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金量十足】企业年金是如何资产配置的?

 

你知道吗?中国的企业年金基金,已经接近一万亿的规模了。企业年金基金这样高大上的东东,到底该如何进行资产配置?...





你知道吗?中国的企业年金基金,已经接近一万亿的规模了。企业年金基金这样高大上的东东,到底该如何进行资产配置?

我们请来了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年金总监李连仁,为大家送上一个含金量十足的学习贴,让大家了解下,企业年金为什么要做战略资产配置,又有哪些实践的?

企业年金战略资产配置的效果


国外大量研究表明,90%以上的投资收益来自战略资产配置。但企业年金战略资产配置的效果,似乎不是非常明显。这是因为,企业年金法规规定的投资范围,实际上起到了战略资产配置的作用,绝大部分企业年金计划的投资范围,都基本参照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

2004至2011年初,企业年金投资范围是货币类不低于20%,固定收益类不高于50%,权益类不高于30%。由于固定收益类不能高于50%,投资管理人一般倾向于配满固定收益类,货币类收益有限,持有20%的最低仓位为主,因此权益类的配置比例相对较大。这种资产配置,会造成投资收益的较大波动。如2007年股市大涨的时候,企业年金收益率可以达到41%。但在股市低迷的年份,投资收益就会较差,如2008年和2011年两个年份,企业年金平均收益均为负值(-1.83%、-0.78%)。

2011年1月份,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人社部11号令)发布后,这种不利局面有了改观。固定收益类上限达到95%,且可以通过债券正回购放大40%的杠杆。货币类最低比例降低到5%,避免了大量货币类资金的低收益。这样权益类配置比例就可以根据股市的情况灵活增减。2014年行业平均配置权益的比例约7%左右,2015年股市最高的时候,权益类比例也不高于15%。同时政策上逐步放开了债权计划、信托计划等非标资产的配置,这部分资产收益不随资本市场波动,也降低了企业年金收益的波动性。2012-2015年,企业年金平均收益分别为5.68%、3.67%、9.3%、9.88%,没有任何年度亏损,2015年甚至达到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受托人战略资产配置的实践


战略资产配置,是企业年金受托人的职能,投资管理人更多是战术资产配置。在实践中,企业年金法人受托机构如平安养老,也在积极探索战略资产配置方案。总体而言,约90%以上的客户均接受法规框架下的标准配置方案,并结合资本市场的前景,对权益类比例做适当的控制。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跟随大部分委托人的选择,容易获得市场平均收益,但不能自主评估、控制投资的风险和预期收益,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年金客户。

少数大型专业的企业年金客户,会要求根据国际通行的战略资产配置模型,进行量化测算。以资本资产定价(CAPM)模型为例,是基于投资组合和资本市场理论,核心原理是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下,如何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这需要对大类资产的未来收益进行预测,而实证表明过去的收益率并不能代表未来,因此实际投资结果可能与模型预测产生偏差。

同时,传统模型下的风险和收益是匹配的,更适合相对收益型客户。但问题在于,企业年金委托人对风险和收益的需求是不匹配的,总体希望是低风险、高收益。如每年度都不能亏损,每年度都要高于银行定期存款收益、高于市场平均收益。

针对国内企业年金基金的特点,平安养老险尝试新的战略资产配置模型,引入风险平价配置策略(Risk Parity)。风险平价配置策略以各大类资产的风险贡献为出发点,追求风险的平衡。根据过去几年的实际市场数据,应用风险评价配置模型,对企业年金战略资产配置的模拟测算结果表明,年度收益率亏损的概率很低,且大多高于企业年金市场平均收益水平,比较符合企业年金委托人的期望,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更多干货,且听下回分解!(图片来自网络)


    关注 平安养老险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