亦真;亦阴亦阳,亦恶亦善

《阴阳界》讲述老农民袁峁田进城住别墅的尴尬和对乡村的牵念。偶然的地震又使袁峁田深深体会到阴间的温暖人情、公序良俗以及小保姆、流浪狗对他的感恩回报,同时也悲哀的发现了官商龌龊的交易和儿子的道德背叛,于是以无颜见祖宗的心理自绝于回乡的路上。

《阴阳界》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极为特殊的典型环境,袁峁田以阴阳风水师的角色,穿越在人间和鬼蜮。生者与死者的心灵变幻、情感与道德的时空变异,一目了然,振聋发聩。小说通过阴阳两界社会秩序、人意鬼情的对比、废墟内外人与动物行为的反照、富人与穷人生活与思想的落差,让我们平时已经麻木的心陡然苏醒:那么,是什么改变了世道人心?什么时候才能回归到人的善良本位?这该是我们思考的现实问题。

“在重力加速度的时代,我们不该让现实瞬间变成历史的废墟,我愿意我的读者保持一种冷静和从容感受我的小说,因为我所有的质疑、追问和批判,都把历史和现实纳入当下来判断。我阅读别人曾屡屡上当,我不能让读者上我的当。”秦岭先生如是说。

      文学是“人学”,任何深刻的思考和犀利的批判,都必须建基于对人物内在精神世界的深刻揭示之上,这是现实主义文学创作获得文学性的重要保障。
成为一个面向现实的思想型作家,在思索历史与现实之时,必然还要面对诸多价值层面的问题:如何理解人与人性?人是带有乌托邦色彩的、原始的性本善的万物灵长,还是一个同时具有神性与罪恶,需要不断找寻自我的个体?而这并非是玄学的思辨,而是触及到乡土作家在悲悯农村、农民的同时,应当怎样认识农民自身的精神世界问题。同样,真正的思想型作家,在进行现实批判之时,批判的立场也不可能建立在简单的道德义愤之上,其对现实的不满往往催逼着他从人类生活的历史长河中、在人类对自己生活制度的种种理想设计中评判当下。

“俯首甘为孺子牛”:提起笔杆,我用文学的力量解救水深火热的农民兄弟;几句秦腔,何以唱得出我对西北大地的满腔热血?



文字编辑、图片:王一凡


责任编辑:陈琳珑


图文排版:杨座江

部分文字摘自网络


    关注 天津理工大学学工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