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建筑空间的“决定性瞬间”——哥伦比亚大学FAT Studio

 

“就是想要一个纯净、简单的空间。”...



为了帮助设计狗们更直观的了解海外著名建筑院校,Archidogs特别推出《海外名校的设计之道》系列文章。文章作者全部为在读或刚刚毕业于这些学校的优秀学子,通过切身经历带来他们的学习感受。排名不分先后,根据收稿顺序发布。
本期由刘松恺分享他在哥大读AAD期间在FAT Studio的设计作业。
人物
前言
纽约是稀松平常还是荒谬怪诞,是幻想的土地还是创新的天堂,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与期待。它能给你你想要的一切,亦能瞬间摧毁你的幻想,这都取决于你生活的态度。在纽约,在这里,我们到底能获得什么?

对于很多人来说建筑设计是一项十分理性而构造性十足的神秘活动。而我只是抱着一颗孩子般爱幻想的心,单纯的迷恋着那些神奇美妙的空间。感性的理解与对于所爱事物的冲动让我多了一份执着,酷炫的建筑外观也许并不能引起我的关注,而室内的某一个富有感情的moment却能够让我驻足很久。
MS.AAD项目介绍
AAD项目全称为advanced architectural design,学制为三个学期。每个学期学院丰富的studio选和提供的多样化课程一定会让你眼花缭乱,有以理论研究主导的研究性studio,有以参数化设计主导的形态研究,更有大规模的城市性发展理论研究等等,在其中你一定可以找到你所喜欢的设计方向与研究领域。在整个项目的学习过程中,根据选择的studio不同,至少有一次机会可以出国场地调研兼旅游的机会,不仅丰富了见识,对于我们这些爱玩的人来说更是天赐良机躲避画图的烦恼去国外“度假”(我就不吐槽这学期要顶着ZIKA病毒的泛滥去Rio调研的Studio Trip了)。

在哥大,你时刻需要通过建立自己的argument来“捍卫”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如何自圆其说,如何令人信服,成为这三学期都会让你头疼的事。作为一个重视理论的学校,教授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机会“暗讽”你的理论,甚至你的图面,而你需要做的,并不是静静地听着,而是要Argue。在这样的过程中你会找到自己每次设计的方向,认识到你的每一步是怎么走过来的,最终认识你自己。学校并没有自己的风格,每个studio的风格实在多样,想要了解studio的设计内容最好的方法就是去GSAPP的官网看年刊Abstract,正如刊名,每个studio的同学们都在用着各种abstract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设计,精彩的diagram背后都是他们彻夜索求的argument。哥大,纽约,它们能给你的太多,Avery图书馆看不完的书,曼哈顿布鲁克林走不完的路,但只有你自己去尝试过,才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
Leong Leong Architects
Christopher Leong和Dominic Leong创办的LLA [LeongLeong Architects] 是美国新一代的建筑事务所之一。作为上学期studio老师们中的颜值担当,他们在同学们的印象中也只剩下handsome一个词了。他们的事务所更加关注的是展览空间的环境营造,强调多文化领域与建筑的交流,以及为城市提供更多的空间可能性,这些理念应该说在上学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studio的设计。

Leong Leong作为一个关注空间质量的事务所,虽然自己的地盘只是蜗居在曼岛China Town的一个小型co-work center中,但是他们的设计却充满了年轻活力,The U.S. Pavilion for the 14th VeniceArchitecture Biennale便是他们近年来一个设计典型,纯净的内部空间与多重材质的结合,塑造了一个经典与现代的结合体。



[The U.S. Pavilion at the 14th Venice Architecture Biennale]



[室内空间]
FAT Studio
看到FAT Studio的当初就在心里默想这个studio一定在做着一些奇奇怪怪的建筑,加上在studio lotterpresentation的时候Chris和Dominic两位大哥在ppt上没节操的放了一堆肉类图片,让我升起一种要做厨师studio的感官冲动。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在设计的一开始两位老师便摆出了Phillip Johnson的-“Architecture is the art of wasting space”,“FAT”并不是表面意义上大家所理解的“肥胖”,建筑师对于建筑空间高效与多余的理解与操控要比建筑表达本身更加高深。冗余空间可能成为建筑中的某一个moment,给人带来驻足的节点;亦可能成为建筑中一个对于某一个program来说多余的点,却成为了另一个program的核心,从而产生了空间上的交叉以及引导人们产生行为上的交互。“FAT”这个词,你可以认为它是给你带来肥胖的弊病,也可以认为它是给你在寒冷冬夜带来温暖的一层脂肪,怎么判断都是由你的argument来决定。整个Studio通过探讨特定的建筑师以及他们的建筑,来研究空间上、结构上、经济影响上以及人们的行为上对于建筑的FAT的干预。进入设计过程后,通过不同设计思路来尝试得出自己的FAT Theory,从而影响自己建筑的生成。

