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诸己”的处世智慧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出自《孟子》。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这句话出自《孟子》。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1静思己过



对于“反求诸己”,孟子的意思是大概有如下几种解释:

①、爱别人却得不到别人的亲近,那就应反问自己的仁爱是否不够;

②、管理别人却不能够管理好,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管理才智是否有问题;

③、礼貌待人却得不到别人相应的礼貌,那就应反问自己的礼貌是否到家。

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

《诗经》有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平时的做法却往往背道而驰。有了问题,不是反躬自省,而是怨天尤人。



我们面对的人、面对的事,假如有不如意之处,不能怪他人,也不能怪这件事,要怪什么?要先反过头来反省自己。只要每次发生事情,你的第一个念头是“我错在哪?”,那你的进步一定很快。

你有没有看到有一个人发生事情了,他马上说是我错了,是我哪里做不好,这种声音多不多?我们茶余饭后大家在那里聊天都是谈什么?都是他害的,都是谁的问题,从来没有听到都是我的问题。当我们现在能听到说“都是我的问题”,那这个人不简单。

2射箭与照镜子的道理



孟子说“人必自侮”,人一定是自己瞧不起自己,自己常干一些侮辱自己的事,人家才会瞧不起你,你自己穿得邋遢,人家怎么尊重你,所以人必先自取其辱,人家才会侮辱你。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任何事情没有做好,要反过头来找自己的问题。孩子没教好,父母要找自己问题;下属没带好,上司要找自己的问题。夫妻关系不好,要先从自身找问题。



就好比用射箭来比喻做人的道理,让你射箭,结果没有射中目标,你去责怪这支箭没做好,去责怪这张弓出了问题,能解决问题吗?你应该改进自己的射箭技术才能射中目标。

早上起来你去照镜子,发现镜子中的那个人很丑,你去责怪镜子,能解决问题吗?你应该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镜子中的那个人才会漂亮。

3待人处世之道



《了凡四训》有云:“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吕氏春秋》中也有类似记载:“凡事之本,必先治身。”所有事情的根本在哪里?就是自己的修身功夫。“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所以为天下者不于天下于自身,所以为天下者也好,为家庭的也好,为国的也好,都要先从自己的修身根本开始做起。



做学生的,如果成绩不好,考试不及格,就要自我反省,是我平时学习不够努力,日后一定要加倍努力学习,而不应该埋怨老师。

做老师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甚至打瞌睡,就要自我反省,一定是我的课讲得不好,学养不够,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就要努力提升水平,认真备课,而不是气得火冒三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日后要提升修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家庭里必然是家人之间先有冲突了,人家才能趁虚而入;一个国家必然是内部已经起冲突了,其他的国家才来打你,才来统治你。所以根源在哪?根源还在自己,所谓俗话说的“家火不起,野火不来”,家里的无明火不烧,外面的火也烧不进来。所以遇到人生的问题一定要反省自己,才能够把形成这件恶果的因真正找出来,而你真正找出原因才能化解这件事。

当你的身修好了,你的家自然就和乐,因为你已经做到最好的身教;你的身修好了,你的部属对你没有话说,打从心里尊敬你,那你的事业绝对会经营得很好。所以根本找到了,事情就可以成功,这根本就是修身。

古人说:“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反求诸己”,那么,建设和谐社会就不是一句空谈。如果遇事都是互相埋怨,推诿扯皮,把责任尽往别人身上推,那么,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人与人相交往是一门很重要的功课,而且这一门功课可能你学一辈子都还觉得不够,所谓“人情练达皆文章”,但是也有一个核心,只要你能处处替人着想,相信你就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就能做到“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也能够做到礼让、忍让、谦让。

本文由【大道知行】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


    关注 大道知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