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视角】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马尔库塞痛心地指出,发达工业社会为了更好地控制人们,把这种异化延伸到人的内心深处……...



美籍德裔哲学家赫伯特·马尔库塞(1898—1979)是法兰克福学派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把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理论相结合,深刻地揭露了西方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异化状态,提出当代工业社会是一个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因为它成功地压制了这个社会中的反对派和反对意见,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从而使这个社会成了单向度的社会,使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



单向度的会

马尔库塞在对压抑性心理机制产生根源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充分论证之后认为,当代发达工业社会是一个极端矛盾的混合体,既是一个富裕的社会,也是一个病态的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技术进步创造了高度的物质富裕,以往用抗议的方式来争取的生存需要已经基本得到了满足,但却丢掉了总体性的另一个方面,失落了其精神家园,人们在精神上变得越来越麻木、空虚和无聊。但在马尔库塞看来,追求物质享受并非人的本质特征,人不同于动物,人有追求精神的意识需求,物质需求的满足并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人们应该摆脱物质束缚而去追求更加高尚的东西。但在现代西方社会,人们恰恰把物质需求当成了自己最基本的需求,这是一种“虚假的需求”,是社会强加于人的,并不是人的真正需要。为此,马尔库塞用“一体化”和“单向度性”来概括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他指出:

一、工业技术力量的高度发达,这一力量大部分被用来生产和分配奢侈品,和用到军事和半军事方面上去,换句话说,用到了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们通常所指称的‘非生产’品和服务行业上去了;

二、生活水平的提高,甚至连非特权阶级也分享到了一份好处;

三、经济和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政府不断加强对经济生活的组织干预更促进了这一集中;

四、科学和伪科学的研究,对个人和集团在工作和业余时间的行为的控制和操纵,对心理无意识和下意识的行为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了商业目的和政治目的,这些研究成果得到了充分利用,以无形的方式控制人心。

马尔库塞认为,在这样一个高度富裕的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并没有“正常化”,人们的精神状况并没有因为物质的富裕而变得越来越好,反而是每况愈下,整个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危机。人们生活在一种压抑性的状态当中,这种压抑不是由个人身体疾病造成的,而是由社会结构(制度、生产关系)和功能(为谁服务)的正常运转造成的,更严重的是人们却认识不到这一点,反而丧失在了自我迷恋的空间里,人的本性受到了严重的歪曲。这样,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向度受到了压抑,从而在单向度的社会里,产生了单向度的人。



单向度的人

马尔库塞认为,病态社会在个人层面上主要表现为物质富裕和精神痛苦的矛盾,使人感到不自由和畏惧,并由此转而攻击他人、社会和自然。进而,马尔库塞站在强调人的自主性、人的价值与尊严及人的本性解放的立场上,对发达工业社会进行了深刻揭露和全面控诉。他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是建立在大量消费它所生产的商品的基础上的,它要生存就必然使产品得到消费。为此社会便通过制造虚假的需求来实现强迫性的消费(大面积的广告、网络的渗透),正如马尔库塞所描述的那样,“工人和他的老板享受同样的电视节目并漫游同样的游乐胜地,打字员打扮得和他的雇主的女儿一样漂亮,黑人也拥有卡迪拉克牌小轿车……”而一旦把追求物质享受这种虚假的需求强加于人之后,统治阶级就把原本有意义的、创造性的消费异化了。

第一,消费把人的需求单一化了,人们失落了个性,成为了只图贪婪占有的消费人,完全“物化”了。人们把自我价值、品质、人格、技术和知识情感等一切都化为了市场价值,以财富和消费的多寡作为评价自己幸福的标准,把消费享乐作为了自己的终极追求目标,并尽一切可能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马尔库塞指出,“小轿车、高清晰度的传真装置、错层式家庭住宅以及厨房设备成为人们生活的灵魂。”人成为了商品的奴隶,忘却、失去了自己的灵魂,享受着“痛苦中的幸福生活”变得顺从,简单地以物欲的满足为生活的主要内容,为商品得到消费而存在,成了拜物主义的单向度的人。