从studio的工作方法上来说,整个过程更像是一个test,设计过程分为三段,在形成自己argument的过程中,通过将其应用到小型住宅、We-work+AirBnb型办公住宅空间以及大型展览空间三个不同scale的空间中去,来测试自己的argument能不能立足。

Leong不断重复的是,人们应当在你的空间中获得新的体验,有不同才有感受上的冲击力。
Idea
“Not only is BIGNESS incapable of establishing relationships with the classical city—at most, it coexists—but in the quantity and complexity of the facilities it offers, it is itself urban. BIGNESS no longer needs the city: it competes with the city; it pre-empts the city or better still, it is the city. If urbanism generates potential and architecture exploit it, BIGNESS enlists the generosity of urbanism against the meanness of architecture. BIGNESS = urbanisms. architecture.” —Rem Koolhaas

与库哈斯对于“大”(Bigness)的理解不同,“Fatness”并不是一个处于城市或是环境对立面的存在。我们通过设计过程来理解为什么『FAT』作为一个建筑的必需品,能够帮助建筑克服与城市、与环境的不兼容。我们不知道FAT对于建筑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于是我们试图用一些与“BIG”的对比来尝试定义它:

“FAT是生产的过度,而BIG是一个关于尺度的概念”;

“FAT与城市相互作用,而BIG与城市相互竞争”;

“FAT是存在建筑的城市,而BIG是去建筑化的城市”;

“FAT是依赖于城市的,而BIG是独立于城市的”



虽说这样抽象的概念并不能够表达出完整的想法,但是通过这种定义我们能够对于其概念有一个粗略的认识。



[前期空间概念设计]
Design
关于设计结果,简单粗暴,我就是想要一个纯净、简单的空间。

通过对人在不同高度空间中的感受以及行为进行研究,在大空间中建立Layer关系。在每一个层级中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官体验,在这样的空间中你能够获得怎样的experience完全由你探索它的路径决定,墙壁上与屋顶上大大小小的开口带来的视觉穿透让你在建筑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有着一颗想要探索远处的心。



[Layer层级分析]



[Layer层级分析gif]



[整体空间剖轴测]











[场景拼贴]



[整体剖面模型]













[内部空间]



[屋顶开口光影]
空间体验
Chris和Dominic的方案都集中在精致布展空间的设计,我们自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他们的影响。对于建筑中空间质量的追求与对于人在建筑中的感官刺激是我们想要获得的最直接的experience。而在设计伊始,习惯性地去刻意追求所谓建筑中的“决定性瞬间”已经成为了习惯,甚至有时候执念地为了一个空间去放弃某些其他的部分。不知道这样是好是坏,恐怕这也是在寻找路上的一种尝试罢。

对于空间的体验不是在设计中形成的,更多的是在生活中。身处纽约这样一个天然的充满设计的地方,每时每刻你都能发现给你surprise的空间,而感受是全方位的,你去看、去听、去触摸,你用多大的力度去感受它,用多大的力度去拥抱这样的空间,你在设计的时候就能获得多大的设计力。
编辑
|Jackey
版权声明
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ArchiDogs或作者获取授权。
-THE END-
▼点击以下链接,查看往期热文!
普林斯顿新集会空间——哈佛设计studio
8张图纸,1个故事——哈佛设计studio
零基础建筑之路——Pratt建筑本科一年级教学
奇奇怪怪的房子,也是一种建筑观——UPenn设计Studio
跟自然致敬,向材料学习——哈佛仿生设计课程介绍
James Corner studio, 宾大景观系PennDesign
Laurie Olin studio, 宾大景观系PennDesign
Valerio Olgiati Studio, 门德里西奥Mendrisio
Case Studio, SOM+伦斯勒理工学院PRI
从实验到设计——UPenn的一次非线设计教学之旅
换个角度看建筑——英国建筑联盟学院的手绘教学
▼点这里投稿!
分享你的求学经历,让更多人看到你的作品。
欢迎投稿《海外名校的设计之道》!


    关注 一条做设计的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