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街杨屯村这是要火啊!

 

乌拉街杨屯村这是要火啊!...





本文来源于《江城日报》

乌拉街黏豆包愈发有“黏性”  ——龙潭区乌拉街树清种植专业合作社传统黏豆包闯出吉林

记者 王久权



黏豆包不起眼儿,尤其在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它是春节前家家户户必备的食物,典型的“家常便饭”。可是,在龙潭区乌拉街树清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常恕清的眼里,这种传统食物成了“地标式”特色商品。仅仅几年时间,常恕清把乌拉街黏豆包卖到了吉林市,又卖到了全省,最终卖出省外,远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乌拉街是满族人聚居地。满族人饮食的最爱,当属黏食。黏食好吃,且耐饥饿,早年就是满族人行军打仗和传统节日必备食物。常恕清是乌拉街满族镇杨屯村农民,他的母亲是地地道道的满族人,会做各种黏食。常恕清从母亲那里得到了真传。起先,家里制作的玻璃叶饼、黏饼、黏豆包、驴打滚、凉糕等都是自家人吃。随着改革开放,亲戚朋友走出去的越来越多。他们每次回到故乡,都吃不够常恕清家的黏豆包,时常有人念叨在他乡要是能吃上常恕清家的黏豆包该有多好!赶上冬天天冷能冻住的时候,亲戚朋友也会带走一些,外地人吃了,也赞不绝口。  勤劳又精明的常恕清从此看到了商机。2010年,他带领杨屯村的乡亲成立了乌拉街树清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业务就是种植白小米、黄米、小豆等当地传统作物,进而实现精深加工,创立品牌,自产自销。  2013年,市农委一个调研小组来到乌拉街,在品尝了他们合作社用传统手工方法做出的粘豆包之后,带队的干部找到常恕清,跟他讲起了《吉林通志》记载“吉林将军府迎圣驾和恭贺万寿节进贡的物产”中就有乌拉街粘饽饽的那段历史。调研小组希望常恕清把文化底蕴深厚的乌拉街粘豆包当成产业来做。  常恕清受到了鼓舞,干劲十足。接下来,合作社新建了加工厂房,扩大了生产规模,还把粘品店开到了吉林市。他们采用自产暖胃健脾大黄米作面儿,养血消肿红小豆作馅儿,按照传统做法,严守每道工艺,做成的粘豆包外观晶莹剔透,口感粘糯筋滑,味道醇香悠长。即便如此,刚开始有些消费者还不认可,他们就让人家免费试吃,最终让人家心悦诚服。  几年下来,他们的“穷八家”品牌粘豆包逐渐赢得了市场,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如今,合作社已经拥有一批固定客户群。仅常恕清一家,今年春节期间粘豆包销量平均每天就达500多斤。还有许多微商,特意采购他们的精装粘豆包在网上销售,不止卖到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甚至还被人带出了国门。  “本地产的黄米、小豆直接卖挣不了几个钱,用老办法做成粘豆包后附加值就上去了,我们也算是向精深加工要效益吧。”常恕清巧妙利用了传统,却已经不是传统的农民。

欢迎大家关注我们平台


    关注 乌拉街7654帮你办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