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二十年:把传统推向新的极限

 

银河映像,难以想象。这是早年刘青云接受专访时说的一句话。这句玩笑式的评语精准地道出了银河一贯以来极具想象力的...



银河映像,难以想象。

这是早年刘青云接受专访时说的一句话。这句玩笑式的评语精准地道出了银河一贯以来极具想象力的总体风格和源源不断的创作生命力。2006年,在银河映像十周年之际,由银河映像协作、潘国灵先生主编的《银河映像,难以想象——韦家辉+杜琪峰+创作兵团(1996-2005)》出版,这本自传式的书籍在对银河映像作品作了系统梳理的同时,对主创团队的创作理念及创作经过也进行了深度的挖掘。



转眼间,银河巨轮已经历二十年劈波斩浪,在香港电影市场树立鲜明独特的风格,尤其是警匪题材作品,作为创立并巩固银河映像的金字招牌,无论是题材的选择、角色塑造或是美学风格均让人眼前一亮,在当时黯淡的香港电影中独树一帜。



银河映像成立于1996年,创作团队聚集了杜琪峰、韦家辉、游乃海等制作精英。如今,银河映像似乎已经成为银幕作品上乘质量的标签。然而,纵观银河的发展历程,这个缔造了《枪火》、《暗花》、《大只佬》等一系列银幕传奇的精英团队,并非天赐神话般的存在。正相反,它经历了香港电影的二十年沉浮,艰难摸索电影艺术与商业的平衡。

80年代香港电影掀起热潮,《英雄本色》、《赌神》、《倩女幽魂》至今仍是无法超越的经典。随着好莱坞和韩国电影大举进攻,加上九七回归和金融风暴对香港社会产生的影响,90年代中后期香港电影逐渐呈现出后继乏力的态势。成立于此时的银河映像,其创作与香港本土社会变化是同步的,甚至可以认为,银河的一系列风格化作品即是香港社会变化的集中展现。在此大环境之下,剑走偏锋的银河在探索香港电影发展的新道路上显然承受着巨大压力。



《暗花》



《枪火》

电影既是高度集中工业化生产的商品,又是依靠个人灵感与才华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小众性和独创性往往难以与商业所追求的市场与收益相平衡。《一个字头的诞生》是银河初露迥异的开山之作,《两个只能活一个》、《非常突然》、《暗花》“黑色三部曲”以鲜明的宿命论色彩奠定了暗黑风格。银河映像早期极具风格化的原创作品获得极好的口碑,在影展上也取得了很好的反响,但票房成绩却是普普通通。固守风格已无法在当时青黄不接的香港电影中走得长远,于是银河选择转投他怀走商业路线求生,一手拍赚钱商业片,一手拍严肃作者电影。并驾齐驱的转型不容易,但收获也是巨大的。2003年,《大只佬》成就了艺术与商业结合之经典,在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两方面都取得了成功。



如果说银河映像用第一个十年致力于香港本土电影风格化,那么第二个十年影迷看到的更多是银河谨慎试水、长线发展的北上战略。2003年CEPA协议签署,不少香港电影制作团队将目光投向内地市场,一时“合拍片”成为夹缝求生的出路。作为银河灵魂人物,杜琪峰在坚持香港地域文化的同时,也清楚认识到生存需靠投资者,而此时内地市场发展已远超香港本土市场。2011年,银河映像凭借《单身男女》正式进军内地,2012年,《毒战》大胆突破内地审查尺度回归熟悉的宿命论,虽仍受审查机制的影响,却不失为近几年“合拍片”中的佼佼者。

不管电影是商业还是不商业,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电影本身应该带有你的思想、你的看法。观众看完电影以后,就会明确的评价这是哪个导演的风格或是哪个导演的意念。我觉得自己的电影风格要自成一个流派,这样我的电影就能生存下去,电影的生命力就要比别人长一些。”

              ——杜琪峰

坚持理念,兼顾商业,在四面镣铐的北上道路坚守自由港文化,“双足路线”能否引领银河映像攀向又一巅峰?

期待下一个十年。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 Gracetolife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