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生存还是毁灭?F1如何打开中国市场?

 

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IAFormula1WorldChampionship),简称F1,是由国际...



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IA Formula 1 World Championship),简称F1,是由国际汽车运动联合会(FIA)举办的最高等级的年度系列场地赛车比赛,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赛车比赛,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并称为“世界三大体育盛事”。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赛车比赛,年收视率高达600亿人次。


2004年,赛车运动刚刚开始在中国起步时,F1这一全球顶级赛事就在政府主导下被匆忙引进上海。2004、2005两年,F1中国赛曾创下3天28万的观众纪录。然而此后,观众数逐年递减,空置座位令人唏嘘不已。2015年观赛人数甚至跌倒了14.5万,创下了观赛人数最低的历史记录。短短的10多年间,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F1上海站的热度直线下滑?

「车王」舒马赫退役
众所周知,舒马赫在中国有着非常广泛的车迷基础。在F1刚引进中国时,很多人就是为了一睹车王风采才去看的,这直接提升了F1上海站的观赛人数。但当06年舒马赫退役后,虽然还有莱科宁、巴顿这样的优秀车手撑门面,但比起舒马赫,他们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还是有限。从历年F1上海站的观赛人数上来看,06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其观赛人数为15万,比05年的观赛人数减少了9万人!并且一直到现在观赛人数也在也没有超过前3年。可见舒马赫的影响力有多大。

宣传力度下降


2008年中国石化合同到期后退出赞助F1中国站,成为转折点。由于F1在中国的关注度、认知度不高,让央视难以获得当初一样丰厚的收入。2009年、2010年中国站冠名权连续裸奔,F1赛事直播时插播的广告无比惨淡,直接触动央视利益。2014年,央视宣布放弃转播F1。这对于F1绝对是一大打击,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宣传推广平台,严重降低了F1在大众面前的曝光度。这对本来关注度就迅速下降的F1无疑是雪上加霜。
盈利模式不合理

根据FOM与比赛承办方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赛场广告、媒体广告、电视转播费尽数归FOM所有,承办方只能获得门票收入。除此之外,承办方还能拿到的钱便是赛事冠名费,然而更悲催的是,除了前五年的中石化,2011年的瑞银,举行的12次比赛的F1上海站有6届都是裸奔「无冠名」。上海国际赛车场一期建设费达26亿元,二期工程包括周边高速公路、轻轨配套等约25亿元,F1赛事承办费前7年约12亿元,后7年约6.5亿元。面对如此高昂的成本费用,但是盈利模式却如此单一,直接导致10多年来每年亏损1.6亿至1.8亿元。F1连年亏损给上海政府带来的巨大的财政负担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所有的事实都指向了同一个结论:F1在中国日渐遇冷。风靡全球的F1在中国仍然水土不服。难道F1就真的无法在中国发展么?我想不妨做出以下改变。
1
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市场化改革
F1上海站盈利模式的僵化主要源于FOM的「霸权主义」,努力与FOM争取合理的商业权益,争取将广告权益重新投放给市场。多考虑考虑车迷们真正需要什么。另外,承办方要抛弃「不计利益办比赛」的观念,积极探索挖掘盈利新模式。
2
培养全民偶像,提升车迷热情
偶像的力量是无穷的,他甚至可以带动一个领域的发展。比如姚明对于篮球的影响,李娜对于网球的影响。F1也需要一个「姚明、「李娜」。我们需要有本土优秀的F1车手来调动起车迷的积极性,把他们重新吸引到F1赛道上来。2012年,中国车手马青骅代表HRT车队出战意大利大奖赛的第一次练习赛,这使得他成为真正意义上第一位参加F1周末比赛的中国车手。可惜好景不长,2013年HRT车队解散,这位F1第一位中国车手伴随着车队解散也退出了F1的赛场。
3
探索宣传营销新出路
如今,互联网新媒体发展特别迅速,拿下了众多赛事版权,节目质量也日益提高,对央视形成了围堵之势。既然央视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F1可尝试与互联网新媒体进行合作,通过高水准的转播和高质量的节目来吸引观众,让观众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F1,增加受众量。

F1有众多狂热的粉丝,他代表了一代人的赛车梦想。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F1在沿着正确的轨迹行驶,重归辉煌不是梦!


    关注 斯迈夫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