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问答: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总比自己家的好?

 

Q&A140918  问: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总比自己家的好?  答:对很多人来说,从小到大,生活中总伴随...



Q&A140918

问: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总比自己家的好?

答:对很多人来说,从小到大,生活中总伴随着这么一类人“别人家的……”:别人家的孩子考试总是第一;别人家的爸妈从来不打小孩;别人家的女朋友总是温柔体贴还漂亮;别人家的男朋友总是帅气多金还专一;别人家的领导总是和善开明没事就涨工资;等等。很多人都觉得“别人家的……”就是比自己家的好,这是为什么呢?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我们每个人都是从社会比较中来肯定自我的价值,当“我”比别人好时,可以提升我们的自尊感;而相反则会损害我们的自尊。因此,“别人家的……”或多或少会损害被比较者的自尊,例如,别人家的孩子会损害自家孩子的自尊;别人家的女朋友会损害自家女友的自尊。当然,别人家的领导不会损害自家领导的自尊,但反映了自己的低自尊水平。但无论怎样,倾向于或总是认为“别人家的……”比自家的好的人,本身就可能反映他的低自尊特质。那么,低自尊者为什么总是从“别人家”能找到足以压倒自家的优点呢?这跟个体的认知偏误有关。

当自家的孩子令自己不满意时,那么自家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就具有感知显著性,对自己家孩子的种种“不是”印象深刻。但关键是,这种“失望”来源于自己对自家孩子的高期望;当对孩子的过高期望失落之后,必然会损害自己的自尊感。而“别人家的孩子”如果比自己的孩子还不堪,这会或多或少帮助挽回一些丢失的自尊。但别人家的孩子如果比自己的孩子好,这时强调别人家孩子的种种“优秀”,实际上把受挫的自尊感“推诿”转移到自家孩子身上,通过将自己认同别人家优秀的孩子来“补偿”自尊受挫感。因此,总是关注和提到“别人家的……”的家长、伴侣和员工,其心理动力无外乎一种将自己的期望往“别人家”投射,通过与自家糟糕的孩子、伴侣和老板做某种“心理切割”,以维护和补偿自己的自尊损失

而且,要从别人家的孩子的找到比自家的孩子“优秀”来,简直太容易了。一方面,当自己一旦同自家的“糟糕”孩子做了“心理切割”,那么就很容易关注到别人家孩子的种种“优点”来,而忽略或注意不到其实别人家的孩子也足够令他们父母头痛;另一方面,别人家的孩子是一个开放的“集合”,不像自家的孩子总是那一个。所以“别人家的孩子”可能在不同情境下指代的是不同的对象,如:老王家的孩子孝顺;老张家的孩子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老李家的孩子待人接物得体而有礼貌;老赵家的孩子多么能挣钱。

换言之,总是认为“别人家的……”总比自家好的倾向或习惯性认知,实际上反映了个体自身的无能和推诿的低自尊特质。要怎样的父母才能养育出“糟糕”的小孩?怎样的人才会维系着与“糟糕”女朋友或男朋友的爱情关系?怎样的员工才会忍受“糟糕”的老板?

2014-09-18

--------------------------------------------

回复F,浏览《周末讲堂》目录;回复Q,浏览《心理学问答》目录;回复P,浏览PsyEyes本周推荐文章。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