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实在是高

 

考的高啊。...



考的高啊。

『题外唠』我都说了,本公众号希望与你分享关于吃喝玩乐琴棋书画诗酒花德智体美劳的一切。于是就有好同学义气相挺、踊跃投稿了。真要谢谢这位坚持要求不署名的不署名先森,谢谢你对本公众号的信任,以及对投稿题材百无禁忌的精准领悟。

说到正题,最近的高考减招事件发酵时日有余,你还记得你高考时的故事吗?不署名先森写下了他的感受,今天我们论时政,忆青葱。还有,江苏的朋友们记得帮你们的老乡转发呀。


2001-2003我所经历的江苏高考政策变迁


最近苏、鄂两省高考减招事件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众多评论,也钩起我心中的高中往事。事件本身孰是孰非,大家各有见解。至于高招政策是应采用“逐路取人法”以实现补偿性正义,还是采用“以才取人法”确保程序性正义,这项选择的背后牵涉到稳定阶层流动通道和平衡各地区高校生源等问题,不在本次讨论范围之内。写这些只是从曾经一名普通江苏高考学生的角度,吐槽下高中三年经历的高考政策,假如能让大家感受到一点江苏考试的不易,那就是极好的了。

本人2000年9月进入高中,2003年6月高考。所在高中省内排名为中上,清北录取率约1%。以所在班级高考结果为例,一本录取率约70%。(目前,省内排名前二十高中的一本录取率在90%以上。由于这些学校都是各地市最好的高中,集辖内最优生源于一校,加之高校扩招一直在持续,所以也不为怪。)

2000年09月-2001年07月:继广东之后,江苏开始试行“3 小综合”的高考模式,即语、数、外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或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刚进入高中,学习内容还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而且还未按照文理分班,针对性强化某些科目,所以还算比较轻松。本人对理科比较感兴趣,所以按照当时的高考政策做了自我定位,较三门文科而言,在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门学科上花费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一周周日休息一天,每天7:30-21:00在校学习,包括早晚自习。晚上回家后的作业量需2小时,节假日则视休息天数倍增。

真佩服自己,那么多作业还能挤出时间玩。
2001年09月-2002年07月:进入高二后,高考也不再遥不可及了,整体氛围开始紧张起来。为了适应文理分科的高考模式,整个年级重新组合分班。与预期设想的一致,我顺利进入理科班,除了三门主科之外,开始主攻生物、物理、化学。PS:生物这门课实在太理科啊!

就在一切似乎已进入正轨之时,就在我们快要放寒假之前,有一则新闻传到了学校:“江苏省教育厅昨天正式公布了2002年江苏省高考“3 大综合”考试方案。”
听到这消息,班里一部分人的表情是这样的
另一部分人的表情是这样的
极少数人是这样的
但在班主任拉着脸走进来,很不情愿的宣布:同学们,今后高考不分文理了,考试的主科是语文、数学、外语,另外有一门综合科目,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门…之后。所有人的表情是这样的。
当我冷静下来之后,我知道之前欠政治、历史和地理的帐终于要还了;我也明白祖国需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古今中外的复合型人才,这一届30多万的兄弟姐妹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努力成为“九好学生”。(原谅我,实在编不下去了)

事实是所有的副科老师从此站了起来,学生们都累得趴下去了。理科的还好,开始狂背政治、历史和地理概念和知识,但我无法想象文科学生在几乎放弃理科一年的情况下,是如何面对这一转变的。江苏省内高中三年大多是前两年学完全部课程,高三全年复习备考。也就是说高二那年,我们既要学习消化新课程,还要捡起之前放在一边的三门副科。这一年,学生、学校压力直线上升,高考效果之差,直接导致“3 大综合”模式就此夭折。(自99年广东实行3 x高考模式以来,无论是从学生负担、社会影响还是高校录取的角度来看,效果均不理想。有此先例,江苏居然还一猛子扎进去,的确存在争议)

2002年9月-2003年7月:进入高三之前,江苏高考开始实行“3 1 1”的高考模式,即语数外三门主科,另外从六门副科中选择两门作为主考科目,每门科目150分满分。学校又开始按照各种排列组合开始分班,每个学生根据自身强项对号入班,我选择并顺利被编入物化小分队。但因为各种组合太多,学校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支撑,那些物地、化政、生史冷门小分队就没有成建制,小众弱势群体只能混编入其他小分队。尽管高二填鸭式的背诵副科成为了无用功,但“3 1 1”比“3 大综合”主考科目大幅缩减,学习压力也相应骤减。甚至与3 文综/理综模式相比也少一门主考科目,况且生物本来就不是我的强项,心中不禁一阵窃喜。



现在看来,还是太年轻,太天真啊!上帝给你打开一扇窗的同时,说不定会顺手关上一扇窗。

03年起,教育部开始单独为江苏命题,04年,江苏正式自主高考命题。我是比较幸运的,物理、化学两门课程是本校理科传统强项,师资力量强,学校历来也重视,加之甩了另几个包袱有精力强化主考科目,高三模拟考试排名比高二还好。高考前几天想松松弦,结果在球场打球把脚给崴了,脚踝肿得像个馒头,五门考试都是父亲背着我在考场进进出出,回想起来也是心酸。当我考完数学出考场时,想起数学老师考前的动员讲话:“上几界,咱们学校数学平均分110 ,考到130 ,140 多的是,模拟卷你们也做过很多次了,放心的去吧!”心里忍不住怒吼:
那年江苏省高考数学平均分67分,能够及格的就算平时学的相当不错了,能上110的毫无疑问是学霸。还好我心理素质还行,本着“我难别人不一定难,我简单别人也简单”的想法,正常发挥考完了其他科目,最终也被投档学校录取了。

——————一——本——正——经——的——分——割——线—————————

上面罗嗦了半天,还有几个观点与众位探讨:

1、        从首都到山区乡村,从沿海到内陆,人身安全、医疗保障、食品健康是老百姓最基础的生存要求。除此之外,大众最关心的就是教育。

从宏观来看,教育是百年大计之本、立国之本。从个体来看,在现实背景下,高考对大多数普通人未来生活的影响之大,少有其他因素能够相比。无论是高考模式还是招生录取政策发生变动,哪怕是其中的一句话删除,都会引起某个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高中教育方式、教学重点和学习压力的变化。因此,相关政策的制定必须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经过严密科学的调研论证,在保持政策稳定性的前提下,有序逐步推广。期间,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而不是10年期间4种高考模式,甚至3年3种模式,也不能简单地“平均化”。

2、        目前,与其他直辖市、兄弟省份相比,江苏高考试卷难度普遍偏高。

与以往相比,08年改革后的高考模式更为复杂。(无亲身经历不详述,欢迎补充)江苏作为单独命题的五省市之一,也作为全国教育改革的试验田,这些年走马灯式地轮换高考模式真的有利于教育改革么?目前的高考模式有利于横向比较和教育公平么?难道全国统卷统考不能实现公平么?

3、        “要难一起难,要易一起易”的观点有待商榷。考题的难度分布是为了拉开各个档次学生的差距,以便高校招生录取。

举个极端的例子,一张100分的卷子,如果90%的人都得到90 ,或者90%的人都在60分以下,那除了能够筛选出最优与最劣之外,这种考试有何意义。高考的目的是呈现学生水平,又不是为了体现命题老师的学术水平。

4、        家长们幸苦了!

5、        本届考生好运!

延伸阅读

http://m.caijing.com.cn/api/show?contentid=4121799

高考跨省调控 对谁公平?


    关注 蓝莓赋格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