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合并的品牌,现在都还好吗?

 





作为一个总是在做各种大品牌的,所谓高逼格广告人,不点评一下市面上的热门品牌,整天就知道自嘲或者接广告,实在说不过去,所以我决定,今后会多聊聊大家想了解的品牌。

“合并”或者说“并购”,是近几年商业活动中仅次于“风投”的热门词汇,从优酷土豆合并拉开序幕,到滴滴快滴合并震惊业界;从58同城和赶集网牵手,再到最后美团大众点评收官。站在大格局看,这是BAT在瓜分市场中的联纵合横。业内分析的文章多的看一年都看不完,但是,可是,可惜,从品牌来分析合并成败的少之又少,我翻了好多网页也没翻到。
这些品牌合并后面临的问题,其实能搓好几簸箕,比如二合一的形象是什么?之前的品牌印象怎么办?重塑后的价值定位是什么。今天一时兴起,给大家分析一下。 至于到底成功不成功,那是老板自己开心就好,我说的就代表我自己。



01
优酷土豆联合之后,
优土依旧变不成youtube

作为视频网站的两位老大哥,当年杀的双眼血红,后来在马云爸爸的钞票下宣布合并,2015年成立了一家影业公司叫“合一”。我本以为以后两家网站改名合一了,但是并没有,还是各叫各的,这个合一到底有啥用起码观众是不知道的。

本来两个捏在一起的拳头,也许是像youtube一样,统治中国视频半壁江山的,可惜并没有。优土的形象和产品都非常模糊并且在快速老化。优土UGC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除了当年的老男孩和现在的罗振宇,始终缺乏稳定的产品线以及清晰的定位。

相比之下,其他儿子辈孙子辈的视频品牌反而越做越好,比如专注做美剧的搜狐视频,专注做影视剧的爱奇艺,植根手机端的秒拍美拍,二线城市之王芒果TV,二次元双雄A站B站,甚至绑定互联网电视的电视猫,这些品牌从定位到界面,从功能到形象都清楚得像1080p高清。更别提乐视这种造生态链的品牌,或者腾讯视频这种反应快到连直播都掺合一脚的视频巨无霸。
优酷土豆的合并,没有塑造一个更强力的品牌,没有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更没有笼络到庞大而年轻的90后新生代。看起来这个合并就是两家账本合成一本了,其他什么都没有变。
建议一
扔掉土豆,土豆的定位:“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多好的UGC定位啊,可惜,在中国,大部分人都是生活的围观者,做到生活导演的,都成了KOL。土豆的手机端做的也不好,秒拍和小咖秀已经完全替代了土豆,所以,土豆的存在真的是象征意义了。
建议二
技术做好手机端,产品做好大量的自制剧,品牌定位改成“每天看不够”,强化数量和便捷性。优酷的图像技术一直是很赞的,如果能开发出手机看视频更省流量的解决方案就能无敌一阵子,加上优酷积累了不少优秀的小厂牌,不如投资多做些明星肥皂剧。

暂时想到这些,作为第一拨勇于合并的前辈,优土趟平的荆棘,让后来者轻松了不少,他们试水了UGC,帮品牌做了品牌专区,培养了第一代视频自媒体,他们做的太多太多,我觉得后来者都应该给优土鞠躬。




02
挥刀断臂
有点疼的滴滴快滴
在两家公司还没开始烧钱大战之前,一位出租车司机跟我说,快滴界面做的好,滴滴服务做的好,一个像漂漂亮亮的小姑娘,一个像认真细心的小伙子。后来小姑娘快滴推出了一号专车,拍了催人泪下的广告片,发优惠券的广告词,也写的婉约动人。
再后来,为了对付新开张的隔壁老外UBER,姑娘嫁给了小伙子,从此归隐了。到现在,我除了下雨天还能用一号专车叫到车之外,其他时间,基本上都靠滴滴了,而滴滴把自己的产品线做全了之后,一键呼叫专车、拼车、公车。省去了切换APP的麻烦,也让用户重叠度很高的快滴黯然失色。
虽然和UBER的大战中,滴滴渐渐占了上风,但代价是,这次品牌合并,基本上是快滴成就了滴滴。一个在外继续奋斗,一个回家相夫教子。
滴滴的品牌形象越做越清晰,一个好用的,了解中国客户习性的打车管家,不算洋气,但比较靠谱。目前的对手主要是:灵气十足爱搞噱头洋小伙的UBER;绷着脸说话的大叔,安全的像保险柜一样的神州专车,还有著名富二代,上来就爱打官司撕逼的易到用车。
这么一比,起码每家从产品到定位都蛮清楚的,消费者的选择轨迹也是比较有章法的,算是共同营造了一个健康的大品牌类别环境。滴滴坐稳了NO.1的宝座,虽然代价是快滴的归隐,也算值吧。
建议
没什么建议,滴滴挖了奥美那么多人,还要我什么建议。




