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的笔触(又名:梵高凭什么值那么多钱?)

 

——感觉……好像是有点好看,但是,又有什么特别了不起的呢?不就是蓝底子上歪歪扭扭画了一些白花?俺家客厅里的挂历上的红梅报春还更有气势呢!...



有时,非常“有时”,我觉得心底里冒出一股没有去向的爱,一股去爱去珍重的强烈愿望,一股温暖的大洪水般的冲动。

那一定是我作为个人最幸福最可爱的时刻。

可惜,就那么一会儿,我就从这股子暂时的化学物质失调里醒过来了。

这些和梵高有什么关系呢?

没有关系。突然觉得应该更新一下公众号了。——把这股子无用的爱,洒向人间,啊,人间,间。

今天份用来播撒的爱,是油画,one of 我至今还未实现过的童年梦想。(总有一天,我会找个老师好好开始学的,才不要什么小孩来“替我实现”咧。拿起画笔的都不是自己的手,算什么“实现”。)

很多普通人,毕竟接触不到这种不接地气的艺术,能看到的也都是比海苔片还小块的印刷品。

一个亘古谜题就此萦绕——这些也就一般般“好看”的画儿,干嘛故作神秘地分了这个流派、那个大师?最关键的是,凭什么那么值钱?

就比如下面这幅,好像很了不起的梵高《杏花》。它的全幅印刷品看上去是这样子的:



——感觉……好像是有点好看,但是,又有什么特别了不起的呢?不就是蓝底子上歪歪扭扭画了一些白花?俺家客厅里的挂历上的红梅报春还更有气势呢!

其实,拉近一点,清晰一点,细节一点,这幅画是这样子的:



印刷品上看着只是“略有深浅变化的蓝底子”,其实是无数一笔笔的不同蓝色的复杂集合体。这些笔触凹凸分明,仿佛被画作有形的风一般,以优美的韵律围绕花朵流动

如非面对实物,油画特有的“笔触”质感很难展现,更不消说作品在不同光线下的光泽、色彩变化。——毕竟平面2D的印刷品,再精美、再清晰,也无法表达3D之美。

《杏花》的白花,自然也并非“涂成白色的花”,它们是画家用亲手调制出的数种白色,一笔笔立体雕刻而成的艺术品。

唱成歌的话,那就是:“眼前的黑~不是黑诶诶~你说的白~是什么白唉唉~~~”

很神奇、很神奇的,好吗?

不信来看看这幅深受我国广大家装从业人员喜爱的《白玫瑰》,其白玫瑰细节长这样:



再拉近一点,另一幅深受我国广大家装从业人员喜爱的《白玫瑰》。以笔触替代线条的梵高,让光线帮自己给花瓣制造柔和的阴影。



是以一直假装是粉丝,以“我爱梵高”来为自己脸上贴金的罗老师本人我呢,在有幸得见实物,瞠目结舌地在奥赛美术馆在原作前走了一圈之后,默默把“梵高粉”这个标签从自己身上拿掉了。

我根本不了解梵高。

好沮丧。

梵高存世有很多自画像,其中一副在印刷品上看起来长这样:

甚至是这样:


有没有很吓人?
它从未引起我的注意,直到……yes,看到实物。实物柔和得几乎有透明感,又似乎正释放出灼灼荧光,感觉看一天也看不完那些细节。用句俗气的话(小学生可以拿去用在作文里):我感受到了创作者的灵魂。画家是用生命的热情在创作,将自我毫无保留一股脑地泼洒在了画布上。

梵高值钱,太应该了。

只可惜他生前没用着这些钱——我就是这么个俗人,想到大师得到的都是身后名,生前吃了那么多苦,我就生气得不得了。凭什么,没本事的人还能靠卖情怀赚个酒池肉林呢,有本事的人怎么就除了情怀什么都不剩了,凭什么。

《罗纳河上的星夜》,星夜长这样:
——无数,无数不同的蓝色,以流动的质感排列。虽是本应冰冷的夜空,却因这仿佛雕塑般的笔触,粗放而热烈。



《麦田上的群鸦》,麦田和群鸦长这样:

罗老师小学时不知为何被这幅画上好像随时会呼啦啦飞扬起来的麦子和天空迷住,把课本上的画剪下来贴在了文具盒里。有生之年能见到原作的话,大概会哭,会哭哦。



《夜间咖啡馆》,台球桌脚边的地板长这样:



这幅大概是《麦田里的丝柏树》吧……总之!你们看这小块天空实际上长得有多激烈!



下面的……本伪粉猜不出是什么作品的细节照片,总之,好好欣赏就是了!



说!
有没有很服气?!
不服随便,我大梵高还是值那么多钱!!!凡人!
这是一个没什么花头的个人公众号。
私人,任性。
主要是原创小说,然后是其它博主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大概每半个月一次推送,不太长,也不短。
在这半个月里你什么时候无聊了什么时候看吧,比如地铁通勤,比如银行排队,舒服就好。
来,大家一起来作慵懒随便的人。


    关注 罗赛迩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