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边的信仰:红山本主庙会

 

恰逢“白族情人节”,酒不醉人,人自醉。...



如果你也来到  洱海边的信仰



大理这个地方很神奇,这里世代居住的是靠捕鱼为生的白族人,他们不信奉神主,也不信奉妈祖。这里有许多小庙,匾刻三个字“本主庙”。是的,他们供奉的是本主。所谓本主,就是历史上曾经为当地有英勇奉献的真实存在的人。

红山本主庙位于洱源县双廊镇的红山丫口,滨临着洱海。所供奉的本主为唐天宝年间曾经大败唐将鲜于仲通和李密的南诏军事将领王盛、王乐和王乐宽祖孙三代。被供奉为本主后号称“赤男灵昭威光景帝”。





每年农历四月十四至十六日三天,为传统的红山本主庙会。来自大理城郊、喜洲、周城、挖色以及洱源县的江尾、邓川等地的白族群众都要来此祭拜。传说这里的大本主能够变成一条绿蛇,蛇头上有个“王”字,经常显灵保护群众,消灾免难,尤其保护洱海船只航行平安。

红山本主庙会前来祭祀的木船数以百计,陆上来的车辆也挤得水泄不通,人如潮涌,热闹非凡。现已演变成集商贸、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民族节日。每到这几天,双廊古镇口都会竖起“庙会限行”的牌子,可是来往的车辆依旧把这条环洱海路撑得拥挤起来。马路两边站满了摊贩,民族服饰、水果烤肉、大理特色小吃、娱乐设施应有尽有,甚至还有流动商贩带了孔雀和骆驼过来给游客收费拍照。总之,你所能想象到的热闹庙会,就是这里了。

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
刚进庙门,就能看到善信们祭拜的烛台和贡品。


还有为家人请符保平安的,请专事者写灵符。




庙会期间,平时极清净的白族本主圣地成了极具人间烟火之气的地方。前来祭祀的香客或围成一圈颂经,或手擎高香祈祷。人间烟火之气与空气里弥漫着的草木灵气融合得如此和谐。



大殿正对着戏台,台阶上已经坐满了来自大理各地的白族群众,掺杂了些许游客,红山庙会文艺汇演开始之前,大家蓄势待观。

那些要表演节目的白族阿妹和阿姨们,早早的穿好节日的盛装,5点钟就出发前往红山本主庙,在后台准备着晚上的演出。



极具特色的白族帽子,戴起来有点复杂,三姨长长的头发编成辫子,绕一圈,用红线固定。


出发咯~

7点50分,随着主持人的一口大理普通话,宣布“红山本主庙会文艺汇演”正式开始。










大理的夜晚八点钟才到来,天色越来越暗,但是大家的热情不减。


发现美女一枚~





快九点钟的时候,还燃起了礼花
烟花虽小,情意绵绵
摄于5.20,记于5.21
说来说去,都是爱意
【与你们分享】
在数不清的白族本主节会中,红山本主会以在海上迎送本主而独具特色,并以其地处洱海上游而影响面极广。

白族之乡是神话的王国,其中本主的神话传说尤为特殊。白族本主大体可分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奉诏本主四类。不同于其他宗教的最大特点,白族所崇拜的本主都是现实的,绝大多数是由人而神的本主。双廊乃至整个洱海流域笃信的红山本主,又是谁呢?

红山景帝祠本主庙所供奉的本主王盛、王乐、王乐宽为祖孙三代,是六诏时东洱河蛮豪酋,全力支持阁罗凤父子统一六诏,成为大功臣。大本主王盛、小本主王乐宽因英勇善战,被南诏王封为大军将,王盛之子、王乐宽之父王乐亦官至清平官。