第二,虚假的消费。消费被统治阶级所操纵,社会动用一切宣传工具(广告等)使人们相信他们需要这些商品。一再唤起新的需要使人们去购买最新的商品,并使他们相信他们实际上需要这些商品,相信这些商品将满足他们的需要,结果是把人们完全交给了商品世界的拜物教,并在这方面再生产着资本主义制度,甚至它的需要。一旦人们把这种“虚假需求”当作“真实的需求”,人们就与社会一体化了,在这个一体化社会中,人们已不是物的主人,而是物的奴隶,产品不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存在,而是人为了使产品得到消费而存在,并把物作为自己的灵魂,处于压抑的满足状态之中。他指出,“人们住的是公寓群,乘的是限制了其接触范围的私人小汽车,用的是装满冰冻食物的电冰箱,看的是几十种宣传同一理想的出版物,玩的是无数精致品和小玩意。这些东西使他们忙忙碌碌,无暇顾及现实问题,因而也不能萌生既可以少工作又可以确保自己的需要及满足的思想……个体由此付出的代价是,牺牲了他的时间、意志和愿望,而文明付出的代价是,牺牲了它向大家许诺的自由、正义和和平。”这样,人与物的关系就完全颠倒了,人变成了消费的机器,并且在消费面前永远也感觉不到满足。

第三,消费使人们处于一种蒙蔽状态中,成为了一种社会控制的新形式。马尔库塞痛心地指出,发达工业社会为了更好地控制人们,把这种异化延伸到人的内心深处,使生活在发达工业社会的人们处于一种蒙蔽状态中,继续用商品来左右着人们的行动,但是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控制。这是资本主义实现经济的人的模型从而巩固这种社会关系的一种高级手段,统治阶级惧怕革命,而强压的方式是会引发革命的,但心理的蒙蔽、第二向度的抑制则变成了最好的方式。在富裕的伪装下,人们实际上变得更加不自由了,人们在现实生活的逼迫下,丧失了想象、向往美好生活的能力和动力,即没有了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

然而,即使意识到人们痛苦的社会根源,我们又何以得到解放呢?那就要唤醒人们的第二个向度:批判性的向度。但若只为批判而批判,人类也无法跳出历史周期律,关键在于批判的依据在哪里?为此,马尔库塞先生借鉴了哲学巨匠马克思的相关思想。马克思认为,人在现实社会受到的各种压抑其实是人的深层本质扭曲的表现,人的解放归根到底就是其本质的解放。这一点,马尔库塞深表赞同。但对于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的理解上,马尔库塞却与马克思有着大相径庭的观点。他认为人的本质并非“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是人的“爱欲”。因而,人的解放的实质上就是人的爱欲和审美意识的解放。



这是马尔库塞将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融合之处。但马尔库塞先生没有看到弗洛伊德性本能理论的局限性从而把人的本质定义为“爱欲”来实现完全的非压抑性,是与现实有一定脱轨的。但他对于“虚假需求、单向度的人”的概念的提出,却有着能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相媲美的革命性意义,这是马尔库塞先生对于我们后人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编者按:在恰会看来,实现批判性向度的依据在于人的人生幸福最大化的发展上。而这一指标却不可作庸人般的理解,实现个人幸福要建立在为实现大多数人幸福的基础之上,这是我们每个人通向理想彼岸的捷径。详细内容编者在这里不作相关阐述了,在今后的微信文章之中我们会选择恰当的机会将其逐一分享给各位读者朋友 ^_^

非原创文,内容有删改

读书交友,爱国成才

修学储能,自我完善

欢迎加入:

恰同学少年学会

QQ群:476522442



扫描二维码

可关注公众号


    关注 恰同学少年学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