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书作画正(郑)从容,一蓑潇(肖)雨任平生

 

艺海没有回头路,只能不断追求。...



文/姚果冻
在一个烟雨迷茫的日子,我撑着伞转过几条江南小巷,在一条幽深小巷的尽头,走进一个约莫5平米的平房,我见到了正在“卯乐斋”里听雨作画的郑肖雨。画桌上,铺开的是他正在创作的“人生三杯茶”。
人生如似三杯茶。头汁苦,二汁甜,三汁之后淡无味。故小孩不愿喝茶,因其有苦味也。青年人渐爱饮茶,是因慢慢尝到甜的滋味,正所谓走向事业与爱情。进入老年,就喜茶如命,想寄托于茶中回忆人生,但茶开始淡而无味。

这哪里只是三杯茶,分明品出了整个人生!一品,苦若生命;二品,甜似爱情;三品,清若微风······
从生活到艺术

郑肖雨出生在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国家特级教师,从小在学校里长大的他,很小就喜欢上了美术,爱上了画画。然而,在那个有着诸多历史无奈的年代,他因为家庭成分问题,无缘高考,先后辗转进入湖州手帕厂及湖州第一羊毛衫厂,设计手帕和毛衣。由于郑肖雨在审美及设计上表现出的美学天分,单位公派他去中国美院(当时为浙江美院)进修色彩学。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命中注定吧!在那个年代,无论是艺术家还是工人,都要有个立身之本,填饱肚子为先;在郑肖雨为了生活,在艺海里苦苦挣扎的时候,生活又把他送到了艺术殿堂的大门前。
1983年,郑肖雨拜中央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立辰先生为师,从此专攻大写意中国画,并与师兄刘宝杰同住在张立辰先生家中,悉心求学。这段求学生涯,是郑肖雨最快乐的一段时光,既有大师指点,又有益友切磋,在艺海里快乐畅游的他,就像他的“卯乐斋主”称号一样,是一只快乐学艺的兔子。卯,即为卯兔。
1992年,为兼顾生活,郑肖雨只身前往深圳下海创业,可物质的丰盈却无法带来执笔作画时的无穷乐趣,短暂的犹豫后,他愈发明白画画就是他人生的终极梦想与追求。自此,重拾画笔,再不放下。“一个人,从喜欢画画到真正爱上它,是一个过程。当你进入绘画的大门后,已经放不下了。跳进艺海,就没有回头路,只能不断追求”,郑肖雨如是说。

与竹子的情缘


郑肖雨对竹,情有独钟。自小出生在安吉竹乡,打小就跟竹子打交道,甚至有时家里的一整桌菜都和竹子有关。早起设计手帕和羊毛衫的时候,就融入许多竹的元素。到了北京,老师张立辰居然最擅长的就是画竹,堪称“中国画竹第一人”。这一切的巧合,可以说是冥冥中自有定数,郑肖雨为此花了三年时间,专心在竹园中观察竹子,从嫩竹的笋尖,到老竹节的青痕,他都向我娓娓道来。可画着画着,郑肖雨不再满足于画竹,他希望自己可以走出老师“张立辰式”的画风,开创属于自己的画风,而不是作为一个继承式的临摹者。现在回望来时走过的路,郑肖雨笑着说,“真要感谢竹子,它们激励着我,从画竹转向花鸟写意,后着重走向山水写意,让我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书画就像炒菜作为智勇书画院的特约画师,郑肖雨的书法雄强茂密,风格独树一帜。“其实,我也有一段迷茫期,之前临摹颜、柳,反倒找不到自己的风格。后来联想到中华文字的起源,结合象形文字,结绳文字,才有了我现在的‘字’,所以我的书法也是画出来的”。
郑肖雨坦言,“在画画的时候,我经常有似我非我的状态。佛家有言,‘有我’与‘无我’。在我作画时,就自动进入到‘无我’状态,但画中又‘有我’,是内心情感世界里的我。我画山水,内心的‘有我’就漫步在山水间;我画花鸟,内心的‘有我’就听鸟语闻花香。”说得如此玄妙,可看他一脸的坦诚,我也有些似懂非懂了。

“画画,就像炒菜。一种方法是爆炒,靠的是手法和激情;另一种是煲汤,用文火慢慢熬,时久才见火候。我希望是后者。”郑肖雨的画,其实就是一锅不放过多调味的好汤,朴实无华,却让人回味无穷。
“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我已过了而立之年,心态趋于平和。不要叫我画家,我只是一名画匠。别把自己太当回事,我只是单纯的喜欢画画。我字羽卒,就像羽毛与马前卒,都是最不起眼的东西”。郑肖雨说得如此谦逊,但不知这位羽卒山人是否知道,离开羽毛,鸟儿无法飞翔,一卒过河,就成千里良驹。
郑肖雨简介




郑肖雨,男,1963年生于浙江湖州安吉,号羽卒山人,卯乐斋主,职业画家,国家一级工艺美术师,师从著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张立辰教授。

作者姚果冻,好美食,好锦服,好鲜衣,好烟火,好园游……红尘纷扰,惟愿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以翰墨为香,以松柏为操。
往复君每日一问
你有没有一个画家梦?
本文系往复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
阅读原文,查看
《你的城市是什么气质?


    关注 往复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