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于自然,成于指尖 ——海舌·开物集

 

万物生于自然,成于指尖——海舌·开物集文/韩旭明代科学著作《天工开物》中有言道:“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

万物生于自然,成于指尖
——海舌·开物集


/

明代科学著作《天工开物》中有言道:“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意思是说:“上天覆盖之下,大地承载之上,物种称得上有万种之多,而万事万物随机变化,成为各种形态,一点也没有遗漏……”自然与人力的协调配合造就了我们今日所处的大千世界,衣食住行,处处皆源于自然的恩赐,又形成于能工巧匠的指尖。自然不仅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大环境,提供人们日常起居的材料物料,许多工匠的创作灵感同样受到自然界的启迪,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也由此应运而生。

喜洲——白族民间手工艺博物馆

人们总说,有水源之处就会成为璀璨文化的摇篮,坐落在洱海边的喜洲,正是这样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及古老文明的白族文化重镇。游人慕名前来喜洲欣赏田园美景,体验乡居生活;移居者在宁静的喜洲安家落户带来新的文化元素;人来人往中,喜洲依然有一群老一辈民间手艺人固守在这里,默默延续着祖辈留下的文化遗产。他们就是喜洲的根,也是喜洲镇未来发展的魂。我们怀着“生态为体,民艺为用,挖掘文化符号,倡导原乡生活”的希望,走村串巷,拜访传统手艺的传承者们,通过将散落分布在喜洲村落中的民间手工艺汇聚一方,不仅让外来游客看到喜洲作为“白族民间手工艺博物馆”的风采,也让当地年轻人看到自己本族手艺潜藏的巨大价值,从而加入到学习、传承的队伍中来。

白族甲马源自古代社会。甲马纸图形种类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每一幅甲马纸都代表着一种信仰、祈求和祝福,都有一个个深动、神奇的故事或传说,有着不同的祭祀、祈福用途。它是白族人生产生活的符号和缩影。

在喜洲金圭寺村,羊毛毡这项传统手工技艺仍然存在,羊毛匠的创作灵感仍然流淌在现代化的机械流水线外。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以毛制毡,垫于床上防潮保暖,极具实用价值。现代社会工业技术让材料种类数不胜数,毛毡的制作也是花样百出。但在喜洲的金圭寺,人们对于传统的毛毡制作仍然保留着完整的情结。经过匠人们把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羊毛毡幻化成更多的生活用具,真正走进了更多人的日常生活。



喜洲除了天空是蓝色的,还有一抹蓝,在布上,这便是周城的扎染。周城扎染历史悠久,是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十分复杂,刻板、印花、扎花、脱浆,多次沉染,拆线,晾晒,固色,漂洗……扎染的每一幅图案,都是白族人对生活的一种理解和认识,也蕴含着他们对人生的一种向往和希望。从一块块色调谐调、意蕴隽永的扎染布,从这一抹蓝白色,可以看出大理白族人的性格特征和民族心理。



除此之外,手工刺绣,手造纸、手织布也不断丰富着喜洲民间手工艺,让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民间手工艺”博物馆。



海舌——洱海畔的原生态标本田



海舌处在苍山万花溪的入海口,长久以来溪水把大量泥沙带入洱海,并在海浪和潜流的长期挤压下,形成了海舌这样一条自然的景观带。有人称海舌为“海舌半岛”,因为驻足在舌尖,身后是葱郁的植被覆盖的地面,眼前是海对岸的村镇和山脉。几年前的“海舌”,少人问津,鲜为人知,杂草间散落着各类生活以及建筑垃圾,几乎是无人文问津的荒芜之地。为了不让海舌成为“失落的沙洲”,重现“鹳洲浮浪,洱海之灵”的风采。在当地政府的组织和领导下,民间力量与当地人民一起开始了对海舌的维护和治理。

目前我们对“岛上”的植被采取了种植和保护同时进行的措施,让这里植被种类不断丰富的同时,也在为前来游览的人群开辟出了一条条通幽小径。使得这里并不是一个荒草丛生的“野岛”,而具备一种接纳游人的气度。同时,海舌良好的生态也引来了许多鸟类在此栖息,紫水鸡便是其中的一种。这是一种鹤形目秧鸡科的鸟类,体大而壮,羽毛蓝紫色相间,非常美丽。洱海浅滩的芦苇和湖面为它们的生存提供了栖息之所。我们为鸟类爱好者提供亲近紫水鸡的平台,也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到自然界每一个生物的灵性。

我们希望一种生态、原乡、豁达的生活方式在海舌以及周边的村落呈现出来,为当地发展建设带来新的生机,为游客观光提供新的视角,也为社会展现出一种全新的生态社区建设模式。

开物集—— 绿色唤醒,一村一技

如今的海舌渐渐成为了一个游人如织的游览胜地,这里植被茂盛,洱海水质清澈,也是众多鸟类的栖息地。海舌周边散落着许多隶属于喜洲镇的白族村落,而旧时这些村落中人们提倡:“镇为市集,村为工坊,一村一技。”这与《天工开物》中所提倡的自然与人工间相互协调的关系及其吻合。但是随着本土年轻劳动力外流,年迈手艺人逐渐失去长时间做工的能力,喜洲丰富的民间手工艺所面临的传承危机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开物集”的理念从初步萌芽到最终呈现,始终离不开政府、大理旅游古镇开发有限公司以及众多致力于喜洲文化挖掘的品牌、民间人士共同的努力。“薄技在”、“蓝续绿色文化发展中心”、“喜舍作坊”、“雲·绣娘”、“一木生”、“海豚阿德书店”这些已在本土树立起一定价值理念和形象的品牌来到开物集。将他们各自的手艺和特色带入开物集,为海舌的发展,喜洲文化的传承保护献策献力。开物集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成为村落中古法技能向外传播,向内传承的一个媒介。通过不断完善和挖掘,“绿色唤醒,一村一技”,这里将把海舌与整个喜洲乃至白族紧紧连接在一起,也将把白族文化与世界主流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开物集”,为海舌的美景注入更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内涵。

所谓的“和谐”既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他人,更是一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处。每一个来到海舌,走进开物集的人都带着满心欢喜而来,带着满心欢喜而归。一种回归原始,内化于心的生活方式在海舌之行中形成。我们同样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海舌也能够成为一个生态乡村旅游发展的典范地区,开物集能不断发挥出民间手工艺传播、传承的作用,让喜洲民间手工艺在这片沃土中不断茁壮。
  更多海舌动态,参见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乡愁喜洲

微信号:xizhou888

二维码:
拟征文稿,文体不限,字数以5000字以内为宜。

纸质稿件(含书画图片)

可寄至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关上宝海路136号,邮编:650200。联系人董女士。

电子稿件

可发送至电子邮箱:zhao_aaa@126.com。联系人赵先生。


    关注 乡愁喜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