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女孩”吴宛谕:带着博物馆前行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各地博物馆使出了浑身解数,目的只有一个——带领人们寻找博物馆的正确打开方式。各...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各地博物馆使出了浑身解数,目的只有一个——带领人们寻找博物馆的正确打开方式。各类媒体也纷纷报道,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日子,拉近博物馆和普通民众之间的距离。

博物馆对一个人的成长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下面这位“博物馆女孩”的经历或许可以给你答案。

带着博物馆前行
吴宛谕


吴宛谕作为中学生代表,全程列席观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我坚信自己的身上带有一块胎记,胎记的名字就叫“博物馆”。事实上,从小学三年级开展“百馆游”活动开始,我的“胎记”就开始形成。从那里开始到现在以至在今后的岁月里,我都将带着“博物馆”前行。

回忆总是美好的。我在杭州学军小学读书时,有一道家庭作业:走访杭州博物馆,回来写感想。上网一查,才发现,杭州有那么多的博物馆!这些坐落在风景区的博物馆外观古色古香,馆内藏品丰富。对我来说,每一次游玩,都是满载而归。特别是跟着爸爸妈妈去游博物馆,是亲情、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的多重享受。从2008年春假开始到10月国庆假期的半年时间,仿佛在不经意间,我走完了浙江省内100家博物馆、科技馆、名人故居,并且完成了《百馆游——一个小学生走遍杭城博物馆的真实记录》一书。这本书先由杭州出版社出版,成为杭州市第二课堂导读本;继而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再版,成为浙江省小记者学习读本。由此,我也被人称为“博物馆女孩”。前年和去年,这本书又先后被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






《百馆游——一个小学生走遍杭城博物馆的真实记录》一书,先由杭州出版社出版,成为杭州市第二课堂导读本;继而由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再版,成为浙江省小记者学习读本。

在“走百馆”的过程中,我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博物馆就是一座实实在在的知识宝库,是一位无声的老师,我边走边学,边问边记,边思边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博物馆越来越多,我也由一个懵懂的小学生,变成了一个掌握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高中生。早在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的特尔费·奥林帕斯神殿里,有一座收藏各种雕塑和战利品的宝库,它被博物馆界视为博物馆的开端。在其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博物馆是仅供皇室或少数贵族观赏奇珍异物的地方。而今,博物馆已成为一般公众受教育的场所,成为教育机构的补充设施,校外教学园地。1974年6月,国际博物馆协会将博物馆定义为“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做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诸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对此,我深以为然。

因为小时候游百馆的经历,使我对博物馆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继“百馆游”之后,在初中和高中阶段,我还先后发起了“小脚丫寻根”“黄河环保行”“走读京杭大运河”等活动,每到一地,必先走访博物馆,甘肃、宁夏、青海等地的博物馆都留下了我探寻的脚印。读初中时,有机会到欧洲游学,行程中就有访问博物馆的内容,对此,我非常兴奋,认为这样的游学才是富有意义的。
以“京杭学生手拉手,共护京杭大运河”为主题的运河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成果——《孩子们眼中的京杭大运河》一书,由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杭州市拱墅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钟鸣作序,人大附中团委书记刘炜作跋,吴宛谕主编。

初中毕业那一年,由于父母调到北京工作,我也随迁到了北京,考上了人大附中的人文实验班,并且担任了年级学生会主席、校团委学生副书记、班级团支书。我和同学们不但走访了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等大型的博物馆,也利用节假日,在父母的陪同下,走访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地质博物馆等专门性场馆。说起来,还是要感谢自己小时候养成的好习惯:每到一个场馆,就像走进了一座知识的宝库,绝不允许自己走马观花,而是要认真看,认真听,认真记,参观完了还要当天写日记。从杭州“游百馆”到北京带动同学们一起游博物馆,完成了一个“博物馆女孩”的美丽嬗变。今后,无论去往哪里,我都将带着我的博物馆前行,因为博物馆是我的胎记,我和它形影不离。

经常有人问我:“你游那么多场馆,花了那么多时间,怎么不影响学习成绩呢?”我想说的是,这当中的奥妙就在博物馆里。博物馆里的知识那么广博,博物馆又是那么的“无私”。我们为什么不接受它的馈赠呢?

亲爱的同学,亲爱的大人们,快走进博物馆,去接受它无私的馈赠吧!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团委学生副书记、高二人文实验班学生、人大附中模拟政协社社长,曾就读于杭州文澜中学、学军小学、金华师范附属小学。)


    关注 之江吹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