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文”荐——最近风靡的“债转股”是个什么东东?

 

《红头“文”荐》正在播出……

点击唱片下面的小喇叭,值得听哦!
红头“文”荐丨“债转股”是个什么东东?
大家好,我是文慧,欢迎打开《红头“文”荐》,开启文慧个人专栏时间。最近几天,“债转股”三个字,成为了各大媒体的新宠。而在清明小长假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A股全面暴涨,也反映出投资者对“债转股”充满期待。
债转股是什么?


先来做一个概念梳理。债转股,是指国家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银行的不良资产,把原来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控股(或持股)与被控股的关系,债权转为股权后,原来的还本付息就转变为按股分红。国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际上成为企业阶段性持股的股东,依法行使股东权利,参与公司重大事务决策,但不参与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在企业经济状况好转以后,通过上市、转让或企业回购形式回收这笔资金。



其实,“债转股”并不是一个新概念,20世纪末,“债转股”曾经在我国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时大量采用,被视为国企解困三大政策之一。1999年,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与北京建材集团签署北京水泥厂“债转股”协议,由建设银行剥离给信达资产公司的9.7亿元贷款债权转为股权,这是我国第一次真正的“债转股”运作,在此轮不良资产处置当中,通过债转股方式处置了约4000亿不良资产,占比约30%。



此次“债转股”被重新提起,缘起于财新的一篇报道,报道称:首批债转股规模为1万亿元,预计在三年甚至更短时间内,化解1万亿元左右规模的银行潜在不良资产。报道还提及,债转股对象聚焦为有潜在价值、出现暂时困难的企业,以国企为主。
两次‍“债转股”有什么不同?‍


简单讲,“市场化”,是此轮债转股与上世纪90年代末债转股的最大不同。1999年8月开始的大规模、批量化债转股,最终有580家企业债转股,转股金额为4050亿元。当时债转股对企业脱困、对银行轻装上阵发展,都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最后是国家来埋单。



而此次的“债转股”,处置对象不能是处于市场出清过程中的“僵尸企业”,并且财政不做兜底。据了解,首批试点企业,是生产能力和项目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符合产业政策和转型升级方向、属于先进产能的企业,是有市场活力、但有债务困境的,或者有发展潜力但债务负担比较重的企业。
‍“债转股”会否伤到银行?‍


尽管如此,还是会有很多人都在担心,“债转股”的做法是否会伤害银行?

其实,咱能想到的问题,相关部门肯定也考虑过了。刚才我们就有提到过,“债转股”要解决的不是“僵尸企业”,而是会考虑企业实际情况。银行不会随便拿个不良资产就盲目做债转股。另一方面,银行还要考虑自身财务、监管的影响。债转股这种处置方式虽然有降低不良率、避免大幅折价转让等优点,但缺点是资本消耗极大,银行会根据自己的财务、监管指标斟酌使用,也不是想用就能用的。

‍“债转股”‍具体怎么操作?‍




这的确是个问题。债主和欠债人怎么能共处一室,冰释前嫌?想把他们俩的关系搞好是挺难的。而且,银行的资金主要来自于老百姓,按照《商业银行法》要求,银行不能投资于非银行类企业,不能直接持有一般企业的股票。那怎么能操作“债转股”呢?

注意,这里面有个关键词:直接。银行不能直接持有企业股票,可以间接嘛,比如设立一个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一个信托等等;就像开篇咱们在概念里提到的。不能债转股,那就说成以股抵债,就是某个股东用股份来抵押债务,就和用房产证抵债一个道理。当然,这里面还会有很多细节问题,摸石头过河,慢慢就会过来了。

‍为什么非得“债转股”?‍


为什么非得“债转股”,这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

坏账率,是一个银行的重要指标。如果把这些可能追不回来的债一笔勾销,计算成投资项目或者直接割出去的话,银行账面上自然会漂亮好多,那么,之后要干点什么事情,比如融资之类的就方便很多了。

对于那些暂时陷在泥潭里还不出钱的企业来说,能将财神爷请到家里同吃同住,当然是重大利好!从今以后,就和财神爷睡一张床了,那不是做梦也要笑!



其实,“债转股”的做法,终极目标是希望盘活经济,达到一种双赢的结果。但是关键还在于“度”的权衡。具体细节操作,还有待进一步细化。

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一更多精彩一




今 日 推 荐:《里根与撒切尔夫人:政治姻缘》
政治家把里根与撒切尔夫人比作政治夫妻。在保守主义理念上,里根与撒切尔夫人称得上是灵魂伴侣;在国际舞台上,他们是牢固的盟友。执政期间,他们相互讨论、争辩、扶持,庆贺彼此的胜利、安抚彼此的失败。他们在相似的政治情势中当选为国家首脑,都是拥有强大信念的政治独行侠,而且面临着很多相同的挑战:暗杀、罢工,特别是冷战。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