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DNA上的软肋

 

苹果是一家以硬件销售为首要任务的公司,但像Spotify这样的流媒体是一种互联网服务,苹果要像Spotify一样做基于流媒体的音乐应用,但这两种都是不一样的DNA。...



《纽约客》上有一篇文章,叫《为什么苹果音乐这么差,iPhone却这么好》,说2008年4月苹果推出iTunes的时候,解决了唱片工业最头疼的盗版音乐问题,苹果也从中分享不少收入,但是13年之后的今天,苹果面对像Spotify这样的流媒体音乐显得力不从心。iTunes承担了太多的任务,去年推出的苹果音乐用户体验很差。于是,苹果又宣布要发布一款基于流媒体的苹果音乐。苹果在音乐方面曾经是一个领跑的,现在看起来是一路踉跄追着别人跑。

这篇文章的作者叫Om Malik,是一个科技作者,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自媒体。Malik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苹果是一家以硬件销售为首要任务的公司,但像Spotify这样的流媒体是一种互联网服务,苹果要像Spotify一样做基于流媒体的音乐应用,但这两种都是不一样的DNA。苹果手机上的操作系统iOS和各种应用,比如App Store、iCloud、iMessage、iMusic等,都是为了硬件销售服务的。硬件升级的速度比软件要慢得多,iOS的升级频次基本上与硬件升级是一致的,都是为数寥寥。

一般一个人进入一家公司,都是奔着公司最核心业务部门,也就是最能为公司创造销售的部门,因为只有创造收入,才能得到公司重视。所以,最牛逼的人不是在软件部门,而是在硬件部门。比如说,负责新材料应用的,负责设计的,负责供应链的,虽然苹果软件很牛逼,号称软硬一体,但软件部门的地位不如硬件部门。像谷歌、Spotify这样的互联网服务,走的是快速迭代的路子,随时根据用户使用情况对产品进行改动。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英文词,叫tinkering,那意思就是说,就跟工匠缝缝补补一样,哪里破了缝哪里,哪里坏了补哪里。但苹果不是这样的互联网文化,苹果的文化是像微软那样,喜欢毕其功于一役,通过一年一两次重大升级改版把积累的问题全部解决掉。这样,苹果要做互联网服务,不如谷歌和Spotify那样来的快速。或者说,苹果做的不是互联网服务,还是一种软件服务。



虽然作者没有明说,但我的感觉是,在互联网服务上,苹果是干不过谷歌的,苹果音乐是干不过Spotify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谷歌、Spotify它们做硬件,也肯定是做不过苹果的。从谷歌跟摩托合作做的几款手机产品来看,虽然性能很强大,但确实丑的没法看。互联网公司没有做硬件的基因。

只要向消费者销售产品,想让消费者从口袋里心甘情愿掏钱的,那就一定要建立品牌,让消费者信任自己,让消费者购物的时候减少选择成本,直接想到的是自己。但是,建立这样的品牌,就必须要向消费者输出价值观,给消费者洗脑,替消费者确定审美,这样的场景不能多,必须要一次做个够。例如,像iOS这样的系统也需要像硬件一样,在一个华丽的场合以某种仪式出场,宣布一次性提升了多少重大项目,这样才好建立起高端大气的品牌感。这种仪式感频次不能太多,频次太多了就没有人当回事,就没有严肃感,高端感觉就建立不起来了。比如,乐视天天重大发布会,成了发布会专业户,第一次大家还觉得惊艳,结果频次一多大家把乐视发布会当成了笑话。

但是,这种软件升级是不符合互联网服务的规律的。互联网服务讲的是快速迭代,今天一个版本,明天一个版本,每天都有小修补。这样的软件(或者更确切的说是服务)给人的感觉是平易近人,是朴素,但缺点是无法建立起高端形象的。小米的MIUI号称一个星期一个版本,如果在手机上整天提示升级,大家反而不把它当回事了。不把它当回事,就感觉没有价值观,就感觉不值钱了。小米为什么一直高端不上去?过分强调性价比是一方面,MIUI升级频繁没有价值感是另一方面。

真是应了那句话:要想十全十美,此事古难全。天底下哪里有完美的事,老天爷在给你这个的时候,同时拿走了那个。就连大家公认的软硬一体化做得最牛逼的苹果,也有它自己DNA上的软肋。


    关注 一块思享主义的牛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