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顿新集会空间——哈佛设计studio

 

美国一线豪宅设计师RickJoy引导下的思考和实践。...






_____________
为了帮助设计狗们更直观的了解海外著名建筑院校,ArchiDogs特别推出《海外名校的设计之道》系列文章。文章作者全部为在读或刚刚毕业于这些学校的优秀学子,通过切身经历带来他们的学习感受。排名不分先后,根据收稿顺序发布。

本期肖蔚分享她在哈佛的设计课心得。
人物




学习建筑以来,一直将自己定位为一个较为感性的设计师。相较于建筑酷炫的形式、严谨的逻辑抑或是前卫的概念,我更关注建筑与人精神层面的互动:建筑如何回应场所精神、建筑如何解决使用者的问题、建筑如何给社区生活灌注新的活力。相对来说,我更欣赏那些有情怀的建筑作品与建筑师们。

于是,在这学期选设计课时,我选择了一个在美国普遍被认为“有情怀的建筑师“,Rick Joy的studio课程,希望通过向这位在美国已是非常成功的建筑师学习,更好的理解如何将生活经历转化成真真切切的有品质的空间,培养自己对设计的品味。也是希望在第一个学期里,停下不断扩张知识的脚步,静下来自省内心,思考自己在未来于设计界的贡献点究竟在哪里。
教授
Rick Joy在国内并不是一个很响亮的名字,百度一下内容都少的可怜,但在美国的名流界却是一级豪宅设计师的代号。这么介绍,很容易让人想象Rick本人为一个锦罗玉衣、西装革履的New Yorker的形象。然如Rick本人描述:“每年我去四季酒店参加那帮纽约客的跨年趴的时候都觉得,站在一帮光鲜亮丽衣冠楚楚的New Yorker之间,我就穿一NB的夹克一跑鞋,真心觉得我不属于他们。”大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现在事务所如此成功之后,他依然将事务所设置在Tucson而不是像很多事务所扩张惯例一般搬去纽约。所以如果要总结一下这位教授,“性情”大约最好的注解。

说到Rick本人,不得不再说一下他的作品。Rick Joy Studio的作品大多是基于对地域性生活体验的再现与解读。早期项目大多是在沙漠西南部的住宅,多采用夯实土、钢和混凝土的设计(图1)。后来项目扩展到不同的气候、文化地区,根据当地不同的文化性质与材料属性,他的作品也形成了各种其他的风格和艺术形式(图2,普林斯顿大学火车站)。

普林斯顿大学火车站是他近期的一个项目,也是毗邻我们studio基地的一个重要建筑节点。设计位于普林斯顿大学Art Transit Project的中心,毗邻Steven Holl的作品LEWIS CENTER FOR THE ARTS。延续Rick一贯的再现与对话当地文化的思路,他的火车站主要关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整个校园里哥特式的建筑风格,另一方面是关注创造一个有社区参与的、有亲和力的公共空间。或许与我一样,Rick其实是一个非常感性的设计师,相较于设计中很多逻辑的、可表述的事物,他更关注于设计所创造的life experience, 一种基于地域性、文化性,却是又被设计师引导的、有情怀的life experience。


图1 太阳谷度假屋


图2 普林斯顿大学火车站
STUDIO
说到studio, 我个人觉得GSD的optional studio不外乎三种,当然有时也会兼而有之。一种我称之为实验型studio:Professor有一套自己的设计理论,通过studio中与同学们不断地讨论与应用,来帮助挖掘、扩展自己的理论。一种我称之为出版型,通常是Professor有一个自己的研究领域,然后手头也有一些与这些领域相关的项目,选出几个有意思的来给studio做研究。studio的同学们大量的研究成果和设计作品也就进入了这个研究项目的成果领域。 最后的结果不外乎是出版,或是收档。第三种我称之为明星型studio,通常Professor是已经相当有名的建筑师,有自己的事务所和自己一些成名作。这种studio的目的性通常并不是很明确,老师们各自对于studio的期待也各有不同。

Rick Joy的studio毫无疑问属于第三种。他操作studio的方式更像是在操作他的工作室,像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作坊,而不是一个系统的教学体系。我们的教学框架大致是,首先两周研究基地和挖掘兴趣点,然后studio trip去凤凰城和土森细致参观和研究他本人的作品,然后通过从他那里得到的灵感与思路,再根据我们自己个人的兴趣发展个人的方案。我个人认为,从工作方法上来说,这是一个有些传统的studio。从设计思路上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作坊,意味着学生事实上在做着老师风格的发展与再现。比如从成果上来看,我们组许多小伙伴的设计多多少少都贴上了Rick风格的标签。就像是现在的扎哈的老战友们做出来的设计几乎与扎哈本尊如出一辙。当然这个是后话。

