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共读签到」。...





领读达人:漫青
各位书友,很高兴我们即将在Sophie的世界见面。苏菲,Sophie,以智为名的书,讲述着西方世界对于智慧的思考。当一部思想史成为一则童话,当最艰涩的文字融入生活,《苏菲的世界》便成为弥漫花语香气的星空。

我们今天即将走入的是第一到第三章,从伊甸园到善恶的神话。
伊甸园里从无到有
“如果你没有意识到人终将死去,就不能体会活着的滋味”我是谁?为何有生死?我该如何活着?这个问题苏菲的猫咪不会想,但已通由一封信和祖母过世的经历进入苏菲的脑子里。在伊甸园的秘密花园里,苏菲开始对自我和世界的叩问,她即将带着我们走进西方哲学的深处......
好奇是魔术的礼帽
笛卡尔说:“Cogito,ergo sum(我思故我在)。”当苏菲收到哲学教程、开始理性的思考,她就发现生活中有更重要的事需要解答。乔斯坦贾德似乎也如马斯洛般,认为人需求的满足是分基础和高等的。他说在所有基本生存需求都满足后,人们就难以避免地对哲学产生兴趣。但这似乎是因人而异的,事实上,在人的每个阶段都离不开哲学,理性的思考尤其让泥沼中的我们智慧。天真单纯如苏菲的少女也需要明白魔术师那神奇礼帽的奥秘,那可贵的好奇心。

哲学就是在所有看似理所应当的常识中发现美感、知其所以然,永远对未知抱有勇气和好奇,对已知时刻提醒着善意。哲学家会系统地思考世界和人生,苏菲和我们也可以在日常中活出哲学的智慧。为生命而惊叹、探索自我和他者的生活、多问为什么、怎么能更美好,这倒是挺像人类学家做的事情。
理性与善恶的神话


苏菲真正开始接触哲学是从神话开始的,那些诸神的故事用来解释生活为何是这般面貌。在耶稣降生前六百年,古希腊爱琴海的人们在宗教中寻求问题的答案。神话中哲学的面貌永远存在着善与恶的平衡,人性脆弱的处境。这些都和充斥其中的仪式一样,让希腊哲学智者诟病,他们第一次指出,神和神话不过是人的折射,不仅不足为信而且需要新的思想指引。这就从神话的思考模式发展到以理性为基础的思考模式——为自然的变化寻找自然的解释,而非超自然的。

这是散发光芒的理性觉醒,奠定了之后西方哲学和思维模式的历史。但与此同时,作者也以苏菲那朴素、美感哲学的角度赞美了自然之境和人生之乐。这一细节似乎遥遥可与后来的哲学流派之争呼应。
哲学中理性与美感的叩问
“理性”是基于西方哲学、至近代才被集中探讨的思维。我们经常呼唤理性、在生活和学科中讲究科学和验证。这当然为我们认识世界和自我提供一种途径,但在如此紧张、实际的年代里,神话或者想象力中蕴含的朴素美感是否更值得我们注意?

当苏菲已经了解科学课如何解释下雪,她是否也需要注意到美丽的奚琪塔公主和布拉瓦托王子的浪漫诠释?

我不禁想起朱光潜先生的美的哲学:慢慢走,欣赏啊......但愿我们都能在理性和美感的哲学中慢慢欣赏......

特邀作者:漫靑,半脚踏进人类学,一路心向远方田野,即将遍察天涯民族,路上食风饮露仰天望人间。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共读签到」。


    关注 悦读文摘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