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在陌生领域超越80%的人,成为专家?

 

虽然我们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去精通每一个相对独立技能,成为一个陌生领域的大师,但是我们却可以在有限的精力下去擅长和熟练它,成为匹敌权威的专家。...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以订阅哦


虽然我们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去精通每一个相对独立技能,成为一个陌生领域的大师,但是我们却可以在有限的精力下去擅长和熟练它,成为匹敌权威的专家。

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要求做一个多面手——既要能做出一桌好饭,又要能写出详尽的报告;既要能穿搭得体养眼,又要能掌握沟通技巧;既要能静下心来研究数理化生,又要能文学艺术侃侃而谈。

虽然我们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去精通每一个相对独立技能,成为一个陌生领域的大师,但是我们却可以在有限的精力下去擅长和熟练它,成为匹敌权威的专家。

这依然可以用二/八法则来解释,熟练是投入20%精力得到80分,精通是投入80%的精力去研磨那超越众人的20分。所以,高手相争,胜负往往只在毫厘之间,其实如果按边际效应计算,为获得那毫厘之差所投入的努力却是数倍不止的。


术业有专攻,今天我们不讨论如何去精通每个人各自安身立命的专攻技能,因为通往“大师”的路是没有捷径的,要靠天赋和时间的反复堆积。而通向“专家”的路则不同,短时间内有限的投入就能带来可见的有效产出。

因此,我们来说一说,如何有效地在最短的时间内去擅长、熟练某一项陌生的技能。

1. 尽可能的搜集背景材料

在接手一项紧急任务时,如果这个任务涉及的领域你很陌生,那第一件事就是穷尽你能找到的所有相关资料。

比如,当你需要为公司策划新品发布会的时候,先收集公司以往的全部类似活动策划案,然后再去搜寻同行业其他对手的发布会信息。你不用去把每一个细节都打听打手,很多时候只需浏览目录,看看别人都是从哪些方面解构整个流程,在主题塑造和活动形式上怎样产生契合与链接。接着,再通过目录标题搜索其他相关的资料,并且顺藤摸瓜找到更多资料里提及的其他资料来源,这已是足够丰富的素材了。

再比如,你要策划自己的婚礼,第一步同样是大量浏览别人的婚礼照片,找到自己最喜欢的风格与场地——是传统的酒店礼堂、是温馨的室外草地、还是土豪的游轮包厢;然后在读读别人策划日记,知道婚礼前、中、后期都可能有什么意外问题,并分析别人的解决办法。一番研究下来,你也已经是半个婚礼策划的专家了。

2. 对最优解进行极致模仿

以前的我,装宜家家具的时候,最喜欢的方法就是立刻拆开,直接上手组装。学做面包的时候,我也喜欢只凭自己的喜好往里面扔面粉、牛奶、葡萄干和水,等烤成湿湿的大饼或者焦黑的石头后在研究为什么这次做的不成功。好像比起理论先行,我总是更喜欢“实践出真知”,经过自己摸索而得出成果总是更深刻、更生动。

这也没什么问题,只是效率实在不高,还得承担反复试错的各项成本。

事实上,很多对你而言全新的领域,对别人而言早已是玩剩下的。完全没有必要自己重新实验一番再总结经验,你可以直接套用别人经验总结出来的最佳方案。

为了做一次面包,要先确定你想做什么类型——是松软的法式吐司还是Q弹的丹麦起酥;接着你研究大师的要诀之后,知道法式吐司并不需要葡萄干,牛奶跟蛋液的最佳比例是1:1.5,煎烤最关键的是掌握火候。

于是,你把一个鸡蛋打散,加入适量的牛奶,搅拌成均匀的蛋奶液。然后往煎锅里倒入橄榄油,小火,微微晃动过锅身直至清油均匀挂满。再取出一片面包,放到蛋液中略浸一下,使面包两面挂上蛋奶液。接着,轻轻放入煎锅中,略煎10秒左右至蛋奶液凝固。再翻面煎,呈黄色虎皮纹即盛出。

你是第一次下厨油煎,但却做出了比妈妈煎得还好吃的金黄娇嫩的法式吐司。

我知道很多人会说,“不是自己的创新,借鉴别人的方法有什么意思”,但是连牛顿这样的神级人物都要“站在巨人的肩上”,李白这样的诗仙都会借鉴《黄鹤楼》写“凤凰台上凤凰游”,借鉴别人真的是”无聊“的方法吗?
创新从来不是无缘无故平地而起。往往是在参考过现实中所有最佳方案,经过大量重复练习之后,仍感到不满意,在充分理解原方案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创造出更好的东西,才算真正的创新。

就像在我法式吐司里加入葡萄干,就像爱尔兰人在香浓咖啡里加入威士忌,就像苹果把PC智能搬进了传统手机,就像梧桐创客把无边界生态概念融入了创业服务。如果所谓的原创只是在低水平徘徊,那不叫创新,只能算自娱自乐。

3. 得出结论与进一步改造

在沿用最优解进行大量练习的过程中,如果成品还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你就要多思考为什么了。

思考的方式,同样可以是找该领域的权威、大咖,或者去论坛找其他和你一样的实践者。往往你会发现你的问题并不是个别问题,你遇到的浑水其实早已经被别人趟过了。

如果还是没能解决问题,你应该认真的列出练习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然后研究产生这些问题的可能性。这是提升技能水平的关键时期,只有真正掌握了每一条迈过浑水的方法,技能水平才会有质的提升,否则不管投入多少时间练习,都只能在低水平徘徊

许多人做几次做不好,就将原因归结为“不适合自己”。然而真相是,大部分时候,水平之低还够不着谈“适不适合”的程度,因为根本还没入门呢。

所谓的实践出真知,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瞎忙,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纸上谈兵,只有学习了理论,用实践验证理论,再用实践修正理论,才会实现真正的“从量变到质变”。
只要足够专注与认真,并寻找到了有效的方法,在短短几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内,擅长、熟练某一个陌生领域的陌生技能,做到比其他大部分人还要好是完全可能的。

并且,通过反复练习与总结,成为任何领域陌生的专家所需的时间会越来越短。

(转载请注明来源)


    关注 前海梧桐创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