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五大智能车载操作系统

 

移动互联时代影响的不仅仅是手机,汽车这样的百年工业也更是产生了颠覆的改变,在内饰风格日渐翻新、动力与设计不断革命的同时,操控方式的改变也许更直接影响驾乘的体验。智能系统不再是过去华而不实的宣传噱头,开始从深度影响汽车的运行与驾驶方式。...



移动互联时代影响的当然不仅仅是手机,汽车这样的百年工业也更是产生了颠覆的改变,在内饰风格日渐翻新、动力与设计不断革命的同时,操控方式的改变也许更直接影响驾乘的体验——尤其今年, “智能系统”不再是过去华而不实的宣传噱头,开始从深度影响汽车的运行与驾驶方式。那么这次,我们也尝试抛开对汽车的传统评判标准,来和大家聊聊当下最受关注的五大智能车载系统,为不论是恰巧有购车计划,还是和我们一样持续关注这一领域的同学,提供一次“用智能说话”的消费参考。



特斯拉车载系统

特斯拉不仅是当下最受关注的电动汽车品牌,它旗下的车载系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作为特斯拉当前最热门车型的 Model S,其车载系统主要通过中控台一块 17 英寸的触控屏来展示,而它也几乎囊括了整车的所有功能。在这里,车主可以调节和操控驾驶模式、娱乐系统、空调、座椅加热、天窗行李厢开关、充电设定、总电源开关等,与联通的深度合作也使之能够轻松通过 3G/4G 上网,同时还能方便地到联通营业厅充电(联通和特斯拉的合作包括在全国各地的联通营业厅修建特斯拉充电桩等)。



跳出屏幕来看,特斯拉车载系统还远不止这些。打开手机 App(也有开发者为 Android Wear 研发了可操控特斯拉的 App),你就可以轻松开启车门、查看汽车电量、车内温度等,而随着特斯拉对车载软件的不断升级以及与包括华为在内的更多厂商开展合作,相信未来这款车载系统在功能方面也会更趋多样和完善。



倘若预算足够,同时也是热衷环保、喜欢新鲜事物的消费者,特斯拉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从我们此前的上车体验来看,或许会有不少驾驶习惯上的改变。此外,特斯拉也表示其车载系统分为相互独立的多个部分,用户完全不必担心遇上系统崩溃或是屏幕失效就无法正常行驶的问题。

BMW iDrive

德国三大车厂ABB的人机交互系统想必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奥迪MMI、宝马iDrive和奔驰Comand系统都有着相似的控制逻辑——旋钮+按键控制,中控台的屏幕只能看不能摸!哪怕是屏幕到了12寸的规模,依旧不能触摸,三家提出这一观点的共识是为了降低对于驾驶员注意力的分散,最好的形式就是用控制器而不是触摸,因为在驾驶过程中,如果使用触摸进行指令输入会使人眼长时间离开路面,并且触摸的精度并不会做到100%准确,因此增加了误操作的几率,而控制器就更精准而且在熟悉之后能够实现绝大多数功能的“盲操作”。

这个结论被ABB当做“真理”,直到今天,大屏幕移动设备的全球普及。随着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数字设备用户的习惯在过去几年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许多领域,键盘、鼠标或触摸板等输入装置早已被速度更快、反应更精准的触摸屏所取代。如今,用户只需在屏幕界面上直观地滑动手指,或者通过已学习手势与设备中的程序进行互动。

总之,车厂不能忽视的现状是,首先新技术让所有人尤其是新生代用户彻底倒向触摸阵营;其次硬件的提升和更成熟的UI界面让触摸的响应变得更快更直接。所以宝马率先意识到这一变化的重要性,并抓住趋势为之走出了历史性的一步——iDrive控制新增触摸控制和手势识别功能。



熟悉iDrive的用户都知道,iDrive原本的层级式操作方式就比较容易让人产生触摸操作的“冲动”,只不过此前一直都在为旋钮操作优化。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选择通过iDrive旋钮操作还是触摸屏输入,两种方式都符合需要符合宝马的行驶中数据输入安全规定才能最终上市。与此同时iDrive显示屏的位置以及显示字号都经过了人际工程学优化,能够方便多重输入形式。





宝马的工程师在天窗附近加入了一个3D传感器,其实就是一个“摄像头”,对准中控台的区域,驾驶者的手在“摄像头”的实现范围内的时候,它就能识别用户的手势,并做出准确的响应,目前能识别出用户伸出了一个还是两个手指,或者拇指和食指是否捏合。系统会对手指点击、旋转或向右滑动等动作进行解码,然后执行所需的输入。CES 2015上展出的原型技术,已经能够识别4种不同的手势,并且根据用户的设置来实现多种功能,例如一根手指画圈圈,不是诅咒谁,而是调整音量,顺时针是加大音量,逆时针是减小音量。虽然你完全可以用方向盘的滚轮或者音响上的旋钮完成同样的动作,但是隔空画圈圈的动作是不是更好玩?



