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问答:“合取谬误”的心理学解释是怎样的?

 

Q&A140812  问:“合取谬误”的心理学解释是怎样的?  答:所谓“合取谬误”(conjunction...



Q&A140812

问:“合取谬误”的心理学解释是怎样的?

答:所谓“合取谬误”(conjunction fallacy),指人们在做决策判断时,倾向于认为合取项(甲且乙)比单一项(甲或乙)概率更高的现象。事实上,从理性判断,单一项比合取项必然发生概率更高(至少不低)。这原本是经济学里提出的一个认知“谬误”,因为经济学的学科假设是建立在“理性人”的基础上,悖理理性的决策行为被视为“谬误”。在心理学里,“合取谬误”是认知偏误的一种,人类有很多类似的偏误,如框架效应、拥有效应,等等。

例如:“小明经常对男生淫笑,且经常对男生做出亲密的肢体动作。”那么,哪一种可能性更高?A、小明是男性;B、小明是男同性恋。如果倾向选择B,那就是合取谬误。根据理性判断,小明是“男性”的概率肯定高于小明是“男性且是同性恋”的概率,前者是一个单一项,后者是一个合取项。人们之所以在这个例子中有可能会做出悖离理性的认知决策,就在于人类的认知决策往往是基于经验,而非理性。当人类必须做出理性判断时,需要耗费大量认知资源,并且效率很低(因为理性决策需要依据更多的的资讯);而做出经验判断则无需耗费大量认知资源,且可以在模糊的情境下做推断。

因此,当人们看到“对男生淫笑,且经常对男生做出亲密的肢体动作时”,被激活的经验图式自动指向“女性”或“男同性恋”,在没有“女性”选项的情况下,“男同性恋”的选项更符合经验图式,因而更可能被选择。在这个决策判断过程中,判断“男同性恋”是一个经验激活的过程,是高度自动化的,根本不需要更多的认知资源(无须思考即可判断);而比较“男性”和“男同性恋”的概率是一个理性认知的过程,需要有意识地进行注意、记忆和推理等一系列复杂的认知环节,且需要耗费更多的认知资源。

当然,人类依据经验而非理性做出日常的决策判断,符合长期进化的路径结果。例如,早期人类曾经被“猛兽”攻击过,所以只要一见到“猛兽”,或以为遇到“猛兽”,就会迅速逃离,这是一个依据经验作出的决策判断;而理性判断则需要更多的线索和资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见到“猛兽”是否要立即逃离,需要借助更多的其他资讯,如“猛兽”是否健康,如果它垂死就无须逃离。相对而言,要判明“猛兽”是否垂死需要更多的认知资源,且导致决策效率更慢,在看清“猛兽”是否垂死前,可能就已经遭受噩运。因此,经验的武断决策更可能有助于生存。

换言之,当人们在做决策判断时,有时候倾向于认为合取项概率高于单一项,是因为合取项更符合人们长期的经验图式,具有感知显著性而已。

(相关问答可参考Q&A140331《人们为什么会有各种决策偏误?》和Q&A140519《人类是理性的吗?》。点击“阅读原文”可查找到这两期心理学问答。)

2014-08-12

--------------------------------------------

回复F,浏览《周末讲堂》目录;回复Q,浏览《心理学问答》目录;回复P,浏览PsyEyes本周推荐文章。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