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新疆》之银川南关寺主麻

 

何谓“伊斯兰”?阿语中这个词本来就是“安赛俩目”。“安赛俩目,阿来依库姆。”这句能立刻拉近全世界穆斯林的问候...



何谓“伊斯兰”?阿语中这个词本来就是“安赛俩目”。“安赛俩目,阿来依库姆。”这句能立刻拉近全世界穆斯林的问候语,本意为:愿主赐予你安宁与和平。或许是历史的巧合,也或许是是真主的启示,在这块北方多民族的融合之西夏王朝旧地,在皈依伊斯兰以前就已经名曰:宁夏。如今我已经踏上这块土地,先在心底大喊一声:安赛俩目!



对于生长于天津的回族人来说,总免不了周围人投来异样的眼光,以及对你重新的审视的目光。有个说法就是回人好斗,性子暴。由此总是自律。如何追溯这样的普遍认识呢?这个每天都要将和平与安宁说上很多遍的民族如何得此评断呢?
刻意在周四(主麻日的前一天)傍晚赶到银川,为了体验一次南关大寺的聚礼。正午刚过,街道上已经涌出了涓涓的白色人流。有把自行车蹬得飞快的少年,也有三五成群的中年男子,更有步履蹒跚的长者。停好汽车,帮儿子整理了一下他新买的白色镂花小帽,我暗暗为这次主麻激动不已。



劝善讲演(窝尔兹)的是三位普通的穆斯林老者,浓重的西北口音使我不得不平心静气努力才听得一二,圣迹的历史,和乡里的贫困救助,以及爱党爱国爱教就是他们的主题。这样的窝尔兹我如何能与那“好斗,性燥”扯上任何联系呢!或许是那个一直藏于心底的隐痛吧——同治回变。
历史总是需要用今天的眼光不断解读的,我们解读着历史的同时也在扪心自问,我们今天能否杜绝那悲惨的历史不再发生。关于那个隐痛至今我没能了解,因为没能了解所以它成为了隐痛。但我知道,回汉之间150年前的那些矛盾根源并没有解决。相互的隔膜依然如此之深。汉族人不了解回族人的历史,也不了解回人的信仰,难道回族人的信仰与历史不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精神财富吗?!当学校教室、电视媒体一再鼓吹国学热潮的时候,不仅回人文化被排斥了,甚至法道墨诸子各家也被排斥与国学之外。可悲那群星璀璨的先秦百家,可叹那中华思想启明之光明代回人李贽。当然回人自身的问题也没能完全改观,过多的经堂语言不仅让那些汉人望而却步,甚至也妨碍了回族人自己的知识学习。能全篇背诵古兰经的教友是值得尊敬的,但有多少能真的了解那些阿语含义,以及像诗歌一样的经文背后的寓意呢?古兰精神对于知识向来是开放的,进取的。中世纪的教义传承,甚至古代的经学并非知识的全部。当今天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中国人集体丧失信仰的同时,社会矛盾转化成民族矛盾不是水到渠成了吗?!望着这三位慈祥的老者,你无论如何也不会认为他们“好斗和性燥”的吧。



胡思乱想间,大殿里想起了阿訇“安拉胡阿克巴”(真主至大)的颂言。好吧,抛开那些思虑,起身,愿主赐福,相信真主是明示的。


    关注 漫无书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