03还看不清未来美团大众点评
这个是最难看透的,不是因为他们合并最晚,而是因为真正的合并,才刚刚开始。(以下简称新美大)。

新美大走对了几步,比如,他们选了GEEK王兴做CEO,而不是O2O的集大成者张涛,一方面79年的王兴年龄占了一点优势,另一方面,做出了人人网和饭否的王兴灵气足张力大,适合带领一群热血青年驱虎吞狼。还有一步,单独做了美团外卖这个APP,集中火力和饿了么百度外卖继续互相撕咬,这样可以安心做好生活服务这一块。
但是,接下来问题来了,美团和大众点评与前两个案例不同,两者的用户是互补型的,用美团的主要是学生党以及追求实惠的人群,而用大众点评的则是相对逼格高了那么一些,对生活品质有要求的人群。
建议一
品牌统一+产品继续拆分全部统一叫美团,大众点评和美团二合一,数据共享,都叫美团点评,分割出酒店机票业务,单做一个美团旅行,再把猫眼电影也改为美团电影,形成美团矩阵。
这个玩法优缺点很清晰,美团并不是一个自身品牌形象很清楚牢固的老厂牌,如果要立FLAG,必须花重金去反复推广,从品牌广告到落地宣传活动,从平台内推到媒体购买。得使很大得劲。而且,如果出问题,也是连带效应,比如美团旅行做的好,但是外卖做砸了,消费者进入美团选项时,按照坏消息永远在前的法则,往往会得到的信息是:美团外卖不好用,估计美团旅行也不咋地。
建议二宝洁模式宝洁模式也是国外很多大品牌集团采用的模式,就是弱化主品牌,强化产品品牌,飘柔、潘婷、海飞丝、佳洁士、玉兰油、吉列、护舒宝等等等等。宝洁的光环是在产品品牌之后,例如每条广告片的片尾都加一个小LOGO:P&G。
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产品品牌做起来了,母品牌也会渐渐浮出水面,让人有美好的关联印象,尤其到大后期,非常强悍,即使某个产品出了问题,也很好斩断与母品牌的关联。以后新美大再收购谁,也不需要改名字啦,重新刷品牌认知啦,烧一堆钱啦,只要帮收来的牌子加点营养就好。
但缺点也特别清楚,在这个做资本上市比生孩子都着急的时代,估计王兴没时间做一个百年美团帝国,这种类似游戏后期职业的玩法也不太适合目前中国主流市场。
建议三
围点打援法简单来说就是:重点产品合并名称,补充产品分类自治,类似中央军和地方部队的区别。这也是腾讯在用的方法。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集中精力养好大房二房三房,至于后纳的妾,给够钱,给够发展空间,让其自由发展。有守家的,有出门闯荡的,有安稳的,有进取的,相得益彰。别象百度一样,攒点儿钱不好好养贴吧或者百科这些发妻,非要砸200亿给糯米,我也是看得一脸懵逼。
建议四脑洞大开的分类按照消费者的地理位置来分本地周边的吃喝玩乐游,全部归类为:美团本地出行在外的吃喝玩乐游,全部归类为:美团出行这样,就俩app,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包罗万象,也可以试试。
卧槽我都猜了4种结局了,总有一款会中吧?

end
end
写到这里,忽然发现这是个宏大的篇章,一条微信根本写不完,就当试水把。圆粉们可以向我提问,如果形成命题,我会写出来。

这是我的公众号二维码
欢迎转发给你身边的好基友



开通打赏了
以前的文章不白看
记得你们曾经说过要给我打钱的
(认真脸)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