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能吞能吐 文学壮汉

 

贾平凹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主席,著有《商州》《浮躁》《废都》《白夜》《秦腔》《古炉》《极花》等。...

贾平凹
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主席,著有《商州》《浮躁》《废都》《白夜》《秦腔》《古炉》《极花》等。
能吞能吐 文学壮汉
在我的心目中,中国有几个地方最了不起:山西、河南、山东、陕西。自古以来,陕西和山西都是“秦晋之好”。我老想起我小时候读赵树理、马烽的作品,长大以后,开始写作,认识了山西大批的作家,包括石山、水平,还有一批很年轻的。山西人写东西见解非常独特,风格又不一样,我很佩服。

这几年,我在山西临汾、运城跑得多,太原是四十年前来过一次,大学刚毕业,带一批大学生到大寨参观,路过太原,住了一夜就走了。那时候年轻,随便在这儿待了一夜,也没有到处走走。今天再次到太原,谈文学批评与时代精神,我也谈不了,毕竟是搞写作的,不是一个评论家,对王春林我也不会概括,不会总结归纳,只能谈一些自己的印象。

我不懂评论,在座一些大评论家也都来了,我觉得评论和创作是一回事,最基本就是要对文学艺术有感觉。评论和小说都是文学,从感觉上来说,评论更多的是理性,作家更多的是感性。一个人如果对于文学,对于作品没有感觉,他就没有办法从事评论,即使从事了,也写不出好的文学作品。我爱看文学评论,首先是把它当作一个好的文章来看,来欣赏,在欣赏的过程当中,我再看它的见解。

我在西北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在图书馆突然发现,当时有个评论家叫蒋和森,写《红楼梦》的评论,我就在想,他怎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我觉得这是最好的文章。当时每天抄这个,吃完饭就跑到图书馆去抄了。

现在年纪大了,碰到一些好的评论文章,也不会像年轻的时候去抄,但我爱看,也爱四处给人推荐。即便人家批判我,如果写得好,我也佩服人家。我几次读到春林的文章,有一次我看到他是山西的,我说山西还有个评论家?在我的印象当中,评论家都集中在北京、上海,我说这个人写得好,后来注意到他。一注意,发现他的文章写得那么多,有中短篇,更多的是长篇。当时我很纳闷,长篇写这么多,很吃惊。后来在开会的时候就认识了。见了以后我问他,中国目前还有什么好的长篇小说?因为他看得特别多,有时候他跟我说,谁谁需要注意一下,谁谁需要看一下,每次见面都要谈这个话题。

2015年王春林与梁鸿鹰(左一)、贾平凹(左二)在西安



春林写评论文章,就好像晒了一盘各种豆子,避免和减少了一些偏颇的东西,他的阅读量特别多,前段时间在陕西见到春林,说到评论,他说,实际上,每个人的评论都是带着自己的见解的,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出身、环境、见解、立场去发言,他都觉得自己是真诚的。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评论就是你存在偏见,也要允许别人存在偏见。坚持独立思考,就要让每个人的意见充分发挥,自己要有丰富的学养,产生巨大的能量。

现在相当多的人都读过相当多的中外经典,可以说满腹经纶,是饱学之士,但在阅读里面,当代小说并不是那么大量,但是文学要繁荣发展,总得有人去读,有人去评论。比如邻居的孩子考上大学,我们应该去羡慕,应该去祝贺。而自己孩子没考上大学,就可以打他,骂他;不管他,这也不可能。所以当你年老体衰的时候,走不动的时候,邻居的孩子是不会给你端屎倒尿的,只有自己的孩子。

王春林是饱学的,他以这种东西武装自己,使自己有了力量,在当代小说中,他有更多的话要说,说得也很到位,让作家心服口服。我在陕西见过几个作家,也谈论过,很多评论读了以后,他会让你沉思,对你的创作确实有启发。因为他的评论是建立在理论修养和大量作品阅读的基础上,所以他的文章,看似理论,并不是很华丽,不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重视从作品出发来分析作品,在分析作品当中,注入他的见解,这个是让作家最服气的,对以后的创作会有一种启示。他不仅仅是说谁的好或者说谁的不好,而是给你以后创作一种启示。

比如足球俱乐部他会教你射球、点球等动作,而国家一级教练不管这些,他只管战术安排。每一个大的教练,都是从小教练做起,多么厉害的战术大师,在安排战术时,都要根据自己和对手队伍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否则的话都是纸上谈兵,不可能成为大的教练。所以评论这种文学作品也是这样,是发现它闪光的东西,指出它不足的东西。

我觉得当代文学界很需要这样的评论,这样的评论也最辛苦,有时往往吃力不讨好。说他吃力,你得把大量不需要的东西都抛去,留下的都是你想输出的东西;说它不讨好,这样的文章不可能一夜成名,他得大量积累,积累起来,他就变成了一座山。春林也不是一篇文章就成名的,也是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但他一旦成了山,就风雨无阻了。

王春林虽然在山西,但他是站在山西看中国。往往在一个地方搞评论,就会被地方所同化,你如果能量不大,最后会成为地方性的评论家。凡是目光大的,能量大的,都是面对全国的。我不知道王春林在山西的具体情况,但从他的文章上来看,他觉得这是一个有胆识的、有智慧的评论家,是一个全国性的评论家。

前不久我收藏文物,别人给我拿了一个秦代称东西的东西,但那个东西我怎么看都不是秤锤的样子。它是一个圆形,是一个浑厚、浑圆的东西。有时候我想到春林的评论,就会想到这个,它是一个浑圆的东西。

王春林的作品一般写得很长,而且写得特别扎实,才情很充沛,有话要说,也说得很圆满,他的文风我也很熟悉,他不是特别华丽,但特别质朴,特别厚实,而且他的作品特别多。因为写评论和写小说不一样,写小说毕竟阅读不了那么多东西,他这个必须得阅读那么多东西。你写30万长篇,你得看30万;你写50万,你得看50万,背后出了多少艰辛?所以他的阅读量特别大,能吞能吐,长得也是壮汉,所以以他的势头来看,他的路还长,后劲特别大,还有很多更精彩的东西会写出来。可以说,也是一个能成气候的人物。

这是我个人的一些感受,就说这些。

(编者按:本文摘自“文学批评与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暨《王春林文学批评编年》研讨会”讲话实录)
不知天集:王春林文学批评编年
王春林 著

北岳文艺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微信号:bywycbs1984





传递文明 创造价值 成就梦想


    关注 北岳文艺出版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