唐天宝年间,奸相杨国忠听信谗言,使其爪牙姚安太守张虔陀凌辱南诏王阁罗凤,故意挑起边疆民族不和。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南诏发兵五万,一举功下姚安,张虔陀自杀。唐朝借故,于天宝十年夏四月(公元751年)令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军讨伐南诏。年近古稀的南诏征南大军将王盛率军向南阻击唐军北进,至绿萝山西麓毗舍地区遭敌伏击,左眼受箭伤,北返至红山东侧大湖塘畔殉难。在此战役中,双方伤亡惨重,没头垭口也因而得名。王乐宽则首战告捷,力斩鲜于仲通长子鲜于昊,唐兵全军覆没,鲜于仲通带数十骑败兵逃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蛮子朝》里,用沉重的笔墨描述了这次战役:“鲜于通仲六万卒,征蛮一战全军没。至今西洱河岸边,箭孔刀痕满骨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战役过后,奸相杨国忠等人歪曲事实蒙蔽朝廷,于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再次向南诏大举进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天宝战争”,又叫“太和之战”。当时,杨国忠把持朝政,搜捕强征20万人,派遣其心腹侍御使成都留后李宓和广府节度使何履光率领,东面驻扎在海东鲁川,西面驻扎在漾濞,南面离龙尾关三十里下寨,北面进逼邓川,把苍山洱海围得水泄不通。并于双廊毗舍设造船厂制造战船,准备水陆并进,一举消灭南诏。南诏则将精兵八万秘密埋伏于各要隘,只让民军露面,引诱敌军。

在唐军战船即将造就完毕之时,军将王乐宽、大军将段俭魏与偏将数十人率五百水军和二百多渔户,乘夜突袭唐军造船厂,一举俘获下水战船二百多艘,并烧毁了未下水战船及船厂设备。在这次毗舍战役中,王乐宽又获头功。

造船厂被毁,粮草被劫持,军中瘴疫流行,唐军意识到只能速战,李宓于是下令全面进攻,并命其大公子先锋出战。南诏骑兵被李宓部队团团围住后突出重围,并将唐军诱入伏击地带,围困于江尾半岛上。在激战中,李宓落水而死,李宓大公子、五公子均被王乐宽枪挑阵前,唐朝部队全军覆没。与此同时,何履光率领的五万唐军在龙尾关一带亦被全歼,仅剩何一人只身逃走。看到战场上旧骸新尸堆积如丘,阁罗凤感慨之余,下令在龙尾关筑“万人冢”,祭奠以后加以安葬,以保存与唐朝的恩义。南诏德化碑记载了这场惨烈战役的始末。

王盛、王乐、王乐宽三代镇守外南关,为南诏立下赫赫战功。他们死后,敕封为“赤男灵昭威光景帝”,被当地人敬为本主,历代祭祀至今。

因大本主王盛为抵御外敌而殉难于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农历四月,前人就将每年农历四月十四日至十六日定为“红山本主庙会”,以此悼念祭祀。在白族民间神话传说中,红山本主为保疆为民,维护民族团结而殉难,死后其身化为一条绿蛇,蛇头上有一“王”字,经常显灵,保护群众,尤保船只行驶安全,故得沿湖一带群众笃信奉祭。

在红山本主庙会期间,居住在洱海四周的善男信女和沿湖船民们为保四季平安,打鱼顺利和行船安全而纷纷前来朝拜“红山本主”。农历4月15,又恰逢“白族情人节”,这给红山本主庙会又添了几份热闹。三天的红山庙会,四乡云集,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来赶庙会的群众都穿上了节日盛装,白天虔诚朝拜,晚上通宵达旦唱调对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红山本主生前是民族英雄,死后又被敕封为“景帝”,在洱海流域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十分崇高。除了农历4月15庙会外,另有“春节迎神赛会”、“六月胜利节”、“辞年”等重大盛会。

这些传统的民俗文化盛会,蕴藏着人民群众巨大的生活热情,反映了白族人民历来反对制造灾难,崇敬英雄,爱憎分明的善良愿望,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它对现实人生的关怀,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极富人情味。时至今日,前往祈福迎祥的人们仍然能感受到浓烈的民俗民风和丰厚的历史内涵。

(本段文字来自于新浪博客:杨周伟1919)



    关注 梦双廊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