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崇祯年间,广丰十六都出了个名医张炳良

 

广丰故事,精彩不断...

点击上方“广丰在线”关注我们
以下为正文
故事

一个广丰故事,一段历史沉淀



明朝崇祯年间,广丰县十六都出了个名医张炳良。他12岁学医,到20来岁还无人请他看病。他十分沮丧,便到本县嵩峰乡田边村与桐畈镇大坑村交界处的龙华寺拜佛。上过香后,和尚叫张到梦床一睡。不久,他便昏昏入睡,很快得了一梦。梦见一个白发老翁突然把一张膏药糊住他的嘴巴。醒来时,百思不得其解,就去请一个老和尚“圆梦”。老和尚说:“膏药乃医家之物。膏药糊口,预兆先生须到湖口县行医方可出名。”张炳良听信此言,回家后即收拾行囊,动身赶赴湖口县,寄寓在一家客店。



一天来到郊外,正遇到出丧人群。他见棺材中滴出鲜血,忙上前阻拦,得知是产妇难产而死。张炳良说,“人还有救,快快开棺!”棺盖打开后,张炳良取出银针,扎进产妇心窝,不一会产下婴儿,母子得救,一针救活两命。此事一传十、十传百,都说张炳良能起死回生,名声大振。



一次,有一个青年走进他的寓所,诉说得了头痛病已经几年。曾请名医看过,说要用活人脑浆为引方可治愈。他说:“活人脑浆何处去找,我是死定了。听说先生能起死回生,请救我一命!”边说边哭了起来。张炳良给他诊脉后说:“这病果然怪,那名医的药引也不错。不过我教你一法,可代人脑:找一千顶旧雨笠,剪下顶部,煎成浓汁服用即可。”那人欢喜而去,买了一千顶新雨笠,叫亲友帮忙,逢着墟期,在路口将新雨笠换行人的旧雨笠,凑足一千顶,回家如法炮制,果然治好了病。敲锣打鼓来到张炳良寓所称谢。



某日,张炳良正在一家药店歇息,有个面黄肌瘦、大腹便便的人来取药。老板接过药方一看,大吃一惊,把药方递给张说:“这位先生吃了虎胆,竟敢开上四两砒霜,岂不医死人?”张看了药方,又细看病人,说:“此人腹中有条鞭虫,大如汗巾,长约一丈,四两砒霜杀它不死,但惊动了它,反害人性命。”即取笔把砒霜四两改为“半斤”。老板大惊说:“这,可要出人命的!”张说:“出了人命我来担当。”病人回家服了此药,腹中一阵剧痛,屙出一条虫,盛满了一脚盆,病也就好了。人们都说张是“神医”。



有一次,湖口县衙役老王来请张看病,自述口渴难当,每天要喝两大壶开水,身体越来越差。张炳良说:“这是消渴症。”问他平日有何嗜好?老王说“最爱吃瓜子。”张问:“瓜子壳何在?”老王说:“家人见我每天要吃一大盘瓜子,想看看我一年要吃多少,就把每天的瓜子壳扫起来装在大瓮中,已经积满了一瓮。”张说:“你此病不必用药,回家后每天取瓜子壳一斗,煎汁三碗,饭前服下。瓮中瓜子壳煎完,你的病就好了。”老王回家照办,一个月后病果然好了。他给张炳良送来厚礼致谢。张说:“我一没有开方,二没有用药,怎好收你的礼。”坚辞不受。老王千恩万谢,逢人便说:“张先生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品行高尚。”



张炳良名气越来越大,经地方官府推荐,于崇祯二年(1629)征召到京城,被任命为太医院官。告老还乡后,知县高运元送给他一块匾额,上写“后秦越人”。秦越人是古代名医扁鹊,匾文意思是称赞张炳良为“后世的扁鹊”。此匾直至民国时期还高悬在十六都张姓祠堂的大厅正中。

【来源:微讯广丰】


广丰品牌街








投放热线:18270331048
◆原创派、生活派、发现派◆


    关注 广丰在线新媒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