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之罗工柳先生

 

油画之罗工柳先生

第一次在美院美术馆带孩子们看到先生的作品很兴奋,是一种久违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油画之罗工柳先生
第一次在美院美术馆带孩子们看到先生的作品很兴奋,是一种久违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越往后看越简洁,越来越发现他油画中有中国画和书法的影子。先生是以古代文人大写意山水画作为改造油画的先验模式的,写意油画是一种创造。对“写意油画”这个课题来说,中国绘画传统和西方近现代绘画传统是相通的,所以,一手要深入研究西方近现代油画传统,牢牢把握油画特性;一手深入研究中国绘画传统,牢牢把握写意精神。以土为洋,以洋宣传民族气象,这一点在后来人吴冠中先生身上又得到了验证。我们学别人的同时一定要想办法把自己的东西搞扎实,这样学到手的才能锦上添花,不至于没有自己了,用中国画去发展油画也许是一条新的方向,双管齐下。



罗先生他在深入研究和熟练掌握西方油画优长的基础上,更多的思考中国油画的发展路向,提出“中国油画要走自己的路”,努力探索在油画的艺术格调和视觉形态上融入传统艺术的精华,体现出民族精神与中国气派罗先生力图以中国的、东方的审美观,融会贯通过欧洲的写实油画技术规律的学习,使油画教学的依托点发生了转化,这一转化使欧洲写实油画的技术要求被赋予了中国的审美感知,它不仅带来了破除神秘感、进入油画语言层面的效用,在技术“学到手”的过程中埋入“变”的审美基因,更为重要的是,先生在教学上要求不仅要使欧洲—苏联写实油画艺术成为扬弃而非膜拜的对象,而且使油画学习者有了把握中西艺术差异。记得美术馆先生画的紫衣女士,那个色彩的调调,是紫的高贵,紫的优雅,紫的痛快,紫的神秘,虽小不可再造。先生在体会传统艺术的审美表现上是春风化雨的,他不会活生生的把欧洲油画和本土绘画之间两张皮强拉硬扯,而是让美回归到我们自然的一个天人合一的境界。



先生的这张写意油画能让人久久的愣在原地,一动不动,画中的气象使我久久的回不过神,不自觉想到范宽、董源等,如此完美的画,心中生发出一股力量,我知道这就是民族自信心。先生对西方的风景画进行了改良,在画中融入了中国山水画的观念,想营造出“大山堂堂”的正大气象,这是美学意境的深层次能力,它与西方风景画相比更具诗意,更浪漫,而与中国传统山水画相比又不输崇高感和磅礴的气势。画中透出的几点红,如此希望、如此妙不可言、如此生生不息、又如此光明。笔笔雄厚,又笔笔松润,很是耐看。一般的画只是厚颜色堆积起来,然后用透明颜色在上面罩一层,以获得丰富效果,而先生突破了这种术,是有所感受然后画的。他的每一幅画都给人以诗一般的感情。先生随时根据对象和创作意图的需要来处理画,有的色彩浓厚沉着,有的淡薄明丽,像水彩一样。他教书时,如果学生没有新的感受他就要求学生不要画,不让学生重复抄袭别人已有的东西,除了意境以外,还要讲究构图处理。在学习画风景画时,每一幅都应该有一个研究的任务,明确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和表现什么,画小风景画这种形式是比较便于练习能力,便于掌握颜色的,而大幅风景画很难一下子画完,比较容易弄得你手忙脚乱。在画风景中处理外光下的色彩要很明确,注意大关系中的丰富变化,一定要叫得响,不要含含糊糊,即使是灰色调子也要灰得明确,平涂不行。先生这些话今日思来仍很中肯。



“毛

润之在井冈山上”打动人的不仅是力挽狂澜的革命者形象,还有深邃壮伟的层峦叠嶂,霁影岚光,自然的崇高和人的精神境界的崇高交相史诗般的雄浑沉郁的风格。在这些巨幅作品前,我们不由产生“高山仰止”的感受。画中每一个色点很是厚实,似乎先生是在向董北苑致敬,向每一个沉雄的中国人致敬。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
让艺术
提升生活品质


    关注 送画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