接下来的两个手势跟电话有关,如果用户手机通过蓝牙跟车机连接之后,来电话时候会自动在iDrive屏幕上显示,这时候如果想要拒接电话,将手在屏幕上横着一挥,就挂了,很潇洒的说,有木有?如果想要接电话,就用手指向着屏幕的方向,轻轻一戳就行。



正式登陆中国市场的宝马 i8,让宝马的车载系统再度成为焦点。作为坚持使用自家车载系统的品牌,宝马旗下的 iDrive 本就是车载娱乐系统中的领军者,再搭配 ConnectedDrive 驾驶者辅助系统,两者在强强联合的基础上为用户带来独有的智能体验。








sute SYNC

比起不少品牌在尖端科技上的尝试,福特的 SYNC 车载系统显得更为务实——这或许也是不少消费者在当下真正需要的部分。



通过 SYNC,福特车主可以在安心驾驶的同时通过语音操控拨打电话、收听短信、播放音乐、调节温度、开启导航等,而其中的 App Link 功能更是允许直接将一些常用手机 App“移植”到车上来,让车主方便快捷的通过车载系统来使用最新的 App(不少车载系统中 App 更新速度慢是一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Kid 同学自己在用的荣威 inKanet 车载系统虽然也支持语音操控,但 App 和导航更新的低效率非常影响体验)。



福特也在与 Automatic 开展深度合作,让车主能够按下方向盘上的相关按钮,就能直接通过车载系统了解到自己的油耗、位置、行驶轨迹、车辆故障等汽车数据,并可以将这些数据发送到手机 App。



除了 SYNC 之外,福特也尝试在驾驶安全方面提供更多智能服务。例如福特全新的 V2V 系统,简单来说就是让两车之间通过 Wi-Fi 实现即时的信息交换,从而减少发生碰撞的危险。

Google Android Auto

Google I/O 大会正式亮相的车载系统 Android Auto,算得上最令人期待的车载系统之一(另一个当然是苹果的 CarPlay,稍后我们会聊到)。尽管目前还未有正式的量产车型上市,不过从 Android 开放汽车联盟庞大的成员列表来看,Android Auto 或许将成为未来主流的车载系统。



从 Google 正式放出的 Android Auto 开发者文档来看,用户可将自己的 Android 手机与汽车中的 Android Auto 相连接,然后通过 Android Auto 来拨打电话、收发信息、播放音乐、导航等。强大的 Google Map 将提供快速定位和扩展搜索,而 PANDORA、Spotify、Pocket Casts 等应用也被整合进去,让用户得到更加全面的驾驶享受。

如果你本身正是 Android 用户,也希望在汽车中延续 Android 体验,选择一辆搭载 Android Auto 的汽车再好不过(市面上也有不少基于 Android 开发的车载系统,但效果自然不比 Google 自家的好),不仅可以满足智能体验,也不用担心为了追求智能而丢掉行车安全。

Apple CarPlay

CarPlay 是苹果在日内瓦车展发布的首款车载系统,它源自苹果筹备已久的 iOS in the Car 计划,所以大家不妨将它理解为一款车用 iOS 系统。



CarPlay 自然是需要通过 iPhone 来与汽车连接(相信未来也会加入 Apple Watch),然后让用户通过方向盘上的 Siri 按钮来打电话、听音乐、查阅信息、导航等,功能方面与其它车载系统并无太大区别,但它的真正优势在于整个苹果的大生态系统,想想看如今 iPhone 占领的市场份额,以及未来 Apple Watch 的市场潜力,CarPlay 还有很多东西可挖,发展空间也是足够大。



但随着大众、奔驰、沃尔沃相继宣布推迟推出支持 CarPlay 的新车,也让人担心苹果或许并不那么容易拿下各大汽车品牌,尤其是在如今不少品牌都拥有相对稳定的车载系统时(例如福特就是 CarPlay 的伙伴,但它自家的车载系统就挺不错),CarPlay 的前景还有待观察。



不过CarPlay来了,iCar还会远吗?


    关注 CFD课题组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