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问答:关于“梦”的真相是什么?

 

Q&A140320  问:关于“梦”的真相是什么?  答:我们每个人都有做梦的经验,而且或多或少都会被一些梦...



Q&A140320

问:关于“梦”的真相是什么?

答:我们每个人都有做梦的经验,而且或多或少都会被一些梦的内容或感觉所困扰。超心理学会赋予梦境以一些神秘主义的解释;精神分析则会分析梦境的象征意义,但从科学心理学的角度,梦并不神秘,也未必具有值得深层心理分析的象征意义。

通常情况下,人类的睡眠是由快速眼动(REM)睡眠和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交替循环的过程,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包括REM和NREM;一夜的睡眠要经历4、5个这样的循环周期。在REM睡眠时,脑电图(EEG,electroencephalogram)和眼电图(EOG,electrooculogram)都显示与清醒时相似的活跃状态;而在NREM睡眠时,EEG和EOG显示不活动状态。在REM睡眠期被唤醒的人常常报告出鲜活、生动的梦境;而在NREM睡眠期被唤醒则很少报告出鲜活、生动的梦境。因此,可以笼统地把REM睡眠期看作是大脑进入梦境状态。(从更严格的心理学角度,REM睡眠期未必一定处于梦境中;而梦也未必一定出现在REM睡眠期。)

对于人们为什么会做梦,以及梦是否有其自身的功能,心理学家有不同的看法。部分心理学家,如弗拉那干(Flanagan)认为梦本身没有任何适应功能,它只是闯入睡眠系统的一个搭便车者,也即是说,梦是一种不具有功能性的附带现象。另一些心理学家,如芬兰的安替·瑞沃索(Antti Revonsuo)则认为梦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生物机能,它模拟人类进化过程可能面临的严重物理和人际威胁,给人们以能够重复练习应对威胁的机会。

无论梦是否具有功能性,梦的内容都没有神秘主义的色彩;在大多数时候也不具有像精神分析那样做深层分析的必要和价值。梦的内容与我们的情绪、经验、动机和期待有关,也能反映我们的身体状况,如应激。但梦的反映不具有特别的意义,它更像是你把手放到火里会感受到疼痛一样,你日常生活中的情绪、经验、动机、期待、应激,等,既然你的大脑有这些“素材”,那么梦境很自然就可能把这些“素材”作为刺激源来进行特殊的加工。例如,你梦到坠落或被人追杀,可能反映了你的安全感不足,但这种分析事实上并没有特别的意义,因为你的日常生活中的交谈、行为能更准确地反映你的安全感不足,而梦本身是模糊和无意义的。对梦的过度诠释就好比“你的安全感不足使你做了一些特异性的梦,所以,这些特异性的梦就反映了你的安全感不足。”

下面是关于“梦”的一些FAQ:

Q:为什么我们会常常做同一个或类似的梦?

A:这就好比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特殊的“习惯”,那么,梦也可能会“习惯”于把你熟悉的某些东西,如情绪、经验反复地用来制造梦境,所以会常常感觉到相似的梦境多次出现。当然,另一种可能是你错误地高估了某些记忆中的“梦”出现的频率。反正你每天睡觉都会做梦,那么总会有重复的梦;而你记忆深刻的梦也可能会被重复到,这就会使你感到神奇。

Q:为什么梦见自己被别人追着跑之类的梦醒来后,我们觉得很累?

A:按照“梦是演练”的理论,梦的功能之一就是演练我们生活中可能面临的威胁,当这样的梦记忆犹新地被唤醒,那么梦中的情绪和感受也同样记忆犹新地被带到清醒状态。

Q:梦能预示未来吗?

A: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梦有超能力,包括预示未来的能力。尽管超心理学可以列举大量的事例来表明梦似乎至少在某些时候具有预知未来的先例,但这很容易由统计学来反驳。例如,一位英国统计学家用几个简单的假定来计算当一个人梦见某人死亡而某人确实在此前此后12小时内死去的概率。给定每天的死亡人数,假定每个人在终其一生只做一次熟人死亡的梦,他算出这样的巧合在英国每两周就会发生一次。也就是说,有时候我们认为梦预示了什么,他最大的可能是巧合,而这样的巧合具有感知显著性,所以被我们记忆深刻而且反复传播。当然,有时候这种梦能预示什么的经验只是源于错误记忆,由熟悉感归因而导致的错误记忆。例如,你到一个陌生地方,但这个陌生的地方有些要素却使你产生似曾相识的熟悉感,而你又无法从记忆中提取任何曾经到过此地的线索,那么你就可能把这种熟悉感归因为曾经梦到过。其实,你可能根本就没有梦到过。

Q:如何理解或分析自己的梦?

A:大多数情况下,你完全可以忽略你的梦;有时候梦能反映你的身体状况,例如,多梦往往意味着睡眠质量的下降;只是无需借助梦你也能知道自己睡眠质量下降,像下午上班总是打瞌睡。不过,有意思的是,如果你相信梦的神秘主义色彩或象征意义,那么你会发现你的梦确实“符合”你的信念。为什么?因为你的信念本身就成为了梦的“素材”。比如,如果你相信梦见蛇表示性压抑,那么,恭喜你,你性压抑时梦见蛇的概率增加了。

2014-03-20

----------------------------------------------------

回复F,浏览“相约星期五”目录;回复Q,浏览“心理学问答”目录;回复P,浏览PsyEyes推荐文章。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