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本可以有另一种样子

 

是不是每个人都听了太多的道理后仍旧选择一头撞上去,头破血流时才会发现之前听过的道理真有道理?!...





工作本可以是另一种样子

看到28岁女编辑王雅珊去世的消息时,很感慨。老乡、校友、加上曾经一样的作息时间让我觉得这个陌生女孩并不陌生。

(一)
这位去世的网易女编辑,在她的微博里搜索关键字“累”有256条,除了劝慰她的偶像赵薇不要太累之外,多数都是在倾诉自己的累。

看她微博里说加班到一点、熬夜写稿又写不出来、不想搞活动了……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我、我们。

我也曾经是位媒体工作者,每天为选题发愁、为新闻奔波、为写稿熬夜。

不止我,晚上熬夜写稿写到一点多刷个朋友圈能看到不少同事也在发言。甚至有时候我们像是在比谁更敬业、谁熬得更晚。

我们通过发发言抱怨工作或者鼓励自己,让自己觉得这种熬夜是我们正在奋斗、正在进步的象征。但同时,这难道不是向病魔发出邀请的信号吗?
(二)
我清楚地记得有次走在大街上,四处找新闻来源。天气很热很晒,我一步步地往前挪着步子,眼睛到处张望,想尽快找到3条能够回家休息一下。但是一直没有进展,我蹲在一个街边公园的路边,很绝望,又找不到存在的意义。

一个大爷从我旁边经过,很好心地问我是不是生病,我摇头,眼泪却流出来。

那位大爷叹气说“那肯定就是遇到不顺心的事儿了,姑娘,不管什么事,都别太认真。”

虽然那句劝慰并没让我当时的心情好一点,但是我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大爷那种关切的表情,还有那口地道的北京腔。

是不是每个人都听了太多的道理后仍旧选择一头撞上去,到头来才会发现之前听过的道理真有道理?
(三)
那份媒体工作,在我真正辞职前有想过无数次辞职,又很多次被自己说服了。

说服的理由无非是:

“没有不辛苦的工作”

“毕竟这是个大平台”“

你喜欢的不就是靠稿费为生吗?”

……

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时候满足会遮盖住很大一部分的辛苦。如果不是后来上级的要求离商业越来越近,我可能还在用着这些理由麻痹自己,活在自己将要实现梦想的幸福里。因为我真的爱极了那份工作,爱极了那个地方。
(四)
在我的身边,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人。

我见一个学妹经常凌晨三四点发消息说加班、又要在公司睡了。语气里除了抱怨,甚至还有一些自豪。

我想她也是在想着自己又在成长、又在进步。用“现在辛苦点儿,离升职加薪就更近点儿”鼓励着瞌睡的自己。

可是,工作本可以不是这样的。
(五)
以前在报社的时候,我和身边很多同事都熬夜累的不行的时候,依然能看到忙着在朋友圈晒美食、秀恩爱的她,同为媒体人,她甚至稿费拿得比我们更多,却依然显得闲适有余。问她为什么,回答说“可能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吧!”

其实年纪从来不是什么大的影响因素,她之所以能够表现得轻松,除了因为有经验,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她懂得舍得。

我们说过太多次的“有舍才有得”,真到关头却不记得。

领导下达的任务,她觉得会使时间过于紧张,就把任务让给别人。虽然可能会因此失去表现的机会,但是她能够有充分时间把自己手头的稿件采访得更到位、编辑得更得体,也有时间休息一下,换来充足的精力去努力。

如果为了不辜负领导的期望,把所有重担都接过来,结果会怎样呢?

领导一时之间会觉得你确实能担事,会给你升职加薪。但是太多的工作量让你没办法把每件事都做得完美,即便不眠不休,结果呈现出来的还是很多件有漏洞的成果。

即便领导能够理解你,长期过度地超负荷,你又能坚持多久?
(六)
面面俱到不如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既让别人满意,也能让自己在精力十足的状态下积蓄力量。

工作本可以有另一种样子,或许你现在的累都是自作自受。

当你觉得你在的工作岗位缺你不可,一旦真的倒下,那个岗位上立刻就能有新的面孔。而你的家人,找不到可以代替你的人来抚慰他们的痛苦。

醒醒吧,正在用生命工作的亲人们!


    关注 寒舍避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