下面是我们在土森参观的他的沙漠住宅之一,他给一位石油界millionaire作的冬季住宅。坐落在广袤的沙漠之上,独享360度沙漠景观,干燥的空气里一方水池通向天际,空间和材料的处理非常细腻而动人,低调又震撼。豪宅之豪,并不体现在“贵”,而更是体现在设计师和业主都有着极高的品味和极好的修养。

另一点值得一提的是,Rick本人即是亚利桑那人,本科是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完成,交流之中也不难发现,他对亚利桑那的沙漠地景及文化有着及其深刻的思考与真挚的感情。常常在上课中,他可以侃侃而谈一小时沙漠中阳光的变化给人带来的精神体验,谈到大家都泪流满面。在这个项目中,他本人提到,他很感兴趣于创造一个在这样一个沙漠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加入一些调皮的fancy的想法。比如在下图泳池上的长条形走秀T台上,面对眼前的落日和峭壁,将是怎样一种新的社交体验。我们参观时,住宅的主人恰巧正在,他也表示,他最喜欢的空间便是这个沙漠泳池,他甚至会常常邀请超模来这里走秀或是跳舞,煞是享受。

另外一个比较特别的点是,他的事务所中有自己的灯光研究工作室。他表示,在创造空间体验的过程中,我们建筑师常常习惯从空间序列、形制、材料、热力学元素的角度去关注人们的体验,但灯光却是在影响这种体验中,性价比极高的一个元素。一个合适这个空间性格的灯光设计,往往能给空间带来意想不到的感动。比如下图中,我们就能看到,灯光设计在这整个项目中占到了很大的部分。另外一个值得一说的是,他的团队中的灯光设计是由他的妻子Claudia Kappl完成, ETH毕业,专职研究光与建筑。

图3 太阳谷住宅


图4 太阳谷住宅


图5 太阳谷住宅
再说到studio本身的题目,我们studio的全称叫做Resonance: A New Community Performance/Meeting Place for Princeton。简单来说,就是在普林斯顿大学做一个关注社区的、给聚会用的公共空间。而我们的Rick在把握设计上也是相当的开放,具体的功能、大小、高度都没有限制,完全放开规定,让我们按照自己的想象自己去发展。

一直被强调的,是人们要在这里得到的令人惊喜的生活体验。
IDEA
个人一直对哥特式建筑的历史、理论和形制很有执念。所以这次的场地普林斯顿大学,美国最古老的校园之一,其中哥特式的拱券几乎成了校园的标志, 我也有很大的激情去再现与诠释这个校园的风貌。

尽管从建筑史上来说,“哥特”这个词多少有些负面的意味,但事实上,中世纪后期哥特形式的寓意并非是消极而负面的,反而具有流动状态的特点。即哥特式并非一种固定的形态,而是表现出一种状态,一种过程,是历经中世纪漫长思想禁锢过程后人们开始对世界重拾思考的迹象,可能体现了一种“虽然真理永不可得,但仍旧要追求不息”的精神。

十八世纪,英格兰率先开始了一连串的哥特复兴,蔓延至十九世纪的欧洲,并持续至二十世纪,主要影响教会与大学建筑。那么为什么普林斯顿大学这样的美国的名校中,哥特式建筑备受青睐?

当年,美国的大学一向深受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影响。日后的常春藤联盟那时还都是学院,以牛津剑桥为楷模,欲兴建四边形的建筑群。即使当时的建筑开始向“哥特式”看齐,却决非历史上的“哥特式”。12世纪和13世纪的建筑师想要解决一个工程问题:如何使建筑结构尽可能高大,却将墙壁的负荷减至最低。他们设计了彩色玻璃窗和飞扶壁,使建筑物能够更高,再加以尖顶、尖形拱门、以及正门的装饰为特色。

“哥特风格的含义随时代而改变”,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研究员希森文(Johanna Seasonwein)如是说。维多利亚时代的人效仿哥特风格,学得拖泥带水,混合了多种风格和特色。“伊斯兰的东西,拜占庭式的东西,都可能会被扔进去,”希森文表示。这是1860年代和1870年代维多利亚式的哥特风格:一种杂烩。

而学院式哥特风格出现于维多利亚时期之后,更为精确。这种风格更直接仿效牛津和剑桥。

有时候风格的选定是出于文化的考量。1896年,普林斯顿(当时还是新泽西学院)的董事决定该校应该成为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因此校园所有新的建筑物,将采用学院式哥特风格。普林斯顿扬弃了前一个世纪的杂烩风格,严格效仿剑桥和牛津。

