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鹃:热干面一块钱一碗的年代

 

面越便宜的年代回忆越无价...



知食分子

输入文字

致我们终将增长的体重

(foodzhishifenzi)

文:陈小鹃
***
知食分子大学征文正热烈征集中,因为以前写过大学食堂,又想凑下热闹,就来写写高中食堂旧事,虽然那已经是十五年前的事情了。

我的高中学校叫随州二中,坐落于当时的市中心,门口有条马路,有个很有文化的名字叫舜井大道(没错,舜就是尧舜禹汤的那个舜,那是另外一个故事,暂且不提)。

印象中学校食堂很是物美价廉。记得中午每餐都有鱼有蛋有火腿和蔬菜,跟当时其他高中相比,像是提前进入了小康社会。再自主选择一两或者二两米饭。价格上,男女有别:男生一餐一块五,女生因为食量小一块二(写道这里,心里默默嘀咕了一下,女生也不一定就饭量小,抱歉,脑海中顿时浮现出高一同宿舍黄同学的影像)。到了晚餐,学校会有额外的小灶卖些水饺和热干面,以现在的物价标准来看,真心便宜,没记错的话,水饺当时一毛一个,热干面一块钱一份。

如果说价廉是因为当时全国物价都不高,那么在物美上能做到让毕业十几年还念念不忘学校早餐的食堂堪称业界良心。



说起食堂早饭,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湖北过早特色热干面、炒花饭,最最引起大家共鸣的就是炸包子。剁碎的莲藕作馅,蒸好包子,再经过一道油炸,金黄油亮。那时候,大多数同学拧满发条,积极备战高考,在略为暗淡的高中生涯里,只有那一只只金黄的包子成为记忆中少数的亮色。以至于若干年后,偶然一次在花园村食堂吃到了一只莲藕馅包子,熟悉的味道意外复归,万分激动地发了个朋友圈,一时之间引起我班同学对二中食堂早饭的集体回忆。

除了物美价廉,食堂还积极探索各种餐饮新模式。比如,住校的同学可以从家里带些鸡蛋、腊肉存在食堂,到了饭点让食堂师傅炒个小炒;到了冬天,还有小火锅。那会一到雪天,和好友瑜再约上理科班的陶陶,没下课就溜去食堂占座吃小火锅。吃饱了,三个小姑娘穿的暖暖的,在长廊下看雪看人谈心事。

也还记得有回,不知为了什么事,跟瑜闹别扭好久不说话。有天中午大家正吃着饭,她捧着饭盒走过来,往我碗里一扔,一看是当时我很爱吃的菜。心中大为感动,小伙伴们就此愉快地和解了。

除了学校食堂,校园外的小吃摊也是布满回忆。每当和同学们追忆往事时,总会浮现出一幕:天气晴朗的某个黄昏,凡凡同学身着浅紫色裙子,站在路边丁香树下,咧着小虎牙对付着一根煮玉米;或者薛婷同学指着刚出炉的芝麻烧饼,用字正腔圆的随州话纠正,这叫长—板—馍!

还有水煎包、炸面窝等等想得起来名字和想不起来名字的各种小食。把自己喂饱,信步蹓跶去路边书店,记得那会余秋雨正盛行,山居笔记和文化苦旅在文科班中的普及率仅次于英语词汇红宝书。

高中三年,青葱的岁月里不仅有高考,还有王菲和窦唯。那时的校园,不只有试卷和单词,还有桂花和鸢尾。复刻的时光,除了食物,还有想到你们时那一张张青春无敌的笑颜。

▲ 当年的作者(右)和小伙伴。

假装文化人的吃货联盟
第 226 期
投稿/合作 zhishifenzitougao@126.com

来稿请在邮件名称中标注:作者+稿件题目

更多文章,请在公众号界面回复框中

输入任意一期编号




微信ID:foodzhisifenzi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关注 知食分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