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空间 文人书斋的三大雅趣

 

文人书斋的雅趣有三:书斋之贵,在于养性明志,使人品格高尚;书斋之妙,在于通天接地,使人心驰神游;书斋之静,在于隔绝尘世,使人心宁神静。...



在以文为业、以砚为田的读书生涯中,中国传统宅院里的书斋是文人除祖祠外最特殊的精神场所。文人书斋的雅趣有三:书斋之贵,在于养性明志,使人品格高尚;书斋之妙,在于通天接地,使人心驰神游;书斋之静,在于隔绝尘世,使人心宁神静。

同样是文人,每个人的性情、喜好、经济状况的不同,都反应在了书斋的布置上。譬如:富者可专门筑楼,贫者或室仅一席;有的雕梁画栋,有的则环堵萧然。书房或筑于水滨,或造于山间;或藏诸市井,或隐于郊野。那么,王国维、梁启超、周汝昌等历史上著名的文人,他们的书斋又是什么样的呢?
论历代名人书房,怎么能绕过李白?余光中曾这样评价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李白的书房设计很简单,一张书椅,一张书桌,书桌上摆放笔墨纸砚等,书架上摆放文史典籍,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代诗仙在这里诞生。“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的书房简单之中,裹挟风雷之势,隐约之中透漏一代文人的潇洒风神与凛然风骨。


李白书房“青莲故居”


刘禹锡一篇脍炙人口的《陋室铭》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也使得他的书房——“陋室”名满天下。刘禹锡形容自己的书房:“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这个“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书房,是读书人向往羡慕的地方。岂知刘禹锡潇洒飘逸、不慕名利的背后,却是三度搬迁的艰辛。刘禹锡的书房是个名副其实的陋室,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但是,因为刘禹锡的德行和才华,完全可以说陋室不陋。


刘禹锡书房“陋室”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聊斋志异》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先生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老舍也曾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如此嬉笑怒骂的性格也糅合到了蒲松龄的书房之中。

蒲松龄故居带着几分“清贫”,镂空隔断的书房和客厅,客厅里除了长案、方桌、圈椅和衣挂架外,只有字画、奇石作为装饰;书房里最显眼的就是书架,没有古人喜好的博古架及瓷器雅玩之类的装饰。


蒲松龄书房“聊斋”


作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杰出学者和国际著名学者,王国维的书房简约而不简单。书房位于一座独立院落二楼朝南一间。临窗放着一张书桌,书桌上有笔架,还零散地放着几本线装书,书很随意地摊开着。书桌后面,摆的是几张木质椅子,一侧靠壁放着一具书柜,博古架上放置着几件雅器……

王国维长女王东明在《王国维家事》一书中有追忆:“16号是父亲的书房,为研究写作的地方。书室为三间正房的西间,三面靠壁全是书架,书籍放到接近屋顶,内间小室亦放满了书。南面靠窗放大书桌一张、藤椅一只,书桌两旁各有木椅一把,备学生来访时用。中间为客厅,只有一张方桌及几把椅子而已。”

徐中舒《追忆王静安先生》一文中也有关于王国维在清华书房一些情状:“先生家住清华园西院,余曾数谒先生于寓所。先生会客即在书室中。室中除周置图书之外,一桌、一椅、一沙发、数方凳而已。”


王国维的书房


梁启超的书房名叫“饮冰室”。“饮冰”一词见于《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欤?”梁启超自谓“内热”,以“饮冰”自解。在他的饮冰室中,成就不少奇绝文章,他也被认为是清朝最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百科全书式人物。

梁启超书房“饮冰室”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一生经历了戊戌维新改良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两个历史时期。其实看一个人,看他的书房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章太炎的书房内陈设不多,书桌上简单的摆放着笔、墨、砚,没有多余的诸如印章、插屏之类的案头小件,可以看出当时的局势紧迫展现出严谨的姿态;而桌案上的菖蒲和临窗摆放的书桌,则带有书生的浪漫意气。

章太炎书房
巴金的长篇小说以描写家庭生活为主,并且带有强烈的自传性。书房是巴金1982年前的主要工作区域,他在这看书、思考、创作了大量散文、小说,有时也在这接待比较亲密的友人。1977年,巴金、师陀、孔罗荪、王西彦等人还在这拍了一张著名照片《劫后的笑声》。

巴金的书房最多的就是各式各样的书。书桌上既有中式的毛笔和砚台,又有洋气的钢笔、台灯。可以见证历史时期的中西文化的交融和改变,巴金的书房称得上是最有“家”的温馨味道。


巴金的书房


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鲁迅书房中孕育着浓浓的文化气息,我们从书房里的苏作家具中感受到了那段历史岁月。

鲁迅的书房
胡适住在钟鼓寺、陟山门、米粮库三处的书房,基本上是一样,大小稍有不同。房内有一张很大的写字台,一两个书橱,一张旋椅,几张小椅,四壁空空如也,没有悬挂字画。书桌上自然有文房四宝,有白锡包或大炮台纸烟一听,纸烟灰缸一只,火柴一盒,记事台历一本,此外,满桌都是书籍,看起来很紊乱。

桌上的书籍,任何人都不去动它,稍为一移动,他就要费心去找了,佣人只将桌上面的灰尘拂去。他在书房中看书、写作时,我们都不进去打扰他。江冬秀爱打牌,打牌场所也远离书房,使打牌的声音传不到书房那里。书桌的抽屉没有上锁。稿件和须要保存的书信,一部分放在抽屉内,另一部分则保存起来。


胡适的书房
周汝昌,中国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周汝昌的书房更像一个“杂货铺”。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载其书房:阳光洒在南面阳台,多盆的花卉益显生机。东墙高悬周老手书岳飞的《满江红》、红楼梦中的黛玉诗:“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西面墙书柜中装满了各种书籍。房中的一张圆桌,是周老著书立说的写字台,桌上放着《兰亭墨迹汇编》、周老所著《神州自有连城璧》等书籍。


周汝昌的书房
钱钟书和杨绛的书房最“寒酸”的,也是最“宽广”的。杨绛说:“我家没有书房,只有一间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客厅,但每间屋子里有书柜,有书桌,所以随处都是书房。”他们非常满足于这样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

钱钟书和杨绛的“书房”
文人的书房不一定要很大,一个小小的角落就好,昏黄的台灯,满架的书,足以抵抗夜晚的孤独,可以畅读古今中外史,也可能在书中遇到未曾预料的惊喜,或者在书中获得未曾有过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传统中式书房从陈列到规划,从色调到材质,都表现出雅静的特征,因此也深得不少现代人的喜爱。拥有一个“古味”十足的书房、一个可以静心潜读的空间,自然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享受。



出品人丨林育程
编辑丨知木网
文章来源丨儒风大家、联谊报等


《匠说构造——中国传统家具工法》用另一种门径全面解读中华传统家具。剖析“制” “式” “形” “艺” “工” “款” “色” “材”等的内在关系以及中国家具所特有的“制与型”的文化属性。著作集二十多年的思考与研究,从家具的构造出发,深入探究其形成的原理,以及与中国文字形式变化发展的对应关系,从根本上开启了中国家具研究的另一扇大门。


《匠说构造——中国传统家具工法》
大16开,分上下两册
不包邮¥598.00元
长按右侧二维码,直接购买

长按二维码 咨询详聊
福建区域总代理
知上传媒林先生
电话:18650056399
▼立即点击,为品质生活买单


    关注 知木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