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的幸福生活

 

蒲松龄画像由于淄博朋友的热情相邀,我曾两次到蒲松龄纪念馆和蒲松龄书馆拜谒,两次探访,去寻觅这位世界短...





蒲松龄画像

由于淄博朋友的热情相邀,我曾两次到蒲松龄纪念馆和蒲松龄书馆拜谒,两次探访,去寻觅这位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足迹,与蒲松龄亲密接触。

蒲松龄纪念馆位于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是在蒲松龄故居的基础上扩建的,聊斋原有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一间,正房是蒲松龄出生和去世的地方。走进正房,上有蒲松龄的身后知己路大荒先生题写的“聊斋”二字,正中挂有蒲松龄画像,是蒲松龄七十四岁时,他的小儿子蒲筠请寓居济南的著名画师朱湘鳞所画。



2007年8月26日,阿滢与伊帆女史在蒲松龄纪念馆

画像上有蒲松龄的亲笔题跋两则,一则曰:“尔貌则寝,尔躯则修,行年七十有四。此两万五千余日,所成何事,而忽已白头?奕世对尔孙子,亦孔之羞。康熙癸巳自题。”

一则曰:“癸巳九月,筠嘱江南朱湘鳞为余肖此像,作世俗装,实非本意,恐为百世后所怪笑也。松龄又志。”

画像两旁悬挂着郭沫若题写的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房间西侧是蒲翁的会客室,这里有他当年用过的坐榻,中间放个矮桌,在这里会客、聊天。南窗下有书桌、砚台等。东侧为卧室。


    2008年10月18日,阿滢与湖北作家李传新在蒲松龄故居

由此看来,蒲松龄的生活是过得去的,而不至于像传说中的穷困潦倒。否则,家人是不可能也没条件专门从济南请来画家为蒲松龄画像的。

蒲松龄书馆在淄博市周村区西铺村,是明末户部尚书毕自严家宅的东跨院,是蒲松龄在毕府教书、读书、著书的地方。蒲松龄三十二岁时受聘到毕府教书,七十岁撤帐返里,在这里生活了三十八年。

蒲松龄书馆有三进院落,拐进影壁墙步入第一个院落,是青砖灰瓦、斗拱飞檐的“绰然堂”,蒲松龄在这里设帐教书;第二个院落中有一二层小楼“振衣阁”,《聊斋志异》和全部俚曲的创作是在这里完成的;最后院落是后花园,有花棚,有种荷养鱼的池塘,后面是一座三层建筑——万卷楼,该楼为清康熙初年为藏书而建,后来重建,抱柱上楹联为“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树木起风云”。据说此楼曾藏书五万余卷,为蒲松龄读书写作提供了便利。


    2008年10月18日,阿滢与《包商时报》主编冯传友在周村蒲松龄书馆之万卷楼

毕自严一生著述颇丰,有百余卷著作传世,与蒲松龄惺惺相惜,宾主关系融洽。因此,蒲松龄所得报酬一定丰厚。蒲松龄在此过着衣食无忧的教书、读写生活,还可以把银子寄回家中,养活一家老小,是一般塾师所无法企及的。毕府与新城王家世代联姻,使的蒲松龄得以在毕府结交官高位显、有一代诗宗之誉的王渔洋,并深受王渔洋赏识,为他的《聊斋志异》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为《聊斋志异》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情此景让曹雪芹看到一定羡慕不已,曹氏晚年在西山的茅屋里过着举家食粥的日子,哪有蒲氏的潇洒。即使身后,曹雪芹也没蒲松龄风光,曹雪芹尽其一生、数易其稿创作的《红楼梦》也只有半部传世,引得好事者狗尾续貂,凭空幻化出种种结局,且数次遭禁。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则幸运的多,可以完整流传。几百年来,《聊斋》故事在民间广泛传播,经久不衰,先后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

尽管蒲氏作品里讽贪刺虐,痛快淋漓,但他的仕途情结仍然很重,年复一年地参加科考便是明证,一直考到六十三岁,仍未考中。对他来说是人生憾事,但又是一大幸事。假若蒲松龄考中,中国官场只会增加一个平庸的官吏,而世间则少了一位文坛巨匠。

蒲松龄的大半生在毕府度过,在这里,有优厚的生活待遇,有良好的写作环境,有丰富的藏书可读,还有浓厚的文化氛围,作为文人复有何求?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一日夜于秋缘斋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关注阿滢公众号  


    关注 秋缘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