时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的威尔逊(Woodrow Wilson),有句现在广为人知、关于哥特风格复兴的言:“我们新的建筑物采用了都铎哥特式风格,借由这种简单的手法,我们似乎把普林斯顿的历史增加了一千年。”通常引言就到此为止,但事实上还有下文:“......仅仅是把这些线条加在建筑物上面,就能将每个人的想像导向英语民族学习的传统。”这种种族文化必胜心态被认为是哥特风格的“负面弱点”。

由此可见,普林斯顿大学对哥特式建筑的复原和追求,正是这个学校文化中对精英文化偏执的追求所致。而哥特式的作品,被认为正是精英文化的最佳代表。而在我们的课题中,我们却更关注于这个项目在社区中所能创造的平等、交融的文化氛围。并不是打破这种精英文化的壁垒,而是试图释放这种精英文化,让这种文化不仅仅是停留在校园围墙中,而是将这种文化中对艺术的追求、对交流的关注解放到社区中去。那么如何运用这种精英文化下的语言,去诠释我们所意欲表达的大众文化,成了我们要挑战的课题。
DESIGN
平面-流动


基地本身处于一个校园与社区互相流动的区域。在基地观察中,我们发现,人们来来往往,形色匆匆。交流被限制在熟悉的领域,信息在已知里流动,文化在各自圈子里繁荣。




图6 平面发展
于是,在平面设计上,我们仍然保留基地原有的流线,在流线的交汇处创造meeting的发生。尝试通过“流动”的手法,来创造空间“停留“的可能性。听上去像个悖论,却是我们想在这个项目中所必须探索的。

就像是一个住在社区的女孩,下午工作归来,哼着小曲想穿过这片草坪,走着走着不经意间走到了这样一个设定流线中,不经意的发现这个空间里有一场精彩的表演,不经意的发现旁边一位来自普大的学生原来也是这个乐队的粉丝。

又像是一个普大的学生,本是行色匆匆地想跨过这片草坪去图书馆,走着走着不经意参与了这个流线,不经意的路过了一场路演,又不经意的与一位住在附近社区的女士进行了一次愉快的粉丝交流。

之后,他们又各自沿着原来的流线离开了。也许以后会再见,也许不会。但重要的是,他们在这个节点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这就是我想用我的设计讲的故事。
竖向-拱券




图7 哥特几何研究
我们研究哥特式拱券的几何形式、比例、关系,去了解如何用建筑的手法来诠释“哥特”的空间和思想。通过与Rick的讨论,我们认为我们需要的不是做一个哥特式的建筑,而是去用现代建筑的手法诠释哥特式建筑的气质,去用这种气质激发更多的社区活动来参与精英文化。
切入-结构
那么哥特的气质是什么?我们总结为Light and light(光和轻)。

追溯哥特式建筑的起源,事实上是由于当时的教堂建筑普遍由厚砖石建造而成,体量大,开窗难。最早的想法是教会希望在建筑中引入更多的光,解放黑暗的空间。那么由此想下去,需要更多的光意味着更自由的开窗,意味着更轻型的结构体系而不是罗曼式建筑中较为厚重的材料和构造。于是,哥特式建筑独有的较为轻盈的框架结构被逐渐应用。

所以,light, and light。

那么这样考虑下去,建筑的结构设计成了我们这个项目语汇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图8 结构概念
整合


用原始的哥特结构体系作母体,为了让每个结构单元更轻盈一些,让单个结构单元做乘法,shift数单位进行重复,得到我们所希望采用的更密的、更细的结构。然后将这个结构加诸前面讨论的平面上:

图9
整合
深化


考虑到新泽西州较高的纬度,探索双层表皮与这样一个neogothic的结构的结合的可能性。

图10 双层表皮
以及这种双层表皮带来的空间与活动的新的关系:


图11 结构与空间
继续深化,保留中间的主要流线作为永久建筑结构,而其他的次级流线作为临时装置性结构,提供临时的、可变的活动场所。下图是对这样一个体系的一个简单的细部设计,如图中可以看到,中间的空间是有自身的建筑结构的,而两边的附属流动空间则是临时的构架。


图12 剖面
主体的结构体系是手工模型中的重复的拱券,而在拱券之下有与之结构脱离的另一层更轻的拱券结构,既提供热力学上保温的支持,也作为室内空间设计的构成元素:

图13 室内空间
城市设计上,将场地视为由这些“流“所限定的停留空间,我们尝试用很柔和的方式来将人们引入我们设定的这种“流动“之中:

图14 场地
图15 场地
图16 场地
图17 拼贴
成果
最后Final 由于时间有限,手工模型很遗憾只完成了主体结构部分:






