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湘绣传奇——闺阁绣(上)

 

清代晚期和民国初期,刺绣作为一种工艺,同时也作为一种休闲活动,在湖南广大的城乡妇女中普遍流行。一般家庭的妇女...

清代晚期和民国初期,刺绣作为一种工艺,同时也作为一种休闲活动,在湖南广大的城乡妇女中普遍流行。一般家庭的妇女们,往往在劳动之余,绣些实用的物品如鞋面,裙边、帐檐、枕当等,以供生活中实际使用,或变卖换些钱粮。而有钱人家的“大家闺秀”们,则以刺绣打发时间,常绣些方巾、手帕或直接绣成可供欣赏的条幅镜框之类装饰品,与“闺密”们相互切磋或彼此炫耀。这些在闺阁中产生出来的民间刺绣作品,统称为“闺阁绣”。

在这段时期,满清统治逐渐衰败,社会处于急剧变化之中。西学东渐,民主之风初开。一般官宦或士坤家庭的小姐有的也在私塾或新学堂读了一些书,于是在她们的刺绣作品中,有题诗填词的,有寄情山水风景的,有描绘田园风光、花鸟鱼虫的,也有追求婚姻平等、恋爱自由的。这些“大家闺秀”们往往没有经过专门的绘画学习和刺绣训练,创作出来的作品往往在绘画方面略显稚拙,比例尺寸也掌握得不太准,题款作诗时也没有专业文人那么老到娴熟。但这些作品大部分都是自画、自绣的“原创”,是这些女孩们用痴情和心血一针一线、一笔一划磨砺出来的。给人一种清新,雅致、原汁原味的自然美,是当时的社会状况、风土人情、思维观念的真实写照,也是传统湘绣艺术中一道别有情趣的风景线。图一、《高塔凌云》闺阁绣绣片,高44厘米,宽33厘米,民国初期作品。



作品描述的是两个“闺中密友”在春天里游园踏青的情景。整个画面一片绿色。绿的青草,绿的浮萍,绿的凌云塔,绿的飞檐亭。绿在扁舟一叶,绿在春日心情。作者的情绪之好,溢于画面。在闺阁绣中,这是一幅上乘佳品。既有传统山水画的韵味,更有一份女儿的闺阁之气、清秀之风,真是,诗情画意俱佳:
一湾草绿与萍青,
秀水春风太多情。
八角亭边溪岸柳,
凌云塔下小船轻。
图二、《物华万宝》闺阁绣绣片,高34厘米,宽42厘米,民国初期作品。





  这幅闺阁绣作品完全在模仿文人山水画的意境。绿树红花,亭台楼阁,水映骄阳,渔舟竟发。连落款也自称是“江湾渔隐”,俨然文人高士的作派。当然由于基础所限,作者绘画的透视技巧,比例掌握都还不太成熟,但观察很细致,颜色处理清新明快。在不大的天地里,作者把能看到的江湾全景布置得井井有条,透出一种淡淡的细腻之美。这种女性作品独特的气质和可爱之处正是闺阁绣所独有的特征。图三《桃花山房》闺阁绣绣片,高36厘米,宽62厘米,民国初期作品。





  这是一个名字叫做“小雅”的女孩的梦幻之作,画中是她心中的家,梦中的家。家的名字叫做“桃花山房”。家的蓝图就是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桃花庄,就是马致远《天净沙》里的“小桥流水人家”。渔父,樵夫,小桥连接处,一头是她心中竹绕松环的草棚,一头是桃花盛开的山岗,还有躲在云层里偷偷窥视的太阳。这还是一个心气很高的女孩。她不想让人看出她的心思,在画中玩起了文字游戏。她写了首藏头藏尾的诗,题了个生编硬造的款,为自己取了个云遮雾罩的名字,还盖了方莫名其妙的印。翻译出来,藏头诗的意思是:
日出云山好景开,
往返小桥福运来。
舟行樊篱闻鸡犬,
梦里桃花报春还。


这幅绣画的名字就是“桃花山房”,而画上的那个“桃”字则是她生拼硬造出来的。她的名字也取得怪怪的,意思是“患相思之病的小雅”。尤其是那方叫做“又一师”的印,更是莫名其妙。谁是她的“又一师”呢?是眼前的青山绿水,还是远处的蓝天白云?是陶渊明?是马致远?是桥上的樵夫、水上的渔父?或者是她心中思念的……唉,女孩的心思,谁知道呢。(未完 待续)


按此二维码 关注野云


    关注 水闹云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