REFLECTION
生活体验与设计


Rick最喜欢用的一个词就是life experience。他说到,有时自己甚至会被脚下一块裂开的砖所感动,看着看着觉得这个砖裂在这里怎么这么美,于是在设计铺地是时候一定想着要把这份感动融入进去。

诚然如此,做设计就是在再现你生活中的情感瞬间,如果你自己都没有被感动过,你怎么知道如何去感动别人呢?并不是什么很深奥的道理。但这种听上去像是一个理想主义艺术家的人生态度,最难得的是他真真切切地实现了这种理想主义。

所以,也惟愿我们大家能在今后设计领域的每一天,保有着自己对建筑最初的感动,并通过设计将这份感动传达给我们的观众罢。
描述一个空间
有一次上课老师让我们作一个游戏,每个人看一下坐你旁边人的方案,然后用五分钟,你来描述这个空间。不用任何分析图效果图,只是看一眼平面,你如何描述这个空间?听上去很简单,但事实上当我们描述时,我们会发现,空间这个很抽象的事物,一旦我们把它实体化成具体的语言,它就变成一个非常实在而又可操作的事物。比如我们studio的一个女孩,项目是在做一个从景观过渡到建筑的模糊空间。当我要用五分钟描述这个模糊空间的时候,我发现相当的困难,我反复地使用“模糊“”过渡“”变化“这些毫无意义的词语,三十秒钟都描述不了。后来我们老师建议说,你可以从你走在街上经过这个场地开始描述,然后谈谈你脚下材质的变化,也许是慢慢的材料渐变,又或者是突变;你可以描述阴影什么时候从头上投下,让你在哪一刻离开了阳光的庇护;你还可以描述你周围的空气的味道是怎样变化的,从街道上的尾气,变化到你的建筑里木头的清香,抑或是木头那种有点刺激性的臭味。

这节课我很受启发,在于我认为现在建筑学的教育大多是一个抽象思维的教育,更有甚者,具象思维被认为是“没有建筑学头脑的思维“。但对于空间体验这个话题来说,我认为抛开这些抽象思维、定义性词汇,去关注真正影响空间品质的实物,反而是至关重要的。
工作方法
事实上,对于这个Studio的工作方式,我是持反对态度的。Rick更多的是在像经营他的事务所一样在经营我们的studio,给了我们极大的自由度让我们自己去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去发挥。他在作为一个建议者而不作为一个引导者。但我认为,教学跟工作毕竟还是有区别的。设计工作中,每个人可以像打游击战一样有很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去面对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客户;但教学,更需要的是一个体系,一个框架,让小组的每个人在这个体系下获得更多的信息,得到更大的参与度。这一点显然是这个studio的教学方式上所缺乏的。
所谓品味
对于Rick在设计领域的成就,我认为最可圈可点的依然是品味二字。在他所有的设计中,我们看不到华丽的装饰,看不到昂贵的材料,也看不到酷炫的技术,一切都简单却惊人。我将这些归根于他本人的经历深深植根于沙漠文化的缘故。正是因为他有深刻的理解,所以他才能震撼地再现。

而也正因为他在豪宅设计中独特的品味被越来越多的人青睐,美国名流们诸如汤姆汉克斯、乔布斯家族都纷纷委托他做自家的住宅。很多都被Rick拒绝了。据他自己说,有的人,比如汤姆汉克斯,在委托后却表示自己由于工作繁忙而没有时间与设计师交流;而Rick认为,一个与客户交流的缺乏的设计一定无法成为一个好的设计,于是婉言拒绝了汤哥的委托。而还有些人他拒绝了,纯粹因为他实在不感冒那人。

说穿了,所谓品味,其实就是一种近乎单纯的执念。
-THE END-
欢迎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分享!
▼点击以下链接,查看往期热文!
8张图纸,1个故事——哈佛设计studio
零基础建筑之路——Pratt建筑本科一年级教学
奇奇怪怪的房子,也是一种建筑观——UPenn设计Studio
跟自然致敬,向材料学习——哈佛仿生设计课程介绍
James Corner studio, 宾大景观系PennDesign
Laurie Olin studio, 宾大景观系PennDesign
Valerio Olgiati Studio, 门德里西奥Mendrisio
Case Studio, SOM+伦斯勒理工学院PRI
从实验到设计——UPenn的一次非线设计教学之旅
换个角度看建筑——英国建筑联盟学院的手绘教学
▼点这里投稿!
分享你的求学经历,让更多人看到你的作品。
欢迎投稿《海外名校的设计之道》!


    关注 一条做设计的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